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津市市资讯
津市市古人
津市市新闻
津市市旅游
津市市小吃
津市市地理

津市文史资料津市盐商史话

津市盐商史话

共和国成立前的历代盐务机关,只是盐的管理机构,不直接参与盐的经营。因此,盐商批零兼营而得以生存,赖以发展。

盐业商号

一、战前的盐商(晚清-年)

明清以来,“其盐由盐行代售,缴其值于官,官扣厘税,本利归商,批清批结,互不拖欠”。晚清咸丰初年(年前后),津市盐商许合兴便开始经营盐的运销业务。历时60余年,直至民国初年(年前后),“裁撤盐商,革除行用”,才逐渐收业。

民国(年)以后,由于军阀混战,交通时通时塞,作为纯销区域的津市,食盐供应紧张,盐商便应运而生,始由5、6户逐步发展到16户之多。

津市的盐商可以向长沙大盐商购买淮盐,也可向湖北宜昌购运川盐。淮盐由长沙盐商向盐务局购买、领照后,方可外运,每照一引,每引担(合吨);津市盐商向长沙盐商购运后,再向津市盐务分局登记,缴纳厘税后进仓,然后按盐商出资多少,分发每户盐商批零兼营;川盐由四川省分配口岸分配,津市口岸属湘鄂边区,其购运手续与淮盐相同。

二、战时的盐商(-年)

民国二十七年(年)以后,日寇犯境,武汉失守,宜沙沦陷,各方难民,云集津市,店铺林立,市场畸旺。但食盐源运两艰,唯一办法只有绕道湖北三斗坪,依靠肩挑背负,向四川盐商求购,以济津需。

民国三十二年,津市一度沦陷,盐价暴涨,一担谷有时只能兑换1斤(克)食盐。津澧一带广大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保长吃保盐,甲长吃甲盐,乡长吃盐不要钱,老百姓吃盐喊皇天!”因为食盐有利可图,日寇退出津市后,盐商由原来的10多户发展到60余户。津市河街,还开设盐耳行20余户。全国最大的天津“久大”精盐公司也来津市开设专店。一时间津市盐商(油盐行、盐耳行)发展到近百家之多,可谓盐商鼎盛时期。

抗战胜利后,外地盐商陆续迁返原籍,到民国三十四年(年)底,津市尚存盐商28户。

三、战后的盐商(-年)

日本投降后,一时交通称便,食盐源运矛盾缓解,盐商利微税重。有的拆伙,有的外迁,盐商日趋萧条。

民国三十七年(年),淮海战役以后,国民党溃败部队或路经津市,或在津市整编,社会秩序混乱。其时专业盐商仅有3户,商店成批关闭,盐业失业人员达人之多。

民国三十八年六月,盐业失业人员自行组成“津市盐业失业人员合作社”,辖5个分店,即按市区上、中、下三段,分设5家销盐商店。凡从事盐业人员,不拘经理、店员、学徒、炊事等失业员工,均可参加,但需集资2担食盐,权充股金。每旬结算一次,借以维持最低生计,直至解放。

四、解放后的盐商(-年)

年7月23日津市解放。年5月5日,国营中国盐业公司津市支公司成立,所有盐的批发业务,概由公司独家垄断,没有可能再产生新的专业盐商。而遗留下来的旧盐商,因人员复杂,“盐业失业人员合作社”亦无盐业批发业务经营仅有一点零售业务,实在无法维持生计,故经津市工商部门批准,于年4月宣告结业。所有人员任其自行组合,或另立牌号,继续经营南杂零售;另有部分人员已被国家吸收,参加政府工作。此后,有的参加公私合营津市企业公司;有的参加澧东油厂或澧南粉厂。到年元月,全行业公私合营时,绝大多数员工,已作妥善安置。

盐商同业公会

一、同业公会的缘起

民国初年至十十年间(——年间),国内混战,物价极不稳定。盐商资本雄厚的,屯积居奇;小本经营者则朝不保夕,每户店堂醒目处总要贴上“盐价当面言定,早晚时价不同”字样。

