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津市市资讯
津市市古人
津市市新闻
津市市旅游
津市市小吃
津市市地理

城美丽的鸟儿,请查收这份来自津城的

-11-:13炫闻

今年2月成为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巡查巡护队员的李长耕,刚“上岗”时,几乎什么鸟类都不认识。如今仅仅半年多,他已能辨认出许多鸟类,即便它们或栖息在远处浅滩,或飞翔在天空。

“日复一日到湿地里去观测鸟类情况,工作中随时随地向队长和前辈们学习请教,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储备就丰富起来了。”去年刚刚从天津理工大学毕业的李长耕,今年得知七里海湿地保护区招聘工作人员,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应聘,没想到顺利通过了招聘考试。近年来,七里海管委会党组格外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员组成多为大学毕业生,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将培育学习型青年职工与湿地保护工作结合起来。

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巡查巡护队员在核心区工作中

半年多来每天在湿地保护区内,与自然“相处”,和鸟儿打交道,李长耕已经由衷地爱上这份工作。“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是一份特别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对这些美丽的鸟类越来越‘痴迷’。”

说到“痴迷”,便不得不提到李长耕的“师父”——巡查巡护副支队长韩克武,他在七里海这片“京津绿肺”工作已经13载。对他而言,湿地巡查巡护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他真正热爱的事业,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我带领的这队日常主要负责鸟类观测、水位观测和调控,巡查是否有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以及秋冬季很重要的防火工作。我们七里海巡查巡护支队另外还有三队是24小时‘白+黑’值班值守。”

检查防护网的韩克武和李长耕

为了更好地观测鸟类在天津的生活“日常”,七里海湿地为巡护队配备了单反相机、长焦镜头和高倍望远镜,韩克武每天早上八点左右便带着两位巡护队员,“扛”上这些观测设备,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先进入核心区,进行鸟类和水位的观测。

而这项观测工作需要巡护人员具有极其丰富的经验以及知识储备。每天早上,他们都需要“肉眼”计数各类鸟类的数量,仔细观测它们的状态,一旦发现有伤病情况,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和救助。“鸟类种类和数目的更新,真的是靠巡护人员每天肉眼数出来的,每天数数的工作都要在一早完成。不过观测和拍照记录湿地动植物和水位的情况,也需要掌握技巧,为了尽量不影响鸟儿们的生活、休息,每项工作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我们在每片区域停留的时间都不宜过长。”韩克武讲解说,“今秋在七里海,东方白鹳来的特别多,不常见的灰鹤也有不少。今天早上观测的时候,在一片浅滩处放眼望去就有上百只东方白鹳。”

数以千计的鸟类在七里海上空盘旋

观测鸟类及检查防火设施的韩克武和李长耕

正是这一位位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日复一日的认真和“痴迷”,让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天津享受到了“五星级”的待遇。

作为全球8大重要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至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近年来天津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经这里迁徙和停歇,每年春秋两季“光临”津城的鸟类数以百万计。

据天津师范大学专业团队监测数据,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观测记录鸟类已达种,对比年增加了36种。

在湿地栖息的反嘴鹬

今年,进入秋冬季候鸟迁徙期以来,过境北大港湿地保护区的候鸟数量已达32万余只。自年开始,每年过境北大港湿地保护区的候鸟数量都达数十万只,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年更是达到余万只,与此同时观测记录的鸟类种类也由年的种增加到了年的种。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更有11.3平方公里的自然资源丰富地区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今年秋季以来,在七里海及周边地区发现的东方白鹳已经超过只,白琵鹭近千只,多年很少见到的灰鹤也有上百只之多,此外还有大鸨、反嘴鹬等鸟类近百种,共计10余万只。曾在七里海湿地消失10余年的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等近危鸟类也在逐渐重返七里海。

成群结队在湿地保护区觅食的鸟类

根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濒危鸟类东方白鹳的全球总数量多只,而今年10月以来,天津共监测到超过余只东方白鹳迁徙而来,这个数量已经超过全球总数量的50%,是历年同期数量的3倍多。

为了照顾好这成千上万“常驻民”和“途经旅客”,为它们创造适宜的栖息环境,让它们“住的舒服”,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年天津实施“1+4湿地保护规划”以来,累计完成生态补水5.35亿立方米,有水湿地面积由此前的平方公里增长到目前的平方公里。七里海湿地保护区浅滩沼泽面积接近2万亩,水深在0-0.5米之间,并搭建了10个栖息架,方便东方白鹳筑巢繁衍。近期,通过对水鸟觅食地的鱼类多次进行捕捞测试,天然繁殖的小鱼小虾密度较高,食源充足。

近年来不常到访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灰鹤

白鹭

而为了让今年到访津城的数十万只候鸟“吃得好吃得饱”,11月9日上午,北大港湿地工作人员在南部水循环区域保育放流了斤鲫鱼苗;11月15日下午,七里海保护区开展了保育放流,共投放1万斤鱼苗。

如此栖息环境的不断提升改善,让一些鸟类从最初的匆匆过客成为了津城“常驻民”,选择在这水丰草美、鱼虾充足的地方过冬、“成家”。

而与此同时,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也一刻没有停歇,随着百姓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野生鸟类与人的距离也日渐拉近——每年那成队越冬而来的红嘴鸥在海河上空翱翔;我们身边的公园里、池塘中、田野湿地间也有更多野生鸟类愿意停留;科研团队甚至多次在津城发现赤麻鸭、环颈雉和“鸟中熊猫”震旦鸦雀……这一幅幅美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正成为津城最靓丽的绿色风景。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

(津云新闻记者史潇潇摄影姜晓龙设计陈楚)

责任编辑:史潇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ishizx.com/jssdl/27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