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全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辖9个区县市和5个管理区,总人口万人。常德市的地形是“三山三水四分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一亩。死人与活人争地问题比较突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常德市的殡葬改革工作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前三次殡葬改革工作因各种原因半途而废。殡葬改革在全省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自年以来常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再次全面掀起殡葬改革工作,把殡葬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特别是在年,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确立了“政府主导、突出公益、绿色生态”的殡葬事业发展总思路,明确了到“十三五”末达到“强制火化区火化率%,节地生态安葬率65%,集中办丧率%”的总目标。全市的殡葬改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广大殡改工作者辛勤努力下,历经14年的改革和发展,全市殡改工作呈现出进展快、发展稳、效果好的局面。
一、殡葬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年再次启动殡葬改革工作以前,常德市9个区县(市)中有过半的区县(市)均未开展此项工作。年再次启动此项工作后,各级政府领导重视,民政部门牵头部门联动,狠抓落实,截止年底此项工作在全市全面铺开。汉寿县奋勇为先,县委一把手亲自挂帅,敢于碰硬“拔钉子”,拉开了常德市殡葬执法的序幕。武陵区、鼎城区把“村改居”作为殡葬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下力气常抓不懈,确保了火化率持续上升。安乡县确立了“先城区、后乡镇、再推广到全县”的三步战略,目前已顺利完成前两步工作,火化区扩大到了全县19个乡镇所在地,现正在向全县农村延伸。山区大县石门县也于年底正式启动殡葬改革。标志着我市殡葬改革在全市全面铺开。
二、殡葬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年前,常德市的殡葬基础设施基础十分落后,底子差,设备陈旧,历史欠账多。有半数的县殡葬服务设施不完备,殡葬事业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全市6个火葬场均建于70年代,有的甚至建于60年代,都是在“5万元钱、5亩地、5个人”的“三五”号召下建立起来的,火化设备也是自制的土炉子,设施陈旧,设备老化,火化功能差,效率低,污染严重。火化一具遗体要耗油50多斤、耗时2个多小时,悼念厅少且面积也小,餐厅等附属设施也不配套,难以适应丧户的治丧需要。自年至今的14年以来,市、县两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近6亿元,大力改善全市殡葬基础设施,确保殡葬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常德市共建成殡仪馆11个、火葬场8个、经营性公墓8处,总占地面积亩,全部由政府主导,民政主管经营,基本能够满足广大市民多层次的办丧需求。乡镇集中治丧场所和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也在规划建设之中,目前已建成15处乡镇集中治丧场所,10处农村公益性墓地。
三、殡葬改革稳步推进。年前,常德市殡葬改革仅限于市直所属单位国家工作人员和各区、县(市)所属单位国家工作人员。常德市9个区县(市)有过半的区县(市)均未开展殡葬改革。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殡改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殡葬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进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殡改难题,相继启动了殡葬改革。在殡葬改革启动之初,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大、公安、交警、环保、城管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及时处置了聚众抗拒殡葬执法的事件,确保了殡改一次启动成功。此外,财政、编办等相关部门在落实项目资金、解决工作经费和增加机构编制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宣传部门长年在主流媒体宣传相关的政策和动态,保持了殡改工作较高的社会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