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稳步开展的同时,我校的市级重点课题《小学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的研究实践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学期初,我校基于学校课题组织开展了第七届微型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经过市教科院专家的指导和评审,共立项29个校级课题,80余位教师以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的身份参与“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活动。
为了帮助老师们进一步理解“项目式学习”的概念、特征及核心问题的设计方法,年6月24日下午,我校组织了一次面向全体教师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活动。
此次专题培训在时玉权主任的主持下,由石欣怡老师分享了她在中国儿童中心举办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项目式学习’教师研修班”中收获的学习成果和经验。
首先,石老师介绍了项目式学习的特征,指导老师们将自己设计的学习项目与七条特征进行逐一比对,判断该项目是否属于规范的项目化学习。在此基础上,指导老师们根据九条评价标准,比较多个项目式学习的优劣,以选定高质量的项目进行研究。
接着,石老师带领大家区分了“项目式学习”与“主题式学习”这两个易混淆的核心概念,将“项目式学习”类比为复合果汁,将“主题式学习”类比为水果沙拉,深入浅出,让老师们快速理解了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石老师还结合前一段时间举行的端午节活动,举出了具体案例,让老师们辨析各项目是否属于项目式学习,在实践中明确概念。
然后,石老师将项目化学习的周期分解为定义、计划、实施、复盘和管理五个部分,并对定义和计划两个阶段进行了详细介绍。定义阶段的关键问题是核心驱动问题的设定。在明确核心驱动问题的特征后,石老师列出了四个问题,让老师们判断这些问题好不好;如果不好怎样修改。在这样的实操练习中,老师们逐渐明晰了什么样的核心驱动问题是好问题。石老师还提供了一个表格作为设计驱动问题的工具供老师们使用,非常简洁明了、便于操作。针对计划阶段,石老师主要指导老师们如何将核心驱动问题进行分解,形成子任务、产生子成果,进而设计出项目计划表。
最后,石老师分享了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外第一小学完成的“算房子、画房子、跳房子”项目式学习全过程记录,让老师们对成熟的项目式学习有了直观的感受和具体的认识。
正如时主任所说,此次专题培训既有对前沿理论的解读,又有研究案例的介绍,虽然时间有限,但是信息量很大,很有学习借鉴的价值。在分享过程中,老师们看到了石欣怡老师因投身教育科研而取得的专业成长,激励更多老师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中,努力争取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相信在学校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帮助下,老师们一定能收获自己的研究成果,我校的天津市教育学会“十四五”重点课题《小学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也一定会硕果累累。届时,我校将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分享活动,促进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不断地取得专业成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撰稿:石欣怡
审核:刘丽莉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诚实博学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大街37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