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津市市资讯
津市市古人
津市市新闻
津市市旅游
津市市小吃
津市市地理

天津市静海区告别脏乱穷变身小康村金台资

“共产党员就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天津市静海区政协驻唐官屯镇小十八户村帮扶干部王彦和扎根基层、敢想敢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小十八户村位于静海区最南端,位置偏僻、发展落后。年,王彦和被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调查研究,王彦和认识到,小十八户村的当务之急是改变“脏乱差”的面貌。王彦和曾经担任静海区综合执法局局长,他拿出治理城区私搭乱建的劲头对小十八户村进行环境整治。户厕改造前期,一些村民对这项工作不认同,王彦和就挨家挨户登门做工作,整整半个月没回家。经过不懈努力,全村户村民全部完成了改造。

经过几番治理,小十八户村亮起来了、绿起来了、美起来了。很多外村人来到这里都不禁感叹:“你们村地上没有一点垃圾,真是太干净了!”让村民们满意的,除了村容村貌的改变,还有实现了集体供暖。如今,冬季村民家中温暖如春,跟过去烧煤取暖真是天壤之别。

曾经的小十八户村经济基础薄弱,历史上没有一家企业,很多村民都到邻近的河北省青县的工厂上班。该村多口人拥有亩土地,人均三亩六分,人均土地多是一大优势,但多年来的“棒子经济”让村民收入甚微。

王彦和觉得,小十八户村的出路还在于土地,要在土地上做文章。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里投资万元对1.5公里引水河道进行了清淤,并新建了桥梁、泵站、扬水站和变电站。与此同时,王彦和按照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带领大家对全村土地进行流转,提高土地收益,并将第一批流转的亩土地种植水稻,建立了稻蟹混养的农业基地。此外,在亩土地上种植了各种树木3.8万余株,建成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叠加显现的储备林产业。

年10月,村里第一次迎来水稻丰收,金灿灿的稻田弥漫着诱人的稻香。80多岁的村民胡大爷乐开了花:“真没想到,咱小十八户村也能种稻田。”经过努力,小十八户村的村集体收入由过去的几千元提高到现在的近30万元。

就在一个多月前,王彦和光荣退休了。“小十八户村的巨大变化是党和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在退休前为村民们做点事,是我的职责所在。今后,只要党和政府需要、只要人民群众需要,我随时听从召唤,冲向工作第一线!”王彦和说。(记者张家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ishizx.com/jssxc/27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