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说起贺龙大家都晓得,两把菜刀闹革命,曾威震湘鄂震惊全国。
而贺龙在临澧停弦镇青山村的吴家埸,曾有一段惩恶扬善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今天笔者有幸搜集了这段故事,现在慢慢讲给乡亲们。
说起这段故事,还得从一九一七年说起。
且说一九一七年的一天,贺龙在桑植县城外,见常德方向往慈利的路上,来了一顶官轿一闪一闪从远而近,两个持枪护卫狐假虎威,气势汹汹不可一世,街道路边让路者稍有怠慢,不是掀摊就是打骂,刹时间,乌烟瘴气人心惶惶地上到处都是菜,日用品,,,眼前的一幕刚好被贺龙瞧见,贺龙怒从心头起,跟身边的兄弟使了个眼色,待官轿靠近,贺龙两人一前一后,从后面一湧而上将护卫的脖子一扭,只斤咔的一声,可怜两位护卫丕明白是怎么回事顷刻见了阎君,轿內一中年人身着中山装,胸前还带着青天白日徽章,见两个护瘫倒在地,吓得诨身象筛糠一样,不停的作揖,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并随手拿出皮箱说,这里面全是现大洋饶了小的吧全给大爷您。贺龙一见胸前青天白日徽章,不禁大怒道,看你那熊样也不是什么好鸟,说吧寒光一闪,一刀刺胸血流如注,中年男人顷刻上了西天,贺龙抽出刀擦了擦边擦边言语,免得你日后鱼肉百姓,不如现在就了结了你,就这样贺龙杀了桑植县未到任的新任县官,抢了两枝汉阳造,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手持两把菜刀带一帮兄弟,夜袭桑植盐局,杀贪官,开粮仓济贫民,当局大为恼怒,可又无可奈何,贺龙藏于深山不见人影,后来省府下令,全省通缉捉拿贺龙,并限令桑植县衙半月内结案。
为了躲过这场风波,一九一七年贺龙受同盟会革命党人指派,到石门县的泥沙镇发展人马,因为贺龙行走江湖时,在那里结识了很多朋友,在这些朋友中,有的是商人,有的在民团任职,还有的在警察局等,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络,终于拉起了一支人马,并参加了南昌起义。
一九二八年南昌起义失败后,受党的指派贺龙又回旧地。
他一路从江西经澧州到合口,又在青山的吴家场拜会故友。
因为贺龙在一九一七年去石门会经过吴家厂。
当时的吴家场非常热闹繁华,早在清朝初期,这里就己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集市了。
这里有乡公所,有水运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当时陆路交通闭塞,而吴家厂也是澧水河的一个枢纽,好多山货特产都从这里装船运往全国。
所以这里商家云集,茶楼,饭馆,旅店,烟馆赌场应运而生应有尽有,加上每缝集日,石门,安福,湖北等十里八乡的人都汇集在这里,采购山货农特产品,街上的摊位一个挨一个,商铺一家接一家,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吆喝声连成一片,卖东西的,买东西的,人来人往.人海如潮,十字街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贺龙从桑植到石门频繁往返,常在青山吴家厂吴宏泉家开的茶楼里喝茶歇脚。
贺龙边喝茶边听些有趣的事,想了解当地的一些人俗世故,喝茶期间见经常有人提起龙头老大谢世湘,所以虽然没与谢世湘见面,但他的大名早己印在了贺龙的心里,事情也凑巧,谢世湘也喜欢在吴宏泉的茶楼喝茶,一日,当他落坐后,伙计点头相迎,谢老大好!跑堂的赶紧象往常一样沏了一壶白毛尖茶,摆在他面前,并放些瓜子花生糕点。
贺龙临窗而坐,与谢世湘邻桌,他仔细的看了谢世湘一番,见他五大三粗,浓眉大眼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从他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这人的习性与自己有些相像,加上贺龙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贺龙断定,眼前的谢世湘也是一位光明磊落,有侠义之心的响当当的汉子。
就这样英雄相会惺惺相惜,在这样一.个有缘的日子里,贺龙在茶楼喝茶以茶会友结识了同样有侠义之心的龙头老大谢世湘,俩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势,当两人的手握在一起时,两颗侠义之心也紧紧连在一起了。
谢世湘并将曾纪仁和吴德柔介绍给贺龙,从此四人亲如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当时谢世湘还有一个兄弟,是吴家埸曾家台的曾太和,也是乡商会会长,思想进步是个义商。
因当时吴家埸周边多半盛产棉花,烟叶大蒜等,曾太和祖辈经商,加上曾太和脑瓜子灵光,利用住在河边优势,投资了些钱建了好几台水搞子(水木车带动扎花机),所以每缝棉花摘收季节,他家扎棉花的生意特好。
加上他家房子多,家境也富裕,身份也特殊,结交的人也广,所以每次贺龙来吴家场,谢世湘都安排在他家住下,不会引起他人注意相对比较安全,后来也成了贺龙的一个联络点。
