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曾名武陵、朗州,地处湖南西北部。其处武陵山与西洞庭湖间,澧水、沅江汇于洞庭湖,西高东低,壶瓶山高.7米。此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资源丰富,且是非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地,有“非金属之乡”之称。
常德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水陆交通发达。铁路贯穿,高速交织,还有两大港口通湖区与长江航道,是湘西、湘北物资集散中心。
常德建城史超年,历史上多为重要治所。抗战时“常德会战”闻名,解放后历经变迁。现下辖2区6县1市,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人,年GDP.7亿元。
常德市中心的武陵区,是市府驻地。下辖多地,面积平方公里,常住57.91万人,年GDP.3亿元。它是古代交通枢纽,沅江贯境,有柳叶湖,多丘陵平地,水资源丰,与鼎城、汉寿、桃源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丰富,铁路方面有石长铁路、渝厦高铁,公路方面包含二广高速、杭瑞高速、长张高速。
三国时武陵郡治所设于今武陵区,南陈时其地为武陵县属朗州,元明清属常德府。民国初武陵县改常德县,解放后析出县城设常德市,年改为武陵区。
常德有诸多景点,如蕴含文化的常德诗墙,山清水秀的河洑山,以及历史悠久的卓刀泉,它们各具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
此地特产丰富,民俗独特。有武陵擂茶、武陵酒,还有风味独特的麻竦菽肉,展现出当地的特色与魅力。
鼎城区地处常德市中心,辖5街17镇1乡,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09万。年GDP.4亿元。其环抱武陵区,沅江等贯境,多湖泊水库,地势南高北低,有丰富矿产,与多地交界。
过境交通颇为便捷,铁路方面有石长铁路、渝厦高铁;公路涵盖二广高速、杭瑞高速、长张高速及国道;机场是4D级的常德桃花源机场。
鼎城区古为朗州,秦设临沅县。隋时,临沅县与沅南、汉寿二县合为武陵县。民国时是常德县主体,解放后保留郊区辖区,年成鼎城区。
这里的主要景点有:繁茂的花岩溪森林,历史悠久的荣庄王墓,以及景色迷人的沅江风光带,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
常德的特产与民俗丰富多样,有韵味十足的常德汉剧、常德丝弦,有美味的常德香米,还有优质的鼎城茶油。
安乡县地处常德市东北端,属两省三市交汇地,与多地交界。其下辖多乡镇,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63万,年GDP.5亿元。境内河道贯穿,湖泊众多,地表水丰富,多冲积平原,水产养殖发达。
过境交通线路包含公路,其中有杭瑞高速、安慈高速以及国道,它们共同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
安乡县古时隶属黔中郡慈姑县,东汉时是作唐县治所。南陈时从作唐西南部设安乡县,因兰澧诸水并流且各安其道得名。此后,隋朝属澧阳郡,元明清属澧州,解放后归常德专区。
这里的主要景点为黄山头和珊珀湖。黄山头景色壮美,珊珀湖风光旖旎,二者各具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安乡的特产丰富,其中多味鱼丸独具特色,还有黑鲫鱼也颇负盛名。这里的民俗文化同样丰富多彩,令人向往。
汉寿县在常德市东南端,下辖4街道、16镇、3乡。其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60万。年GDP.5亿。县内有沅江等30余条河流,水域占近三成,地势南高北低,属洪积平原、丘陵地貌,矿石资源丰富,两面被益阳环绕,与多地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丰富多样,铁路方面有石长铁路、常益长高铁、渝厦高铁、呼南高铁;公路方面含长张高速、长常高速、国道及沅水大桥。
汉寿县之名意为“汉朝江山、万寿无疆”,曾称索县,东汉改此名。此后多有变迁,民国时复称汉寿县,解放后先属益阳专署,年归常德管辖。
此地特产丰富,民俗多彩。有武陵戏,汉寿珍珠、玉臂藕、菱角,还有烙画,特色美食珍珠烧卖也不容错过。
