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津市市资讯
津市市古人
津市市新闻
津市市旅游
津市市小吃
津市市地理

要致富,先修路别拿普普通通的道路不当

故乡主人

王泸

他出生在重庆市

就职于津市文化馆

从事文化工作56年

津市数百年的经济发展,都是以水路的优势作为重要的条件,陆路运输一直是津市的劣势。明代洪武年,澧州只有三个驿站和四路铺递。驿站是古代传递官府文书的人中途休息的站所,铺递也是驿站的意思,兼送邮件的邮亭书舍。三个驿站是清化驿、兰江驿、大龙驿。四个铺递是东塘铺、南铺、嘉山铺、仁和铺。津市位于东塘铺的线上。

民国十六年(年),驻津市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为攻占常德,率领众官兵及部分民工修筑了津市至常德的土路。民国二十一年(年),战事吃紧,为运军用物资,又修了津市至澧县的土公路。新中国成立后,澧水上游由于泥沙淤积,河滩凸出,不能行驶大船,津市经安乡县入洞庭湖的澧水水道变窄,津市渐渐失去水路优势。年,全市人民在市政府领导下,义务挑土,义务加班,哭干了几个月,修成了襄阳街至窑坡渡的公路。至此,一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津市只有一条国道线。“船到津市止,车到津市止”成了津市人极不情愿的口头禅。20世纪80年代中期,韩国某客商相中津市制革产品,意欲投资联营。双方在长沙洽谈都很满意,可一至津市,韩商便执意撤回投资意向,十多个小时的颠簸已将韩商的那份热情颠为乌有。此后,一港商准备与津市大洼纸厂联手,也因交通不顺而挥手离去。交通,直接影响着津市的招商引资。

▼大同路

靠水运起家,靠商业繁荣的津市,曾被人誉为“小上海”、“湘北明珠”,与湖北沙市比肩。因澧水航道淤塞,枝柳铁路建成而货运转向,九澧通衢、湘鄂边贸重镇的繁华已是昨日黄花,澧水流域中心城市的美誉,更是过眼烟云。落后的交通成为直接制约津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津市,河流交错,湖汊纵横。每遇洪灾,溃垸决堤,道路不通,人民被困。滞后的交通,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结束窘困,凿宽“瓶颈”,修筑通向新世纪的康庄大道,津市人在企盼,津市人在力争。津市人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腾飞之路!

“八五”时期,年复一年的洞庭湖区水患,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更是省党政领导的一块心病。刻不容缓地修筑湖区防汛抢险的物资通道和人员转移的安全通道,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湖区人民的共识。

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年初春,经省交通部门多次论证,省政府决策者们将一条粗壮的红线划在洞庭湖畔,并将它命名为湘北公路。这是湘北地区等级最高、线路最长、投资最大的省级公路,全长公里,总投资逾3亿元,它北起岳阳,经华容、南县、安乡,穿过津市的保河堤、渡口,直抵常德,形成国道与国道之间新的经济走廊。决策出台,沿线人们无不欢欣鼓舞。然而,正是这条红线把津市遗忘在新的经济走廊之外。曾记否,多少重大项目,津市人有过失之交臂的锥心痛苦,面对湘北公路这百年难逢的机遇,岂能再让它擦肩而过?拥有一条高标准的陆上通道,可是津市人的世纪之梦啊!

津市市委、市政府极其重视,将湘北公路作为津市人民的保安路、致富路、开发路而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市委常委会决定,“要抓住修建湘北公路这一契机,积极争取,将津市市区至保河堤31公里路段挤进湘北干线项目中去”。津市太需要公路了!

▼二广高速津市段

年4月初,省交通厅设计院的12名专家至津市实地勘查,给了津市人一线希望。市委领导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立即派人协助勘查。8月,省交通厅设计院在津召开湘北公路津市段论证会,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正面交锋甚烈。当任市政府领导到会陈情,从津市的历史、现状及未来,阐述湘北公路津市到保河堤连接线的极端重要性,并提出经常委会研究决定的6项优惠条件:只要修剪湘北公路津市段31公里连接线,免费征用土地,低价拆迁房屋,自组民工完成路基工程,申请地方贷款,平价供应工程所需物资,为上级公路部门到津施工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会专家被津市人的迫切要求和修路积极性打动了,基本达成同意修建31公里连接线的共识。

谁知乍兴的希望又遇阴霾。省计委一句“要研究研究再说”,就把津市人噎得喘不过气来。噎了气,但气不能歇,劲不能松。津市交通局领导一行风尘仆仆赶到长沙,安营扎寨,凭着一股韧劲,向省计委“攻关”。好事多磨,津市力争修建31公里连线真应了这句俗语。11月18日省交通厅领导表态:津市的积极性这么高,连接线可以纳入湘北公路项目,你们先完成土路,省厅给予适当补助,每公里20万元,金鱼岭路也一并纳入湘北公路补助计划,并同意由津市自行设计窑坡渡到新洲路段。