曾太和也为人毫爽仗义,从不欺负穷人,遇到有难的人他甚至还出手相助。
贺龙也因此很敬重他。
谢世湘在民国的时候,在吴家场名声很大,一身功夫也十分了得,三五人近不了身,他为人义气遇到不平之事,他定会出手相助,特别是看不惯富人欺穷人,官兵打百姓。所以众人服他,水运码头商家都求他来护卫,他为人正直.从不乱收商家的钱,所以只要他振臂一呼,万人都会响应。
在这方圆十里,只要报上他的名号,土匪都惧怕三分,绿林好汉无人不敢不卖他的账。
那个时候,吴家埸有个叫“对牙”的混混,这个人尖嘴猴腮,长着一对鼠眼.,两颗门牙悬露在外面,怎么用力也包不着,所以人们取了个浑名给他叫“对牙”,这个人也会几下拳脚,身边也有几个地痞,他仗着有个亲戚在县衙,.这人一肚子坏水,赶集时他在街上游手好闲,乱收地滩费经常暴打那些小商小贩,曾被谢世湘教训过,所以他对谢世湘怀恨在心,却又奈何不了他,所以只好打落牙了肚子里吞。
这几年国共斗得厉害,他那亲戚告诉他,只要他发现共党分子通报县衙,可以重赏还可以当官。
因此”对牙”这些年对谢世湘怀恨在心,每天都注意他的动向,老实想瞅准机会,以出心中的恶气。
后来“对牙”不知从哪里听来风声,说谢老大与贺龙交往甚密,并且还称兄道弟,他心中暗喜,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所以他发誓一定要抓住谢老大通共的把柄,同时也对外人放出风声说,一定要抓住贺龙严惩谢世湘,以报心中之仇。
一九三三年的一天,贺龙又来到了青山吴家埸,他找到了谢世湘,当时谢世湘在码头忙乎,突然,一个人拍了一下他的肩,他回头一看见眼前是一位头-带礼帽,身身着长胞的熟客商,谢世湘先是一惊刚要开口叫大哥,贺龙理会他马上手指捂嘴,嘘了一声,示意他不要说话,然后贺龙指了指曾太和的家,示意他晚上在他家兄弟们见面。
谢世湘点点头。
夜风习习,繁星点点,在曾太和的后庭厢房里,一盏煤油灯散发着淡淡的光。贺龙与谢世湘兄弟们一起,举杯同饮开怀大笑。
贺龙起身对众兄弟说,这次兄弟重任在身,有一批药品经澧水到湖北的洪湖,还需兄弟们鼎力相助,谢世湘道,大家都是兄弟,你贺龙的事就是我们兄弟的事,不必客气。
贺龙抱拳相谢说,这次所运物资非常重要,是游击队的救命药,望兄弟们一路相护到津市,谢世湘道,贺大哥请放心,有我们兄弟在保证万无一失安全送到,贺龙点点头。
大家边吃边聊,谢世湘说起了“对牙”,说此人是个心腹大患,是个反共的顽固分子,迟早会坏大事,贺龙听罢沉思片刻,猛的起身一拳砸在桌上,他果断的说,要不择机除掉这个毒瘤,大家点头同意。
这时吴德柔对贺龙道,想除掉此人明天是个好日子,贺龙不解,谢世湘说,明天观庙地庙会,搭台唱戏,到时看戏的人多,是除掉“对牙”的好机会,几个人在一起商量对策,至到深夜才散去。
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四人相约来到吴宏泉的茶楼,此时的茶客不多,三三两两说东道西。
贺龙四人依窗而坐,伙计依旧沏了一壶上好的白毛尖,四人天南海北聊了几个时辰。
当太阳落山的时候,观庙地响起了一阵锣鼓声。
这时,谢世湘起身对贺龙说,大哥时间到了,贺龙对大伙说,那就行动吧,四人起身下了茶楼,向观庙地走去。
当他们四人来到观庙地时,戏台柱子两边的灯笼通亮通亮,庙前的操埸上早己挤满了人。
按计划谢世湘领着贺龙负责找到“对牙”,由贺龙实施刺杀。刺杀成功后谢世湘领路,曾纪仁和吴德柔负责掩护贺龙撤退。
谢世湘和贺龙在人群中找来找去,终于在离前台还远的地方找到了“对牙”。
这时,大幕刚刚拉开,锣鼓咚咚锵,正戏还没开始,“对牙”正和一个妖艳女打情骂俏,谢世湘跟贺龙使了个眼色,贺龙拍了一下“对牙”的肩膀,并叫了一声“对牙”,“对牙”大吃一惊回过头来。
“对牙”还没回过神来,突然,眼前寒光一闪,一把钢刀早己插入他的胸膛,“对牙”痛苦的睁大眼叫了一声倒地上。
贺龙赶紧收刀跟着谢世湘挤出人群,这时,有人尖叫,不好了土匪杀人啦,搡场顿时大乱,喊的喊叫的叫,人们纷纷逃命。
民团乡丁持枪赶来,无奈人太多拥挤不堪,一时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听人喊,杀人啦,杀人啦,土匪来了。
谢世湘指着前面的龙灯桥说,贺大哥快过这所桥,然后跑过之字拐过那边的龙溪桥,桥的那一边是石门辖地,那里有些房子跑进那边就安全了。
黑夜己经来临,不明真相的青壮年们,团丁和乡丁们手执火把,见有人影跑动,一路追了过来,有人问曾纪仁和吴德柔,看见杀人的土匪了吗?俩人摇着头说,没见着呀?
突然,有人说那边有个人在跑,众人立即追了上去,这人正是贺龙。
见有人追上来,贺龙一鼓劲,象一阵风,嗖的一声,他跃过一条三米宽的水沟,快步奔向龙溪桥,当乡丁们赶到龙溪桥时,贺龙早己进入石门镇龙无影无踪了。
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三年,贺龙经常来吴家场,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谢世湘与兄弟们一起,也当起了贺龙的水上护卫员,一次又一次把药品送到游击队手里,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谢世湘离世前把这个故事传给了后人,所以,今天他的后人才将这个故事讲出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