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津市市资讯
津市市古人
津市市新闻
津市市旅游
津市市小吃
津市市地理

津市文史资料历代几位名人在津事迹简述

津市,地处澧水下游,东滨洞庭湖,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可谓人杰地灵。历代不知有多少风云人物和杰出文人在这里留下足迹,被津市人民引为无上骄傲。这里介绍几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以飨读者。

一楚屈原行呤水江畔

兰江,志载澧水从州城到关山一段古称兰江。战国时楚三闾大夫屈原遭奸臣嫉恨被楚王放逐到黔中郡后,足迹遍及九嶷山和沅澧两流域。传说当时沅水多芷草,澧水两岸则遍地长满盛开白花的兰草,馨香扑鼻,沁入心腑。屈原行呤来此,触景生情,浮想联糊,呤出有名的《湘夫人》诗歌。现摘录一段在下: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沉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昔澧州外八景之一“珮浦渔歌”,即是记念屈原行呤兰江赠送佩玉与渔民的故事。

二晋车允故里——新洲

车允,字武子,晋南平人。(南平郡太守王胡因避司马无忌之难,置郡于澧阴,即今新洲)允少时聪慧,勤学苦读,但因家贫,无钱购买灯油,夏天捉萤火虫数十放入丝囊中,借萤光以照读,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太守王胡曾谓允父车育:“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允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恒温在荆洲,辟为从事,以辨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薄,后迂别驾、征西长史。宁康初,为中书侍郎,爵关内候。太元中,增置太学生百人,又领国子博士,后复迁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候,后又为护国将军。隆安初,任吴兴太守,后加辅国将军、丹阳尹。隆安四年迁吏部尚书。车允故居在新洲东南数里车渚岗,岗上有车允故居遗址,名武子宅基,近处有墓群,其中有车允墓,年代久远,难以辨识,但尚留有墓碑,今不知去向。附近有聚萤台,传为车允少年囊萤夜读地方。后人为纪念车允,一度将新洲更名为车城,城外建有萤台书院,民国十六年将书院改名为萤台高小,开办新学。民国廿五年划乡,将新洲周围地区定名为萤台乡、借以表达对一代名人的崇敬、怀念之意。

三唐李泌筑新洲城

李泌,号长源,辽东襄平人,唐开元十年生。少时聪敏,七岁解文,九岁人称神童。安禄山作乱,玄宗奔蜀,肃宗在灵武即位,物色求访,李泌往谒,陈述天下所以成败事,颇受赏识,欲授不就,只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安史之乱平,玄宗回京作太上皇,因旧臣李辅国排挤,畏祸隐于衡山。代宗李豫立,召泌入京,为翰林学士,此时元载辅政,排除异已,改任检校郎中,元载被诛,帝召泌回京,又受宰相常衮嫉,先拟任楚洲刺使,后改任澧、朗、峡团练使,(注)《明·一统志》载“李泌筑新城”,新城即今新洲,为李泌所建。团练使是虚衔,名义管辖三州,实际上是闲职,无实权。德宗李适即位,回京任宰相兼学士,曾封邺候。李泌之子李繁曾在衡山建有邺候书院,聚徒讲学。

(注:澧指澧州,朗指常德,峡指宜昌)

四唐高僧惟俨法师居药山寺

唐惟俨法师,俗名韩,今山西绛县人,生于开元二十六年,十七岁依潮阳西山慧照禅师出家,后从衡山希山(俗称石头和尚)受法,精通经论。贞元初、居澧州药山寺。

惟俨属禅宗青原行思一系,经云岩昙晟再传至洞山良价,创曹洞宗。良价弟子曹山本寂继承师法,大兴洞门禅风。南宗嘉定十六年日僧道元入宋,于天童山十三代如净受法,曹洞宗传入日本,以福井县永平寺为中心传教,并在横滨市总持寺定为新的传教中心,现日本曹洞宗即为永平,总持二寺为本山,因曹洞宗发源于惟俨一脉,故一九八三年和一九八四年日僧数十人两次组“寻根参拜团”来药山参拜惟俨墓。惟俨于太和八年十一月六日圆寂,终年九十七。宗药山,唐文宗赐谥弘道大师,塔日化城。唐坤为撰碑铭,塔碑年久湮没,明崇祯十三年再修,后塔又毁。今除墓及寺碑外,寺亦不存。