得到省厅的表态,一直悬起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津市交通局的同志们风驰电掣地赶回津市,紧锣密鼓行动起来。11月21日,市政府组建湘北公路津市段工程建设指挥部,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12月16日,市委常委会议发出纪要,湘北公路津市段开工计划分三步:第一步完成窑坡渡至新洲路段,第二部完成新洲至保河堤路段,第三步完成石龟山至渡口路段。

年3月17日,第一期工程开工,拉开了修筑湘北公路津市连接线的帷幕。津市人民盼啊、争啊,盼的就是这么一天,争的就是这一刻!市委、市政府巨擘一挥,窑坡渡乡、阳由乡的万余民工蜂拥而上,短短的一个月,完成土石方47.9万立方米,6公里长的路基宛若一巨龙直卧在原野。

▼二广高速津市段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新一轮投资高潮迅速涌起。善于捕捉机遇的津市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意识到眼下正是解决津市交通“瓶颈”问题千载难逢的良机,时不我待,市委市政府领导主动与澧县协商,达成甩开老路、重建高等级津澧公路的一致意见。此举得到有关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当即指示:津澧联城公路很重要,要高起点规划,建成国家一级公路。省交通厅决定将津澧高等级公路纳入补助项目。

真是双喜临门,好事成双!湘北公路和津澧公路的修建,描绘出津市交通新格局的诱人美景,令每一位津市人精神振奋,跃跃欲试。

按照计划,全长43公里的“两路”工程造价1.5亿元,需完成土石方万立方米,开挖37座山,填平5个湖、18道河汊、24个坳、建6座拱桥。

如此巨大的工程量怎样在短时间内完成?修路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市财政困难,捉襟见肘。怎么办?市委、市政府一锤定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上下结合,举全市之力,圆我世纪公路梦。12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两路”会战动员大会,成立以袁观清为指挥长的“两路”建设指挥部,号召全市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参加会战。会上,市委书记刘万清、市长袁观清等市级领导带头捐款。为了圆梦修路,津市人慷慨解囊,倾力资助,短短10天,即收到个人捐资近47万元。各单位压缩开支,将节省下来的钱送到集资办,加之义务投劳,共筹集资金万元,为修筑“两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修筑“两路”,需征用大量土地,拆迁大批房屋,工程十分艰巨,群众工作头绪纷繁。然而,这一切都在平静中有条不紊地进行。“两路”途径乡镇,各分指挥所努力做好超前服务,终日奔忙于公路沿线,对所有需要拆迁的房屋逐一丈量、鉴别,签订搬迁补偿合同,国土部门及时划出地皮帮助拆迁户重建新居。所有搬迁户表现出“谁家孩子谁家抱”的姿态,没有为难拆迁组,听从政府安排。

▼涔水大桥东边连接澧县小渡口镇

油菜茁壮,麦苗青青,预示着来年的好收成。然而,为了长远的经济利益,为了修筑通向新世纪的康庄大道,人们不得不忍痛将其毁掉,连它赖以生长的山坡田畴一同推平填埋了。“这处是俺家原来的果园,那儿是俺房子的基脚。”老李站在湘北公路路基旁,寻梦般地追忆深藏脑海中的果园、楼房......

老李一家6口,承包了一片荒山,披星戴月,开荒植树,营造出远近闻名的高产优质橘园,建起了红砖楼房,庆贺的鞭炮声依稀回荡在耳畔,现在又要亲手拆掉它!面对每片瓦、每块砖都凝聚着他全家心血的楼房,他无言地留下了热泪,拆迁的人们想开导几句,他却说:“道理俺懂,就是心里舍不得,劳驾你们拆房时手脚放轻点......”边敬烟,边流泪。饱含深情而朴实无华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的心。耕耘了一辈子的农民,谁不想有个像样的家,在国家和个人的天平上,他们砝码移向了国家这边!

在指挥部下达命令之后的几天内,“两路”沿线拆迁房屋栋,征用土地亩,移动坟冢座,迁转电动机埠19处,移电杆、电话线杆根。

人民群众无私的奉献,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历史不会忘记,年12月10日,这个瑟瑟寒风中孕育希望的日子,津市人梦寐以求的时刻,湘北公路津市段、津澧公路津市段同时开工。在四十多公里长的战线上,五万多名干群,五百余台施工机械一齐上阵,一场“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低造价”的大会战摆开方阵。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高歌,有的只是默默挖山、默默运土、默默填沟,筑起宛如巨龙般的路基。

土箕、锄头、扁担挂满朵朵鲜花。会战工地上,新州镇的动工誓师大会连同一对新婚夫妇的结婚典礼一齐举行,新郎、新娘从领导手里接过挂满鲜花的锄头扁担,浩浩荡荡的筑路大军成了他们迎新的队伍,筑路的吆喝声成了他们新婚蜜月的乐章。