澧县地处常德市北部,居澧阳平原腹地,西高东低,为平原丘陵地貌。下辖镇街,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70.73万,年GDP.9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水资源丰富,矿产储量可观,与多地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多样,铁路方面有枝柳铁路,公路方面则有二广高速和安慈高速,为当地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澧县得名于澧水,曾称澧州,始于南北朝。元朝设澧州安抚司,明朝分属常德府、岳阳府,雍正时升为直隶州,属岳常澧道。民国废州称县,解放后属常德。
以下为澧州的主要景点:古老的澧州古城,秀丽的彭山庄园,壮观的余家牌坊,高耸的澧浦楼,坚固的多安桥,巍峨的蜚云塔,庄严的嘉山禅寺。
此地特产丰富,民俗独特。有荆河戏、澧水船工号子,还有太青双上绿芽茶、复兴苹果柚、城头山大米、澧县石菖蒲等。
临澧县地处常德市中北部,与多县交界。下辖多个街镇乡,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61万人。年GDP为.5亿元,是“石膏之都”,有官亭水库,属多种地貌,资源丰富。
过境交通线路多样,铁路方面有石长铁路、枝柳铁路;公路方面有二广高速、安慈高速以及国道。
临澧县得名于临近澧水,曾为荆楚之地。西晋时设县属天门郡,后历经变迁,雍正时设安福县,年因同名改临澧县,解放后属常德专区。
这里的主要景点有林伯渠故居,还有九里楚墓群以及宋玉墓,它们各自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这里有多样的特产与独特的民俗,如竹马灯、蚌壳灯,还有临澧杂柑、黄花鱼以及杨板千张,尽显地方特色与魅力。
桃源县地处常德市西南端,属四市交汇地。下辖多地,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33万。年GDP.24亿元。此地三面环山,沅江等水系贯穿,有黄石水库,是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与多县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包含铁路与公路。铁路为黔常铁路,公路有杭瑞高速、长张高速、呼北高速及国道。
桃源县得名于境内的桃花源,曾为武陵县一部分。北宋初设县属朗州,元时升州属常德路,明清又为县制。解放后先属常澧区行署,年属常德专区。
这里有诸多景点,如桃源八景,还有马援石室,以及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们各具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里有丰富的特产与独特的民俗,如香气扑鼻的擂茶,韵味十足的武陵戏,优质的桃源大叶茶,精美的桃花玉,美味的酢粑肉、七星椒、桂花糖。
石门县位于常德市西北端,属两省五市(州)交汇地。全县面积平方公里,下辖多地,常住人口54.93万。年GDP.55亿元,矿产丰富,多为山区丘陵等地貌,是渫水发源地,澧水穿境,交界诸县众多。
过境交通线路包含铁路与公路。铁路有焦柳铁路、石长铁路;公路有呼北高速、安慈高速。
石门县古时为零阳县地域,西晋时是天门郡治所,南陈时设石门郡,隋朝废郡留县属澧阳郡,唐及后世属澧州。解放后属常澧专区,年归常德专区。
这里的特产丰富,民俗独特。有石门柑橘、石门茶、石门土鸡,还有独特民俗“敬古树”,它们共同展现着当地的特色。
常德北部的津市市,是澧水流域枢纽港与湘鄂边际工业重镇。该市由常德代管,面积.19平方公里,下辖多地,年GDP达.9亿元,水资源等丰富,南宽北窄,与多地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丰富多样,公路方面有安慈高速、二广高速,水运方面该地是湖南6大良港之一,交通十分便利。
津市市得名于地处水陆要冲之地并逐渐形成市镇。明万历年间是澧州港口集市,此后历经变迁,最终在年成为县级市。
有四处主要景点,分别为嘉山,古朴的灵泉镇,历史悠久的药山寺,以及景色宜人的古大同森林公园。
津市的特色产品丰富多样,其中津市牛肉粉味道鲜美,津市藠果独具风味,它们都是当地民俗文化的独特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