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山惟俨禅师塔铭并序
药山惟俨禅师,俗姓韩,原籍绛州,唐玄宗天宝四年生于南康信丰县,自幼未尝处群弟子嘻戏之中常独坐,如思如念。年十七事潮州西山慧照禅师,落发服缁。大历二年,受戒于衡岳希琛律师,习释礼览群经。一朝乃言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焉能屑屑事细行于衣巾耶?”即首谒石头,再造马祖,居马祖之室垂二十年。一日马祖谓师曰“尔之所得,可谓浃于心术,布于四体,欲益而无所益,欲知而无所知,浑然天和合于大元,吾无有以教矣,佛法以开示群盲为大功,度灭众恶为大德,尔当以功德普济迷途,宜作梯航,无久滞此。”师遂陟罗浮,涉清凉,历三峡,游九江。贞元初居澧阳芍药山因号药山和尚。
师初到药山。就村公乞牛栏为僧堂,传法布道,游方求益之徒知教之。此后数岁,僧徒葺居,禅室接栋鳞差,海众云集,不可胜数。
一日道吾、云岩侍立次,师指按山上枯荣二树,问道吾曰“枯者是,荣者是?”吾曰“荣者是。”师曰“灼然一切处光明灿烂去。”又问云岩“枯者是,荣者是?”岩曰“枯者是。”师曰“灼然一切处放教枯淡去。”高沙弥忽至,师曰“枯者是,荣者是?”弥曰“枯者从他枯,荣者从他荣。”师顾道吾、云岩曰“不是,不是。”
一日问庞居士“一乘中还著得这个事么?”士曰“某甲只管日求升合,不知还著得么?”师曰“居士不见石头,得么?”士曰“拈一放一,未为好手。”师曰“老僧住持事繁。”士珍重便出。师曰“拈一放一的是好手。”士曰“好个一乘问宗。今日失却也。”师曰“是!是!“
朗州刺史李翱慕师名,屡请不至。入山谒之,师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偏急,乃言曰“见面不如闻名。”师呼太守,翱应诺,师曰“何得贵耳而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如何是道?”师以手指上、下曰“会么?”翱曰“不会。”师曰“云在天水在瓶。”翱乃欣惬作礼,赠—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翱又问“如何是戒、定、慧?”师曰“贫道这里无此闲家具。”翱莫测玄旨。
师一夜登山径行,忽云开见月,大笑一声,应澧阳东九十许里,居民尽谓东家声来,翌晨迭相推问直至药山,徒众云“昨夜和尚山顶大笑。”李翱再赠诗曰“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
师有知名入室弟子多人,其行状机语见录于《宋高僧传》、《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其中潭州云岩昙晟下出瑞州洞山良价,良价下出抚州曹山本寂、澧州钦山文邃、洪州云居道膺等著名高僧,曹山本寂一支即为现在仍然繁荣昌盛的曹洞宗之源,潭州道吾山宗智下出潭州石霜庆诸,该支到唐末也大有影响,秀州华亭船子德诚下出澧州夹山善会禅师,创夹山善会道场至今宗风兴盛。
唐文宗大和二年戊申岁十二月六日师告寂。春秋八十四僧腊六十夏。大师逝后曾有入室弟子冲虚等迁座建塔于禅居之东,敕谥弘道大师,塔曰化城。八年后门人持先师之行,西来京师,告于崇敬寺大德,求唐伸撰写碑铭,铭文现存《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明末崇祯十三年有鼎州分司药山外护忍铠居士陈瑾与药山如意禅师,荣王殿下及诸宰官捐资重建塔于原塔基之上,仍号化城,惜岁久湮没,仅存残碑。
近岁佛法重兴,在政府,佛协及诸同道的襄助下己重建化城塔,期发挥先师之耿光,垂于不朽。
铭曰:
惟俨禅系源出楚澧承嗣石头参悟道一
东赢扶桑西洋狄夷共修禅道智信启迪
曹洞宗枝五花之一创在洞山立于本寂
皆是药山娇娇徒子天云瓶水家具闲置
笑峰披月邀啸动地千古禅意诸灯同记
今逢盛世兴尔炬旨寺院复葺塔林重礼
化城巍巍弘道无际刻之玉石永传后世
丙子杏月上浣日
澧州湘澧老翁撰
来源:《津市宗教文化辑录》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百癣夏塔热片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