修建“两路”的消息传到沿海,几千名津市籍打工仔、打工妹奔走相告,主动返乡加入筑路大军。灵泉乡的李士敏连夜步行20多公里,赶到家时,天已大亮,他顾不上休息就上了工地,别人问他为啥放弃捞钱机会回家修路,他说,外出打工是为家里脱贫,政府修路是为了大家致富,还乡上工地,他义不容辞。

渡口镇三合村工地渍水难排,阻碍施工,村支书郭旭良不顾天寒地冻,冰水刺骨,毅然跳入没腰的水中,排水清障。

时值隆冬,又逢淫雨霏霏的恶劣天气,会战进入艰苦的决战阶段。指挥部决定,抽调名干部奔赴工地,采取市级领导包乡、科局级领导包村、乡镇领导包组的“三包”措施,打一场硬仗、苦仗、恶仗,按时完成任务。市长袁观清深入工地运筹指挥,还忙中抽闲悄悄加入民工队伍挑土运石。副市长肖朝进主动放弃难得的出国考察机会,把护照往抽屉里一锁,就上了工地,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

领导率先垂范,激发起修路大军的巨大干劲。为抢速度,争时间,民工们吃住都在工地。天刚蒙蒙亮,工地上就人声鼎沸,你追我赶。日落西山后,盏盏马灯高挂枝杆,鏖战的民工依然挥汗如雨。都说棠华人是“硬汉”,到棠华会战工地的人,无不为他们艰苦奋战的场面感动。这个全市最贫困的丘岗山乡,连年遭灾歉收,但困难压不倒棠华人,缺钱,卖猪卖鸡,自带萝卜腌菜,全乡群众倾力而上。开工十多天,民工们没尝过肉滋味,却奇迹般地每天人均完成土石两立方米。该乡新华村的何吉安老人年逾花甲,双目失明,竟拄着拐杖来到工地,挑土看不见,就摸着为大伙烧茶煮饭,给大家的干劲又添一把火。

在五万人忘我的劳动中,高标准的“两路”正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

▼阳由路

前方艰苦奋战,后方竭力支援。市属各单位纷纷开展送温暖活动,市交通局向民工们捐送3卡车蔬菜和食品,窑坡渡乡企业办向民工赠送公斤猪肉,3万中小学生把省下的零花钱捐到工地,市商业局、粮食局和金融部门的领导分别捐款送到工地,以改善民工生活,宣传部组织文艺演出小分队、电影放映队活跃在工地......

如此大规模的“人民战争”,在津市历史上仅有两次:一次是修建澧水沿河防洪大堤,一次是“两路”建设。事实证明,只要是造福桑梓的事,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就会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就能唤起人民群众的巨大创造力,投身到工程建设中来,把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

年1月10日,“两路”第二期工程告捷。9月10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发起“两路”建设扫尾战,仅用20天,“两路”路基工程全线完工。接着,指挥部又乘胜作战,相继建成桥梁6座,涵洞、涵管处,完成公路护坡7.43平方米、公路辅助设施67处。

年5月,省公路局对湘北干线津市路基工程全面验收,称赞其为全省修得最好的路之一。省委领导在听取省交通部门的汇报后指示:湘北干线津市段油路年内要全线铺。为此,常德市公路总段拿出最好的设备,派出最强的施工队伍,顶烈日,战高温,保质保量,铺设油路,使这条津市人梦寐以求,几届市委、市政府为之奋斗的湘北公路津市段得以全部竣工。同期,宽幅达42米的金鱼岭路、津澧公路津市段5.53公里混凝土路面建成通车。

结束了湘北公路大会战的津市人,又秣马厉兵,重整旗鼓,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津市至临澧公路建设的攻坚战。这条湘北公路的延伸线,犹如湘北公路大动脉向西北伸展出的一支巨臂,直抵临澧火车站,接通了铁路大动脉。

21世纪初,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交通局一班精兵强将,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只争朝夕的精神,描画出津市交通更加宏伟的蓝图,他们穿梭般地来往于省城有关单位,争取建设资金,全面规划,稳步推进。短短几年,又修建了石保公路、大同路、阳由公路、万张公路等等。省道线津市段,似一条白色巨龙,乘东风,挟闪电,飞腾至小渡口镇朱家垸,冲开了津市的东大门。

年12月30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国家二广高速公路澧县东岳庙至常德段(途径津市)通过工程评审,结束了我市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全市人民欢欣鼓舞。如此,构成了津市四通八达的铁、公、水一体化的交通新格局。

“要致富,先修路”,津市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筑起了通向未来的坦途,也是津市经济腾飞的必由坦途!

▼新开路

内容来源:《兰津芳韵》

赞赏

长按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ishizx.com/jsszx/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