药山在今棠华药山,以产芍药得名,寺建于唐太和年间。山上有长啸峰,传惟俨常登山长啸,声闻澧阳九十里。唐诗人李商隐有《赠药山高僧惟俨同崔入诣药山仿融禅师》诗。

五南宋杨么举义抗击官府

杨么,本名杨太,兄弟四人,排行算他最小,本地称呼为杨么。杨么出生于北末末年。传为澧洲人(亦说龙阳人)。是时,政治腐败,招来外族入侵,徽、钦二帝被掳,南宋皇帝赵构畏敌求和,加重人民负担,农民被迫揭竿起义。鼎州钟相聚众起义,自称楚王,后被孔彦舟俘杀。杨么是钟相信徒,遵奉遗志,出来继续领导,号“大圣天王”,率众二十万人,占据六州十九县,声势大振,后被岳飞围剿,不幸落水被俘身亡。

当杨么举义与官府对抗时,昔日津市附近山丘和湖汊各处,杨么都曾建有陆寨和水寨若干,采取“陆攻则入湖,水攻则登陆”战略,与官兵抗击。南宋鼎澧路镇抚使程昌寓和大将王瑷析彦质多次带兵进攻,都伤亡惨重。杨么为了扩大地盘,分析鼎澧两州军力强弱,决定先攻澧州。那时澧州州官衙门设在新洲,杨么探听知州黄琮小姐出城上庙敬香,义兵化妆为樵夫和渔民,趁机潜入城中,官兵措手不及,一举攻下州城。此后,还发生了八月十五闹“新洲”,放出了被关押的义车将领周伦,缴获大量军器,马匹,奏凯回山寨。当岳飞大军由洞庭登陆,想一举围歼义军时,杨么利用白云山下八门洞做天然掩体与敌周旋,终于反败为胜,杀得岳飞弃甲拽兵而逃。

杨么力主“等贵贱,均贫富”,一面与官兵作战,一面奖励耕织,使湖区出现了“田蚕兴旺,生计丰富”局面,给人民带来无限幸福。杨么牺性后,津市一带和洞庭湖区广大地区百姓念念不忘杨么造福地方的好处,各处建起杨泗庙,(杨么排行第四)敬祀杨泗将军(即杨么)。津市市区内和附近郊区即有杨泗庙四个,可见津市人民对杨么敬爱之深情。

六李自成与清兵交战于郊区

李自成,陕西米脂县人,原为驿卒,因被裁加入农民起义军高迎祥部队,后高被俘虏,李被推为“闯王”,率部驰骋中原,崇帧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攻入北京,建国号“大顺”。不料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勾引关外清军入关,李苦战失败,退出北京,回到西安,因清军打破潼关,只得放弃西安,率部南走襄阳、武昌,然后分两路退走湖南,一路走长沙,另一路由李偕妻高氏及高氏弟一功,尚拥众三十万。当时李自成派人去常德与巡抚堵允锡商议合作抗清,堵认为“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未予接受。李不得不准备单独应战清兵。不久,吴三桂和清兵渡过长江,追到澧州。曾在新洲附近两军遭遇,展开激战。李自成部下痛恨吴三桂认贼作父,引狼入室,个个奋勇当先,冲入敌阵,清兵死伤无数,吴三桂耽心全军覆没,匆匆鸣金,拖着枪败走,闯王将士尾追不放,吴三桂败入关山,择一巨石登上战马,渡过道水向澧州撤退。这一战大长了闯王将士威风。今新洲附近有“拖枪口”,关山峪中杨泗庙前有“上马蹬”都是当年闯王战胜吴三桂及其清兵的见证。

律市郊区白衣,棠华等地留有李自成部队练兵习武遗迹甚多,白衣乡建国村主家咀,永兴村易家咀有两处打鼓台,传李自成擂鼓助战地方,李家铺三星村跑马岗,曾为闯王将士骑马练武地方,“箭搂湾”(又称落箭湾)传为闯王部队练习射箭地方。可见李自成退守澧州后曾在此训练部队,决心与清兵抗衡到底。

(本文所记历代几位名人在津事迹,部分来自民间传说)

来源:津市文史资料(第五辑)

乐山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治疗白癜风中药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ishizx.com/jssgr/2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