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月
编者按:钟月先生(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湖南作家协会会员),继《澧水河上的清明上河图》和《津市小人物列传》系列后,新近又推出了《图影钩沉话津市》系列。这组系列文章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精心选用了多年来纪录津市发展轨迹的图影资料,以个人的独特视角,用言简意赅、生动准确的文字加以解读,较为完整地勾勒出了津市几十年来的行进脉络,多角度地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值得称道的。编者之所以在《文化津城》平台上推出《图影钩沉话津市》系列文章,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全方位熟悉了解津市概貌的图文并茂的形象读本,希望大家喜欢。
“新中国的天是明朗的天,新中国的人民好喜欢……”热烈欢快的歌声响彻湘西北重镇的上空——津市解放了!津市人民应该记住家乡解放的日期,年7月23日。建国之初的津市民众,和驻津的湖南人民第四突击队及进城的解放军师的官兵们一道,沉浸在万民欢腾的欣喜之中,庆祝气象万千的新津市。
图片摄于年元旦。近七十年前,津市还没有一个像样的集会场地,这里,应该就是当年东河街汤家巷至拐子巷之间一个叫绿荷池的地方吧。画面的背景,是津市各同业工会或联合会的旗帜,牌匾和戴八角帽的毛主席画像。画面中间挺有点儿意思,三个青年各戴了顶尖尖的长三角纸帽十分显眼,是不是孩子们顽皮着想在会场上出点儿新?还是因为散会后游行时有“打倒土豪劣绅”之类的表演节目特意装扮准备的?不知道。看看这人头攒动的大会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看得出,人们的眼神里充满着憧憬、希冀与热望。但同时也感觉得到,这欢庆之中亦不乏稚拙木讷。是的,长年的愁郁要变得舒展起来是需要时间的。再从穿戴上看,画面上显现出来的模样,那时还很穷,大都身着长棉袍,旧毡帽和绒线帽等,几乎一片黑灰色。对呀,百废待兴的地方政权要做的事还好多,特别是老百姓的民生工程。
解放后的津市,各项工作迅速展开,8月3日,南下干部、驻城解放军和地下党员及各处的地下工作者举行了胜利大会师仪式。8月4日,党政军各级干部会议,根据有关精神,按上级党委的要求成立中共津市市委员会。8月5日,津市市人民政府成立。
这张照片,便是新当选的市委、政府及南下干部,驻城解放军和地下党员代表参会的集体合影,十分珍贵。这里的摄影地点,就在当时的市委大院草坪。仔细看看照片后面的背景,一排瓦屋及板房,均是木柱壁梁,材质朽旧,几乎与民居住屋相差无几。它的前面,便是全体与会者,大部分人是站着或席地而坐的,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图景。殊不知,正是这些人(包括不少牺牲的同志),为着津市的解放,在前线,在敌后,在地方浴血奋战,进行着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换来了一个共和国的崭新城市,我们不能忘记这些革命年代的功臣们。
获得解放的人民群众,情绪高涨,欢喜雀跃,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成立各种群团组织,然后喜笑颜开地合影留念。最受欢迎的是秧歌队,这是当时最普遍流行的一种欢庆活动形式。那一时期,津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规模大小不一的秧歌队伍,载歌载舞,情绪高涨。在欢快热烈的活动结束后,青春勃发的姑娘们会兴奋地摆弄姿势,留下活动之后的合影,以资纪念。从画面上姑娘们的表情可以看出,那个年代青春少女们是何等的纯净质朴。
建国初期的津市,欢庆活动遍及城乡,特别是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当时庆祝活动现场的布置五花八门,但主要的是两种形式,一种是画面中像新华工厂两边摆插红旗,中间挂毛主席像或五角星的庆祝场面。另一种是摄于年总工会职校的师生庆祝现场画面。照片的拍摄地点,应该是年长的津市人都比较熟悉的三洲驿近旁的生产街街口。照片里搭建的彩门,是用松柏枝叶及各种彩色纸花精心扎制而成。这种彩门,是津市解放初期举办各种欢庆纪念活动时采用的最为流行的样式。从这张照片里彩门的对联字面看,还可依稀辨识出内容,“同心协力,制止美帝侵略朝鲜,节衣缩食,支援朝鲜爱国行动”,点明了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如果仔细观看照片中人们的装束的话,还能寻到那个年月的时代痕迹。那时,男人们普遍都穿中山服或对襟袢扣的便衫,女子便穿一种当年极为流行时髦的所谓“列宁装”。这种“列宁装”,是从苏联风行过来的装束,显得既革命又端庄,为女性特别是职业女性看好。
这张照片,是记录年津市抗美援朝运动时期的街头宣传场面。照片中的小朋友,是周其刚的扮演者。周其刚,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抗美援朝的两年多时间里,利用课余时间,到处捡破烂挑水卖,将换来的钱全部捐献了抗美援朝前线,后来患病直至卧床不起。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没忘记给志愿军叔叔写信,只活了13岁便离开人世。他的事迹公开报道后轰动全国,成为全国少年英雄模范。周其刚的故事,连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也广为传诵。不久,朝鲜人民军一行专程来到当年的津市长群小学(现津市二完小),送来金质奖章和奖旗。如今,津市二完小依然有周其刚同学的展览室和少年英雄塑像。
从年开始,津市各个小学少先队员的入队宣誓仪式,定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集体举行,地点就在当年的“绿荷池”草坪。每到这一天,全市各学校的少先队员们系着红领巾,神采奕奕,兴高采烈地整队进入会场。宣誓仪式过程中,文教科(即现在的教育局)领导,各学校的校长老师及大队辅导员们,将分别向吸收为新少先队员的同学们系上红领巾,并大声诵读少先队员誓词等。在宣誓仪程结束后,接着还有各个学校准备的节目表演,整个过程喜气洋洋,欢声笑语,非常热闹。
这张拍摄于年的照片,便是津市第二届少先队员宣誓典礼时的现场留影。值得一提的是,画面的前头,站着一排刚系上红领巾的新少先队员们,笔者当时就在这刚系上红领巾的这一群小朋友中,而站立其中的我,那时还只是一个六七岁小孩子呢。真想不到,一晃几十年,光阴荏苒,红口白牙,韶华古稀,当有桑榆唏嘘之慨。
——大部分照片源于
钟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