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书院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湖南津市澧县、芷江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意味三地将有更多自主权限、配套政策、创新机制保证,因地制宜的开展城镇化工作,为相邻地区、相似县况城区提供参考样板,这也势必将加快三地城镇化的速度。百姓也将在其中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福利,同时,或许这也将是一场造福神话。。。。。。。。
素材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湖南省津市市—澧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津市市—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洞庭湖西岸,素有“九澧门户”之称,是湖南省对接长江经济带的北大门,也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重点培育的中心城市之一。两地主城区相距仅8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常住人口.47万人,户籍人口.8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8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8.97%。
一、总体目标
以两城融合发展为契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具有湖乡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努力将津市市—澧县建设成为“城际融合降低行政成本的先行区、粮食主产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和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改革的示范区、大湖经济区城镇化投融资创新的实验区、城市绿色智能发展的引领区”。
——基本形成城际融合低行政成本运行模式。推进乡镇合并,实施扩权强镇,到年,村镇体系由“县城—乡镇—行政村”调整为“市—镇(街道)—中心村”的发展格局。
——基本形成切合粮食主产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标准,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上探索适合国家粮食主产区的分担比例和相应的分担机制。到年,实现12.1万人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7%;到年,实现20.7万人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5%。
——基本形成切合大湖经济区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市场准入全面开放,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政府资产负债实现良性可持续运营,差别化融资模式与偿债机制全面建立。
——基本形成切合粮食主产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到年年底,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率先建立和实施城乡统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将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纳入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体系。
——基本形成城市绿色智能发展新模式。到年,初步建立绿色发展、智能发展评价机制,形成以智能科技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以绿色技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格局,为推进城市绿色智能发展提供可供推广的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活力;优化行政层级,实施扩权强镇;优化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科学布局,加速两地融合。
(二)建立粮食主产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
在分担比例上,按照“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农民投入为辅”的原则进行划分;在分担机制上,优化财政转移支付,设立湖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并参照国家贫困县标准提高转移支付系数等。破除农业转移人口自由流动的障碍,全面放开城镇落户的限制。实施在城镇落户农民可依法依规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收益权或使用权,享有对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的分配权利。
(三)创新大湖经济区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一方面,对地方投融资平台进行改革。通过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建立市场化资金来源为主、政府资金为辅的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扩大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和范围,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满足湖区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
(四)改革粮食主产区农村宅基地制度
以津市市—澧县作为湖南省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地为契机,加快农村地籍和农村房屋产权调查、登记与确权工作。
(五)全面推进城市绿色智能发展
围绕数字政务、数字商务、数字社区“三大核心”和低碳产业振兴、低碳基础设施建设、低碳建筑节能、低碳社区创建、低碳生活提升、低碳环境优化“六大工程”,全面推开绿色智能城市建设。
(六)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重点在城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城市创业创新环境、城市社会保障建设、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以及城市“多规融合”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具有推广借鉴价值的改革探索。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常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津市市、澧县和各有关部门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整体推进和组织协调。
(二)实施规划引领。编制完成《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远期发展的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确定近期建设的重点内容。
(三)强化政策统筹。统筹制定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加强户籍、医疗卫生、养老、就业等多项政策的协调推动。
(四)健全监测评估。建立健全统计监测和统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城镇化发展监测评估暂行办法,对相关部门推进城镇化工作实施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
湖南省芷江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南麓,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县,面积平方公里。年常住总人口34.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8.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4.8%。
一、总体目标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探索中西部偏远山区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子,创新少数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促进生态功能区建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互动发展的新机制,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打造新型城镇化的典型样板。
——协同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基本建成。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力,先业后人,以业引人,以业兴城,以城助产,形成以文化、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主导,旅游产品加工业、商贸流通业、农产品加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配套发展的产业体系。统筹协调“人”“财”“地”“业”四个核心要素,县城、小镇、新村协调发展。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基本建立。明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分担责任主体和分担责任比例,形成“三方分担、民资参与、机制保障”的成本分担机制,初步建立起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市民化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试点期内完成14.8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智慧芷江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以“智慧旅游为龙头、智慧农业为基础、智慧园区为载体、智慧城镇为抓手”的“智慧芷江”。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达到全国同类县城先进水平。
——产城融合一体化模式初步成型。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芷江工业集中区、临空产业园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产城融合综合体。到年新增就业人口11万人以上。
——农村宅基地管理基本完善。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
——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基本成型。为新型城镇化筹集资金30亿元以上,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建立权责清晰、运转高效有序的投融资管理体制;组建公司化运作的投融资平台;优化投融资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芷江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明确芷江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分担责任主体和分担责任比例。初步建立起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市民化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清除与户籍挂钩的城乡二元政策。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施居住证制度,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实施“互联网+”计划,打造智慧芷江
围绕政务、产业、民生三个领域全面推动芷江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在芷江县各个领域的应用,为政务管理、民生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解决方案。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基础网络。大规模开展无线城市建设。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打造政府跨部门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移动电子政务平台,建立政务热线。实施“互联网+产业”行动计划,建设芷江智慧旅游平台,建设芷江特色文化资源共享体系,建设芷江智慧特色农业。推广智慧民生应用,构建智慧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构建智慧安居服务体系。
(三)探索产城融合新模式,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县
探索“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模式。突出和平文化和特色旅游资源,培育壮大旅游、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围绕园区建设产城融合综合体,基本形成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工业集中区、临空产业园等产城融合体。强化“产业支撑”,实施“新型城镇化”与“绿色生态小城”产业统筹发展模式,在县乡(镇)村分别采用旅游文化综合体、特色休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县乡村三级协调发展模式。
(四)打造一批风格鲜明的侗族村寨
编制芷江县村镇建设规划。打造一批具有旅游休闲价值的侗族村寨,在县区周边,特别是沿干线公路等区域,选择40—50个有条件的村进行试点,打造风格鲜明的侗族村寨。探索低效用地再开发新模式。
(五)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理顺投融资管理体制,成立投融资管理委员会。编制芷江县全口径资产负债表。通过优质资产的证券化、公私合营和部分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推动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探索“以产兴城”“以地换城”城区开发新模式。建立市政债券发行制度。优化投融资环境,夯实投融资基础,完善服务提效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有力的领导机构,成立芷江侗族自治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省市县合作制度。
(二)规划保障。建立“多规融合”制度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切实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严格执行城镇规划“五线”管制制度。
(三)政策保障。加强法律法规的保障性。完善试点配套政策措施,根据国家批准的试点工作方案要点,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四)投资保障。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推进芷江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基础和重要抓手。加快引进重大投资项目。以产城融合为核心,加大产业投资的支撑作用。完善投资项目保障机制。
(五)开放保障。全面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打造区域旅游联动格局,加快对外合作步伐,围绕“和平”主题,面向国际社会开启长期、稳定的联络渠道和窗口。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强化地域品牌,突出芷江“美丽侗乡、和平名城”整体形象。
(六)考评保障。建立新型城镇化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强对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考核评价,把试点工作纳入相关党政班子年度目标考核。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