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津市市资讯
津市市古人
津市市新闻
津市市旅游
津市市小吃
津市市地理

山河故人津市九码头

九码头故乡的码头大抵以两种形式命名。

●清乾隆木质八码头公牌

●津市码头装货

●津市至三斗坪挑夫(湖北鹤峰资料图)

「史料文载:从津市至三斗坪,五百里行程,日发挑三千,沿途山道崎岖,陡峭之处,头足相抵。想像那场景该是何等悲壮。那时的河街,沿线七里,无不帆影蔽日,汽笛长鸣,往来船只如过江之鲫。」

●澧水上游放排(湖北鹤峰资料图)

●民国九年津市街道示意图

●-年,津市素为澧水航运中心,码头边帆船桅杆如林。

●津市早市(徐立斌摄)

●津市早市(徐立斌摄)

●-年坐在澧水岸边的妇女儿童

看着这生意好,有人眼红,说三道四。饺儿馆归居委会管,委员姓刘,南边人,人称刘娭毑。一口很浓的湘潭话,站在街心上发飙:“起么子眼睛火罗,咯路径发得了财,冒看见别个起早贪黑地做,你怕还是旧社会不劳而获——”获字拖得老长,河街上居户大多都有些历史污点,经她这么一吼,还真给噤住了。饺儿馆每月给居委会上交两百元的管理费。她得保住这条财路。

●九码头拆迁前津航大楼

这里距人民电影院和红旗影剧院都不远。那年月,年轻人搞对象不是看电影就是看戏。散场出来,沿一条昏暗的小街走上二三百米,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儿,既浪漫又温馨,还省钱。

●年-年津市码头边的热闹景象

夏天炎热,来九码头去河里泡澡的人特多,馆前路过,空气中散发的那股葱花香和胡椒味,无人不垂涎三尺。冬季寒冷,有人伤风感冒,却先不着急吃药,跑来九码头吃碗饺儿,待喝完最后一口汤,额上早已沁出一层麻麻细汗,那个舒泰——真不知是真感冒,还是被这饺儿给馋的。

后出去辗转了一些地方,每到一处,总会去寻觅这种叫饺儿的吃食。饺儿的叫法各地有异:北方叫饺饵,江浙叫馄饨,广东叫云吞,四川叫抄手,做法大同小异,味道也还不错,但总觉得还是故乡九码头的饺儿更胜一筹。光听这称谓——饺——儿,就显亲切。我们那地方凡属带有“儿”的尾音,都是一种特有的亲昵。

●九码头老字号餐馆

再来九码头时,饺儿馆闭了,门上一把锁,看锁的锈蚀程度有些日子了。何故呢,左顾右盼,竟找不到一个熟人。倒是沿旁边的巷子进去,有七八家卖饭食的小馆,各家门前的案板上,整齐摆放着十几个浅口小钵,间或荤素,多以动物内货为主,铺上青蒜和红椒丝,看去很是诱人。

临近午时,锅勺声四起,油烟呛人,里外都有人攒动,巷子两头来人不绝,看来生意不错。这些馆照例无牌无照,灶台摆上街檐。璧板上横竖的“小钵馆”三个大字如同涂鸦。日后随朋友来过几次,味道确实不错,且花费甚少。小钵是上不了筵席的,若适应大众消费,就不可小觑了。

市井上常听见这样的对话:

“今天请你去吃小钵钵。”

“哪里?”

“九码头哇——”

●九码头新望江楼

澧水断航后,

故乡的码头相继消逝,

唯有九码头活了下来……

★对于本土文化,对于城市发展,

我们想还是需要大家一起来交流和讨论,

所以还是决定建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ishizx.com/jssxc/26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