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市域发展
1.1区位与交通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是东北、西北、华北的主要出海口,西靠北京,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天津是省级行政区、直辖市、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天津近京、沿海、背靠华北和东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天津是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和港口城市,天津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港口前十,年货物吞吐量约4.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70万标准箱。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1.8万亿元,其中来自京冀的货物比重为.0%。铁路方面,天津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连接京沪线、津山线两条铁路干线,通过津霸联络线与京九线相连,此外还引入了京沪高铁、京津城际、津秦客专、津霸客专等多条高速铁路,因而成为北京与东北、华东地区铁路交通必经之地,也是东北与内地来往的咽喉要道。此外还与河北省的廊坊、唐山、沧州等地连接,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点。航空方面,截至00年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执行条航线,通航14个城市。旅客吞吐量81.万人次,稳步增长;机场货邮吞吐量.6万吨,下降1.6%。年天津实现货运量5.69亿吨,同比增长约6%,其中水运、铁路和公路货运量均有所增长。1.经济与产业
天津近年来GDP增长失速,又经历了两次GDP下修,年GDP为14,亿元,总量排全国第位,挤掉水分后增速依然低于全国GDP增速。00年一季度全国经济均遭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天津GDP同比下降9.5%,跌幅排全国第二,仅次于重灾区湖北省。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5%,第二产业同比下降17.7%,第三产业同比下降4.9%。从产业结构来看,过去天津工业占比较高,近年来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和新旧产能转换,第二产业增加值和占比逐步下降,一方面因为第四次经济普查中第二产业较第三产业挤掉更多水分,另一方面也是淘汰落后产能、“环保限产”主要影响了第二产业增加值。从各行业增加值在GDP占比来看,年工业占比1.%、其他服务业占比.7%,加上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合计占比78.1%,其中工业又以石化和钢铁产业链、汽车制造业、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为主。一季度GDP大幅下滑亦是主因石化、汽车、制造业等行业普遍受到冲击,而且外贸进出口表现也不理想(一季度进口下降4.%,出口下降1.7%),带动经济下行。虽然一季度经济指标表现不佳,但是天津享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天津政府招商引资动作积极,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意围绕现有产业集群拓展产业链。00年一季度全市引进内资项目44个,实际利用内资69.54亿元。其中,引进北京地区资金54.4亿元,占全市内资总额的9.75%。年天津着力打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4个主导产业。从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来看,食品制造业增长64.5%,医药制造业增长88.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7.9%,金融业增长1.1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4.%。天津的产业发展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1.财政与金融
天津近年来税收收入变动不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波动主要是受到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的影响。从构成来看,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7.8%,财政质量仍有上升空间;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大幅上升,可见天津正在通过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性基金收入整体而言逐年增加,主要由国有土地出让收入贡献,过去5年中除年以外占比均达到90%以上甚至更高。财政收入较为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区域债务负担较重,年YYRatio达到57%。金融资源方面,天津共有各类型银行19家,本地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渤海银行,截止年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8万亿元和.61万亿元。凭借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定位和政策倾斜,融资租赁成为天津金融业的支柱,在国内位居优势地位。截至年底,总部设在津城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已达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达4家,数量居全国第一;融资租赁业总资产近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总规模的近三成。0
辖区情况
.1市辖区发展
天津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现辖16个区,参照天津的规划和地理位置分为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六区、环城四区和远郊五区。其中中心城区六区均无存续债主体,本文仅着重分析城投有存续债的区域。其中,滨海新区(含辖区内各功能区)发债平台最多。因滨海新区是国家级新区,战略定位较高,行政级别为副省级,故单独介绍。(一)中心城区
和平区平台曾发过两期私募债,均已摘牌。作为核心区,和平区是天津的金融、商贸、教育和医疗卫生中心,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到98.6%。经济发达,发展成熟,GDP仍保持相对较高增速,二手房均价全市最高,19年已无新增供应土地。(二)环城四区
