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桃花源里“展风光”
年5月14日,山清水秀的桃源县夷望溪景区。(资料图片)记者傅聪唐俊摄
北京世园会湖南园,以“湘遇·桃花源”为主题,表现诗意栖居的田园风光,展示湖南富饶美丽的幸福家园,受到追捧。
而在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型所在地常德,把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新的追求,打造“桃花源里的城市”。年,常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亿元,是年的倍、年的倍,经济综合实力稳居湖南省前列。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整理报道
消除水患保安澜
今年70岁的常德市政府退休干部叶培明,小时候生活在津市镇(今津市市)集镇上,澧水穿镇而过。他回忆,“每到夏天,一家人要把生活用品搬到楼上,听到外面下雨就不敢入睡。每次洪水过境,集镇会被水淹。躲在楼上避难时,喝水是个大问题,只能用木桶打捞洪水,然后放入明矾沉淀、漂白剂净化。”
现在,抵御百年一遇洪水标准的大堤建好了。叶培明说,再也不用半夜听雨声担惊受怕了。今年7月,常德市城区沅水涨水,眼看水位一天天暴涨,但成千上万的市民仍在河边悠闲散步。
为了改变年年抵御洪水的困境,常德人除水患、兴水利,先后完成西洞庭湖堤垸建设、荆江分洪等重大水利工程,系统治理洞庭湖,建设城市防洪圈。现在,常德有独立的防洪圈38个,堤防长达公里,沅澧两岸居民与水和睦相处。
多年与水搏斗的常德人,也形成了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近年来,常德水利建设投入每年超1亿元,并对治水提出更高要求,退田还湖,修复生态,化水害为水利。目前,该市已有湿地19.01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70%以上。
半城山水半城楼
进入新世纪,常德把控制洪水向管理水资源转变,城市从追求颜值向追求颜值与气质并重转变,既要安全又要水美。年,常德引入德国汉诺威水协工程技术,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系统治水,引水入城,敞开护城河,治理黑臭水体,实现雨水综合利用,并积极探索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建设海绵城市。对穿紫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实施江湖连通工程,将沅江、柳叶湖、穿紫河连成一体,恢复中断近40年的穿紫河通航,将环湖水岸打造成沙滩公园,建设马拉松赛道,打造一系列沿岸亲水景观。“为了留住城市记忆,我们还从老照片中选出栋老建筑样式,在穿紫河沿线恢复了大小河街。”常德市海绵办主任黄金陵说,这样既把城市建成了美丽的家园,也承载了市民的乡愁。
把“桃花源”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常德绘就了一幅美丽新画卷,成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现在的常德,半城山水半城楼,生活在这里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声音
追求颜值与气质并重
我们要坚定不移谋发展、兴大业。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好势头,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要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着力抓好产业培强、干部培优、机制培活、作风培实,着力推动全市发展从追求颜值向追求颜值与气质并重转变,从注重规模规格数量向注重管理质量效益转变,从内陆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从全面开花向重点突破转变。我们要坚定不移增福祉、惠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市长曹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