校(院)新闻网5月31日讯(通讯员万成)5月23日至27日,常德市委党校组织第91期科级干部进修班开展“现场教学周”活动。学员们先后赶赴西湖、西洞庭、临澧、澧县、津市、鼎城等地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特色产业园区、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基地等进行参观考察、现场教学、专题研讨。现场教学切实提高了党性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持久力,学员们深感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研讨深入、知行合一、收获满满。
实景党课: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追寻红色足迹,砥砺初心使命。5月25日上午,常德市委党校第91期科干班学员们一下车,就看到青山渠护坡上7个醒目的白字“临澧人民有志气”,当驻足在江家坡渡槽,眺望渠道飞跨道水而南迤,仿佛又看到当年改天换地的力量源泉,正喷涌而出……随后的一堂党课《弘扬青山精神续写时代篇章》,学员们通过听取讲解、视频观看、故事朗读、诗歌朗诵等学习方式,回顾了素有“亚洲第一泵”、“江南红旗渠”、“湘北小三峡”之称的临澧县青山水轮泵站枢纽工程修建的光辉岁月,让大家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想敢干、无私奉献的青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聆听林伯渠投身革命的感人故事)
25日下午,学员们参观林伯渠故居之后,来到林伯渠铜像广场鞠躬默哀,并开展微党课《问“渠”那得清如许——林伯渠与他的入城守则》。《入城守则》写于年3月,这是林伯渠为自己拟定的入城以后的行为准则,全文共个字。开头的两句是“高高在上,渺渺予怀。高而无位,亢不得众。”大意是指,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看得过于高贵,他就会在人民心中失去位置,他就会失去群众。当时全国即将解放,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林伯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警醒自己和战友们不要因为革命胜利就冲昏了头脑,不要因为地位高了就脱离群众……学员们细细品读《入城守则》,感悟到了炽热的爱国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谦逊的学习精神、严谨的道德修炼的宝贵品格。
(91期科干班全体学员在林伯渠铜像集体留念)
5月26日,天公不作美,学员们冒着斜风细雨在澧县文庙倾听贺龙开办澧州政治讲习所,追寻革命思想光芒的动人故事。在津市市三洲驿街道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陈列馆,当年数万寒衣暖红军的鱼水情深今犹在。
5月27日,先后赴鼎城区镇德桥镇和石板滩镇,帅孟奇常德建党与踏水桥支部以及中国译介马克思主义第一人赵必振的事迹感染着每一位已沉浸在烽火岁月里的科干班学员。实景党课后,第91期科干班学员、鼎城区镇德桥镇党委书记黄卫感慨颇多,他动情地说:“要传承好常德这块革命老区里的红色基因,我们
(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陈列馆感受烽火连天的岁月)
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守初心、担使命,筑牢信仰之基,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做到红心向党、永不变色。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从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热情和精神中汲取力量,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交出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精彩答卷”。
实践教学:解剖修复转型样板探寻乡村振兴路径
5月27日,科干班学员来到鼎城区石板滩镇的一座大山脚下,这里原是石板滩原石煤矿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翠绿。昔日满目疮痍的山体,如今已被大片大片的油茶林和苏丹草、宽叶百喜草、碳汇草所覆盖,与相隔不远的太阳山森林公园相互辉映,连成了一片绿的海洋。
一堂实践课《厚植生态底色黑色矿山的绿色转身——石板滩矿山生态修复实践》给学员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学员们面色凝重,伫立在一排宣传栏前,目睹着生态修复前那一幅幅令人揪心的照片,山体寸草不生,狭长矿坑水体褐色污浊。据介绍,混合着煤渣的酸性含重金属废水流入农田和池塘,让农作物绝收、鱼虾灭绝。滥采造成的生态之殇,渐渐成为群众心中难以愈合的伤口和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黑色记忆。人们在得到和失去之间,切身感受到“绿水青山”的可贵。
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按照常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鼎城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关闭石煤矿。然而,新的隐患接踵而至。矿山停止开采后,原采坑逐步积水,形成了8个受污染水体。经核查,污水存量约万立方米,PH值呈严重酸性。此外,还有7处废石堆,多万方矿渣和因开采形成的6处地质灾害隐患,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异常艰巨。
(石板滩原石煤矿生态修复基地领悟“两山”理论)
石板滩石煤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启示馆里的两组数据,也给学员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一组是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粗放开采,共计采煤万立方米,产值不到1亿元,这是由于那个年代生活生产所需;另一组数据显示的则是,为恢复石煤矿区生态,重现青山绿水,共投入资金3.3亿元,这更是造福子孙后代,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所求。
学员们欣喜地看到,鼎城区正在统筹谋划后期管护和开发,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将启动土地开发整理、特色产业发展、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将石板滩关闭石煤矿区打造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基地、破坏生态环境得不偿失警示教育基地和绿色低碳产业实验基地,让绿水青山造福一方,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科干班学员、市纪委市监委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副组长肖玲玲在实践教学交流时提出,“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和环境保护的结合文章,实现双向共赢?我认为既要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又要从乡村实际出发,挖掘和整合本土优势资源,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注重将生态效益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发挥叠加效应,实现经济、生态同向高质量发展。”
实地调研:发扬农垦精神建设幸福家园
5月24日上午,在西湖管理区德人牧业小镇,学员们走进牧草加工车间,目睹全株青贮玉米裹包生产全流程。奶牛养殖间里清一色都是从新西兰引进的优质荷斯坦奶牛,学员们品尝优质奶源生产的德人牧香鲜奶后大加赞赏。
在紫花苜蓿种植园区,顾不上正午太阳火辣的热力,学员们详细询问“公司专家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民种植紫花苜蓿的收益,一亩地可达千把块钱。当走进正航农业园区,路边的一行标语“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电商成为新农活,让数据成为新农资”引起了学员们的好奇。原来,这里种植的芦笋全部走电商和批发渠道销售。钻进塑料大棚,观察芦笋的长势,并了解到一亩有1万元的种植收益,有的学员打趣地说:“都想来承包种芦笋哒”。
(家家红万亩柑橘智慧农业云平台管理中心的日常运行)
5月24日下午,在西洞庭农垦博物馆,学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馆内陈列物品的背后故事,详细了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历程,深刻领悟了老一辈农垦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农垦精神。随后,学员们来到彭家洲家家红柑橘基地、紫湾集建区以及天鼎丰企业实地调研。
在彭家洲家家红万亩柑橘智慧管理中心,学员们对水肥、农事等智慧农业管理云平台赞叹不已。科干班学员、西洞庭管理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韩巍作为彭家洲村后盾单位帮扶的亲历者,他指着眼前这条宽阔而洁净
(详细了解芦笋的销售和收益)
的水泥村道发出感慨:“以前这路上晴天过车一层灰,雨天烂泥坑。后来有市委统战部等单位和区党委参与同心共建,村里产业发展势头开始变旺,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也变了大样,并成功获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还被推荐为省级同心美丽乡村和市党外知识分子创新实践基地。”
通过实地查看、现场交流,学员们详细了解了西洞庭管理区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等工作的推进成效。实地调研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要以此次考察调研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农垦精神,
(田间地头了解农户种植紫花苜蓿的收益)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不断开拓视野、启发思维,为常德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周的学习、调研、考察,学员们在红色寻根、走读沅澧中汲取了向上的力量。这力量,也必将成为未来蓬勃的动力。
(编辑:胡琳蕊)
(编审:陈成)
(签发:刘章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