整体而言,环城四区经济总量、人口较为均衡,西青区略胜一筹。年西青区、东丽区、北辰区GDP位于亿~亿区间,津南区稍弱,年GDP约为亿元。从增速来看,环城四区年GDP增速均低于全市GDP增速(年天津初核GDP增速为.6%),发展缓慢,其中西青区GDP增速为.4%,北辰区和津南区受到环保限产和新旧产能转换影响出现GDP负增长。产业结构方面,西青区和北辰区第二产业占比较高。西青区正在推进新动能发展,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7%。北辰区是天津老工业区,在工业园区整治中受到一定影响。财政实力方面,年环城四区中西青区的一般预算公共收入与政府性基金收入最高,合计为5亿元;其他三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为均衡,财政实力差异主要来自政府性基金收入,财政均更为依赖土地出让。以YYRatio衡量债务负担,东丽区债务负担极重,YYRatio达到%;津南区YYRatio达到%;西青区和北辰区债务亦不轻松,YYRatio分别为9%和9%。YY评级近期调研得知,北辰区是目前天津市隐性债务化解完成度最好的辖区。(三)远郊五区
从经济体量来看,远郊五区中武清区经济体量遥遥领先,GDP在全部市辖区中仅次于滨海新区。从增速来看,宝坻区发展较快,年GDP增速约为7%。武清区和宝坻区具备良好的区位条件,武清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区县,宝坻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均位于京津冀“一轴四城”规划的重要节点,在承接首都产业和人才转移上优势明显。年宝坻区引进中信国安新能源等北京方向实体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87.4亿元,战略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而武清区增速缓慢,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均衡,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服务业等,在建通往北京的市区铁路,通车后预计对经济拉动作用更好。相比而言,宁河区和蓟州区经济和财政实力均偏弱,在全市处于末位,而且债务负担极重。(四)滨海新区
天津市滨海新区成立于年10月,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年末常住人口98.4万人,面积,7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公里,管理5个功能区和1个街镇,是北方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区定位较高:“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虽然滨海新区自从将年的万亿GDP调整为6,亿元后,此后仅公布GDP增速,不公布GDP数据,但是仍可从媒体报道和公布的增速中推断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经济体量最大的辖区。年初“天津广播”从天津两会了解到年GDP预计为7,亿元,约占当年全市GDP的8%。年和年的GDP增速分别为6%和4.4%,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财政和债务方面,滨海新区财政实力全市领先,近三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波动变化,年为50.7亿元,其中88.4%由税收收入贡献,财政质量较好;政府性基金收入逐年增加。YYRatio为%,债务压力较大,土地成交逐年增加以作为化债来源之一。产业发展方面,滨海新区为二三一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粮油轻工。此外,滨海新区正加快产业集聚,以天河超算、曙光信息、南大通用为代表的自主可控基础软硬件产业链初步成型;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链日趋完整;以力神电池、巴莫科技、中能锂业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增加;生物医药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汽车全产业链已经打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亦在持续推进,钢材、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分别下降17.9%、18.%和.%。但是近年来新区常住人口收缩,房价波动较大且房价水平不高,区域的发展水平、吸引力与高定位未必匹配,动能集聚和产业发展仍需努力。滨海新区共有五个功能区,分别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东疆港保税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除东疆港保税区以外,其余四个功能区的城投平台均有存续债。前期调研了解到滨海新区及各个功能区均拥有独立的财政管理体制,债务的管控由滨海新区政府统一领导,各个功能区分别实施主体责任。经开区、天津港保税区和高新区的经济体量较大,GDP可比甚至超过天津其他市辖区。其中经开区财政实力最强,但就债务负担而言,根据区域下辖发债城投平台债务推算,经开区、天津港保税区和高新区的债务负担很重;中新天津生态城因只有一家城投平台拥有存续债,且体量不大,推算债务负担较轻。.开发区发展
除以上五个归属滨海新区的功能区,天津市仅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青开发区”)的平台拥有存续债。西青开发区(英文缩写“XEDA”,又称“赛达”)始建于年,位于天津环城四区中的西青区,总体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包括已建成区域16.88平方公里,规划的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平方公里的鸭淀水库综合性开发区域和6.平方公里核心服务区。西青开发区吸引外资情况较好,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配件、生物医药、高档生活用品和装备制造为代表的五大主导产业,截止年11月,已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家企业入驻,其中世界强企业46家,累计吸引资金超过91.6亿美元,其中外资为.6亿美元。0
平台梳理
.1省级城投
天津共有15个省级存续发债平台,其中天津城投集团资质较强。天津城投集团是天津市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主体,是天津市国资委下属核心平台,重要性高,融资渠道较多。天津轨道交通、天津高速和海河投资是天津城投集团下属企业,资质偏好,其中天津轨道交通是地铁和铁路投资运营主体,天津高速主营高速公路投资和经营,海河投资是天津海河区域综合开发的投资建设主体。天津地铁集团和天津铁投集团均是天津轨道交通的下属企业,其中天津地铁集团主营天津地铁建设和运营,地铁公益性较强,运营持续亏损,政府在项目资本金和运营补贴等方面持续给予支持重要性较高。天津铁投集团集市政府铁路货运专项投资和铁路配套设施经营等多项功能于一体,能持续获得政府拨付的铁路建设费及股东的资金支持,公司整体偿债能力尚可。天津保障住房建设是现阶段天津市市本级公租房项目的唯一业主方,业务具有一定垄断性,公益性较强。市政投资为天津城投集团下属的投资平台,从事水务、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板块的投资,其中水务业务为核心业务,收入占比超过90%,规模不大,自身无法平衡债务,资质一般。泰达控股是天津资产规模较大、涉足产业较多的国有企业,经营属性强,债务负担重,受到区域负面影响,资质偏弱。天津星城为投资平台,存续债务均为私募债,公开资料较少。天津公交集团主营公交运营,盈利能力偏弱。这两家规模较小,重要性偏低,整体资质偏弱。天津水务年年报审计结果为保留意见,主要基于大额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年的税款仍未申报等原因,发行人回应资金不足以同时覆盖税费和偿债资金,故先保障偿债资金;天津水务目前隐含评级极高,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