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远辉:从农民到考古专家
原津市市文物管理所文博馆员谭远辉,没有上过大学,却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北京大学等部门聘请参与全国重大考古发掘、考古研究和资料整理。他破格申报高级职称,时任省文化厅厅长金则恭、著名考古学家何介钧、袁家荣、周世荣、高志喜、熊传薪、李正光等纷纷为他签名推荐。他的考古论文《惟俨与曹洞宗》发表后,日本佛教界5次组团来津市药山寺寻根访祖,谒拜惟俨墓。
考古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要求熟练掌握地层学、类型学、民族学、古汉语等知识,对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有全面的了解,还必须具备绘图、摄影等技能。年,24岁的谭远辉从事文物工作以后,他不因自己是一个农村临时工而自卑,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刻苦钻研文物考古的专业知识,自学了从基础知识到较高深理论方面的书籍和著作上百部。谭远辉有一种执着的学习精神,常常睡到半夜醒来,衣服一穿又到办公室工作,他爱人骂他得了考古“神经病”。走进谭远辉的办公室,一叠叠文稿、图纸堆积如山。时任津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的彭佳给他作过统计,他每年整理文物考古资料要写20万字,其中在中央、省、市发表论文每年平均在5万字以上,每年考古绘图至少张。发表了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论文《试论朱家合遗存与楚文化的关系》、省级论文《澧水下游楚墓论述》。
谭远辉靠刻苦学习和努力工作,其考古绘图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年至年,他参加了省考古所主持的澧县城头山遗址中日联合考古发掘工作。城头山是世界上最早的古城遗址,发现了距今约7千年历史的最早的水稻田以及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祭祀遗迹,这一发现轰动全世界,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一次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奖”城头山遗址发掘领队何介钓说:“城头山考古发现除考古本身的重要性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谭远辉完善、科学和赋有创造性的图纸资料。”年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西汉沅陵侯吴阳墓的发掘,绘图工作由谭远辉负责,由于这次发掘收获较大,且资料完善,该项目被评上了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近年来,谭远辉参与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主持的三峡库区考古发掘、巫山麦沱古墓群发掘、深圳盐田区文物普查,参与编写了大型考古专著《长沙楚墓》、《楚文物图典》、《长沙马王堆二、三号墓发掘报告》、《曲靖八塔合》、《澧县城头山》等。
年6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研究生赵静芳在重庆丰都整理古脊椎动物化石论文时,经重庆文物考古所的推荐,找到谭远辉为赵静芳毕业论文作绘图指导。当赵静芳把毕业论文交给她的导师黄蕴平时,黄教授眼晴一亮,能够绘出这样高水准的图纸国内屈指可数,而黄蕴平的丈夫吕遵锷是中国考古界的泰斗人物,立即打电话给湖南考古所所长、他的学生袁家荣教授。当他得知谭远辉没有受过任何高等教育,仅靠自学达到如此境界的时候,竟非常激动,立即要了谭远辉的电话号码,打电话邀请谭远辉上北京大学,共同研究国内重大考古发现,着手进行资料整理与绘图工作。
谭远辉工作虽然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但他秉性忠厚诚实,待人谦和,从不枉自称大。他徒步跑遍津市的平原山岗、河湖港汉。他经常清晨出门考察,天黑才从很远的地方往回赶,饿了就着冷开水啃几个随身带的冷馒头,晚上就近宿住在农户家里。年冬,他受委派协助慈利县文物普查,出发时即已感冒,他没在意,仍然前往普查地点,在普查过程中,他病情加重,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强打精神,仍然奔走于田间地头,同行人员见他面色苍白,劝他休息,可他仍说“没事”,最后竟晕倒在普查现场。慈利文管所派同志将他送回津市,住了半个月的院才痊愈,可他一出院又埋头于文物研究资料整理。津市修建湘北公路时,每天清晨,他冒着刺骨的寒风,步行3公里,在民工上工之前,赶到发掘工地。无论狂风下雨,他总在工地上。一直到了年关,连修路的民工都全部下了工地,而他和当时津市文管所的同事把全部工作做完了才回到单位,这时他们都成了泥人。谭远辉不会品茶,但他在开夜车工作时,为了驱除睡眠,却猛喝浓茶,他是把茶当兴奋剂。他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强,在野外工作时,哪怕是酷暑烈日,他可以半天不喝一滴水,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工作到兴头上,一整天粒米未进也不知饥饿。他身体瘦削,精力却非常旺盛,白天步行百里路程,晚上依然可以通宵达旦地工作。
谭远辉不但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当仁不让地担负起本单位业务辅导工作,定期地给同事讲授文物考古知识及具体指导文物修复、考古绘图等专业技术工作,使津市整体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成为湖南省考古学会第一批团体会员中仅有的四个县级会员之一,谭远辉本人也获得湖南省抢救性发掘领队资格,津市文管所也是全国唯一一支参加三峡文物抢救性挖掘的县级队伍。
历年来,谭远辉撰写考古专著、调查报告、发掘简报及研究文章30余篇(部);其中最为重大的成果是他受常德市文物局委托编写的大型考古报告《沅水下游楚墓》,他独立承担所有资料整理、绘图及报告编写工作,仅用两年多时间便完成了三巨册的专著,该报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后,受到考古界的高度评价。谭远辉专业知识全面,是难得的文物考古方面的复合性人才,他为津市、常德乃至全省的文物工作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影响甚至波及到全国范围。历年来,谭远辉获得的主要荣誉有:“津市市十佳科教工作者”、“常德市有突出贡献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常德市学习之星”、“常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并被津市市委、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谭远辉从一个农民临时工成为一个考古专家,当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微笑着说:敬业、勤学发奋!
作者简介:周恩清,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津市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津市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1.十四世纪印度德里金
金币是印度中世纪德里苏丹国第二王朝——卡尔奇王朝(—年)采用希腊造币法打制的,两面铭文系科菲体阿拉伯文。正面铭文有王号、名字。
2.镂空三多纹玉佩明代盐矿出土
玉佩采用和田青玉,用镂空的技法,雕刻出佛手、石榴、桃子。以佛手谐音“福”,以桃寓意“寿”,以石榴暗喻“多子”
3.龙凤纹八棱双耳金套杯元代涔澹农出土
通高6.3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4.3厘米,重95克。以黄金制成,敞口呈八棱形,内外两杯相套。内杯口沿外卷,圆底,高3.2厘米。杯内有墨书痕迹,字迹模糊不清。
4.青瓷熏晋代窑坡出土
器高12.15厘米,由薰缸与托盘两部分组成。缸为矮直领,园唇园肩扁园腹斜收,平底。托盘下为平底斜壁盘,中部突出喇叭状托座,肩部戳一周三角形薰孔,薰孔为两个与一个间列。
5.莲舟仙渡银盘盏
盏长20.2厘米,宽13.7厘米,高5.8厘米,舟长14厘米,宽8.1厘米。银质。分为上下两部分。底为椭圆形托盘,上为盏,盏上铸翻卷的海浪,盏边有波折纹,海浪托盘上置一莲瓣形舟,内刻叶脉纹,舟内端坐一形象飘逸的高士。
6.瑞兽葡萄纹铜镜唐代保河堤出土
直径10.3厘米,缘厚0.95厘米。铜质。表面乌黑锃亮,内银白色。圆形,卧兽纽。内区为四瑞兽葡萄纹,外区为各种姿态的雀鸟。镜面均成高浮雕,区间有连珠纹高界圈,三角形高缘内饰卷叶纹花边。
谭远辉:从农民到考古专家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