为平衡强弱矛盾,始由盐商小户发起,于民国十五年(年),组设津市盐业同业公会,公推福太瑞经理黄镜如为其负责人。会址设关爷楼福太瑞盐号内进。议定每天早饭后,各盐号商户的经理、老板,自觉到会,议定全市统一食盐牌价,商谈食盐进销业务,交流社会有关信息。还订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在酒家(如企园酒家等)设宴两席,商讨食盐市场走势及购销事宜。公会对调节全市食盐市场,统一全市食盐售价,维护大小盐商利益,便利消费者购买,起了明显作用。因面得到了盐商的肯定和支持,并使同业公会得以延续下来。

同业公会经费来源,议定按每户销售额分摊,并规定每担食盐抽银元一角,作为公会费用开支,并定期公布收支帐目。

二、同业公会的兴盛

民国二十八年(年),正是抗战时期,同业公会理事长黄镜如为避狼烟,疏迁长沙,福太瑞盐号交由后人黄庭瑞经营。此时的津市,盐荒日甚,为济民食,同业公会公推同和福经理吴凤华为代理事长,会址迁设在大码头成顺公盐号内进。

民国二十九年(年),津市盐商同业公会,由顺昌等九家盐商集资,组成“九华公”盐号,前往湖北三斗坪求购川盐,并在三斗坪设立川盐采购组,由顺昌盐号经理王国顺担任该组负责人。

正值盐源枯竭,盐商求购心切之时,津市公和福盐号派胡大尚去三斗坪采购川花,因为未给湖北川东盐务局鄂西分局贿赂金条,不仅粒盐未得,反被挨打而归。

同业公会代理事长吴凤华得知此事后,立即向津市盐务局局长祝勋国报告,并议定以津市盐务局和津市盐业同业公会名义,联络澧县县长康汝枚,请来常德行署专员黄维国和湖南省盐务局局长李熙元共同来津视察盐荒。分别在津市分局和新洲等地多次开会,决定以津市、澧县、安乡、临澧、石门、慈利和大庸等13个县联名写了《近水楼台,人事勾结之怨》一文,发表在《湖北日报》上,以充分揭露鄂西分局的违法行径。从而震动了上司,湘鄂两省盐务局议定在三斗坪召开联席会议,谋求解决津澧盐运问题,吴凤华在干溪沟投宿时,险遭暗算。

参加三斗坪联席会议的有:湘、鄂盐务局要员、湖北川东盐务局陶局长、津市分局祝局长和津市盐商同业公会吴凤华,议定凡运津市川盐,由川东鄂西分局交湖南盐务局驻三斗坪办事处,再由办事处交津市盐商同业公会驻三斗坪采购组,此后,川盐购运畅通,极大地缓解了津市的盐荒困境。

民国三十二年,盐商发展很快,津市专业盐商已近百家。所有盐户均为同业公会会员,公会推选协盛盐号经理金慕儒任理事长,并安排办事员2人,茶房1人。公会即设协盛盐号内进。当时盐业商号负担各种捐税,占全市60多个行业的五分之一。同业公会在协调地方之间、行业之间的关系方面,在应付地方各种税费,统一分摊,平衡负担方面,在沟通信息,商讨食盐购运方面,均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由于盐源紧张,进盐渠道纷杂,购进成本紊乱,故公会已不可能起到统一议价的作用。

三、同业公会的衰止

抗战胜利后,盐商日趋萧条;解放战争时期,盐业更加衰竭。同业公会理事长金慕儒于年离开津市,后公推朱顺兴盐号经理朱振炎接任理事长职务。年6月,盐业失业人员乃自行组成《津市盐业失业人员合作社》,公推朱振炎为总经理。直至解放。年4月,经批准合作社停业,所有从业人员,四处分流,到年全行业公私合营时,盐商同业公会即告结束。

End

图片来源:网络来源:津市文史资料(第八辑)李克明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得好吗
白癜风在那里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ishizx.com/jssgr/1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