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津市市资讯
津市市古人
津市市新闻
津市市旅游
津市市小吃
津市市地理

精致城市的美丽蝶变津市市城建工作扫描

人间四月天,温暖,和煦,轻曼。

漫步津市市城区,一幅清新、怡人的生活画卷便映入记者的眼帘:三湖公园,游人如织,市民或丛林游玩,或花海徜徉,随处可见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法治广场,琴声悠悠,许多老人闲坐亭榭,或吹拉弹唱,或闭目养神,一切显得那么悠然;新村社区,楼宇墙面粉刷一新,小区道路整洁靓丽,人来车往,井然有序,每个居民的脸上都写满了自信……

津市,傍澧水而建,因水而兴,城市建成区面积仅17.0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余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津市的城市建设在改革的浪潮中,曾一度停下了脚步:仅有的几条混凝土路面坑坑洼洼,小街小巷陈旧狭小,建设与维护资金严重不足……这一切,在经济建设的快节奏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

近年来,津市市委、政府领导班子感叹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决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从此,津市的城市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该市累计投入6亿多元,持续坚持道路建设、城市绿化、街道亮化和老旧小区改造,助推城市建设大提质,迅速实现了城市的精彩蝶变。

修好百姓脚下的路

津市市委、政府非常注重民生项目建设,决心要把“修好百姓脚下的路”等民生工程抓好抓落实,动员全市人民共同打赢“五城同创”(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交通模范管理城市、国家文明城市)总体战。

近三年来,津市先后改造了九澧大道、车胤大道、人民路、建设路、襄窑路、孟姜女大道等6条城区主干道,并对它们进行了路基深层次换填、沥青罩面、球墨供水管网安装、大口径水泥排水管网铺设、LED路灯安装、人行道铺设、绿化升级等功能性改造。对银苑路、凤凰路、万寿路等28条城市次干道进行了排水、管线合并入地、路灯维护、路面沥青罩面等内容的提质改造,打通了部分“断头路”。谈起打通“断头路”给市民带来的好处,津市市住建局干部李银安感触颇深,他说,“断头路”如同血脉之栓塞,给市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津市市近年来年年将其列入城建重点项目,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和贯通了护市路、银苑路、双济路、桑园路等多条“断头路”,逐步完善了城市道路网络。

如果说主干道是一个城市的骨架,那么背街小巷则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它是居民回家的最后一段路。近年来,津市先后实施了韩世巷、金凯巷等33条巷道建设施工。在银九巷施工现场,住在巷道里的居民主动为施工人员送茶送水、送食品。最近,记者再访银九巷,一位李姓大姐对记者说:“环境美了,路面平了,道路修到了家门口,出门方便了。”

津市市住建局负责人认为,城市提质要以市城区为主战场,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城建工作者应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开动脑筋想,俯下身子干,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正因为有一支过硬的城建工作队伍,正因为有为民服务的理念,才使津市市城区的道路建设做一项、成一项,而且每一项工程都做成了精品,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市民李先生说:“现在的津市市城区,无论是主干道,还是背街小巷,不仅路面修得好,而且看不见的地下管网配套设施也建设得好,遇到下雨天,路面再也看不到积水了。”

点亮群众门前的灯

夜幕降临,街灯亮起来了,宛若满天璀璨的繁星。

澧水两岸,流光溢彩,市民漫步于堤岸边的绿道上,沉醉在轻柔的春风里。

夜色中的澧水大桥在五彩光线的环绕下,犹如一条彩色的玉龙盘踞在澧水河上,格外引人注目。

“津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夜色越来越迷人了。每当看着气势恢宏海晨国际、宝悦乐城,我的心里就特别激动、特别自豪。”刘先生的话道出了广大市民的心声。

“点亮群众门前的灯”是津市市委、政府对民生工程的又一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亮化工程的深入推进,津市整座城市也悄然发生了蜕变:城市环境更美了,城市品位更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了……

城市的亮化是展现城市活力与繁华的一张名片。近年来,津市从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出发,按照“灯随路建,一路一灯,一路一景”的原则,加快了亮化工程建设步伐,灯型与道路相融合,灯光与城市建筑相呼应,扮靓了城市夜空。同时,他们注重绿色照明,根据实际,结合道路照明需要,实施推广应用LED、无极灯等新型光源,并研发了路灯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到孟姜女大道和九澧大道等路段,提高了监管效果。从年开始,该市先后实施了孟姜女大道、车胤大道、人民路、建设路等10多条道路的亮化工程,路灯从年的盏增加到现在的盏。他们根据亮化总体规划,坚持厉行节约、装饰美化、低碳节能、分批实施的原则,认真谋划、严格标准、科学安排,有步骤地对市区道路、公园广场、桥梁等公共设施实施亮化,形成了以主要街、路亮化为框架,以两侧建筑亮化为重点,以广场亮化为点缀多层次、立体化的现代文化气息城市景观。

目前,津市先后有83个单位的栋建筑进行了夜景亮化。它们普遍采用先进的节能光源和优质电器元件,大面积使用LED新型灯具,充分使用数码管、投光灯、点光源营造气氛;采用远程控制、集中控制、定时控制的手段,在不同时段延长或缩短亮灯时间,真正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还绿地于市民

近几年来,津市启动实施了一大批生态建设和绿化美化工程,持续致力于推广林荫路的建设,在道路两旁种植乔木,以打造夏日有绿荫、秋季有美景的林荫道。津市先后实施了孟姜女大道、九澧大道、车胤大道、建设路等37条街道行道树及所有广场的增绿提质工程,共栽植香樟、杜英、柳树、栾树、夹竹桃等各类乔木、大灌木10万余株,满灌近12万平米;启动实施了津市大道东段、嘉山广场、中联大道、洞庭大道等39个新建绿化工程,目前,“一路一景”的绿化景观正逐步形成。

今年“3.12”植树节前后,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义务植树,共植树7公顷。据悉,津市每年在市城区植树达万株以上。他们还掀起了园林单位创建的热潮,目前,全市已有63家单位获得了常德市级以上园林式单位、企业或小区称号。总工会、国税局、质安站等14家单位通过“拆墙透绿”,还绿地于市民。

津市市委、市政府还拟定了城市绿道建设规划,在市城区打造构建“三环”市域绿道网络骨架,连接城区各公园、各驿站的绿道,打通各区域之间的生态廊道,目前正着力实施果园—古大同—孟姜女大道、大同路—关山—孟姜女大道、襄窑路四号路途经阳由垸至五号路的三条绿道建设,绿道周边合理的植物搭配,形成长廊式的景观带,将逐渐成为市民户外活动、休闲游主要空间以及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便捷途径。

■■■■■

截至目前,津市建成区面积达17.0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85万,绿地覆盖面积.53公顷,覆盖率为37.4%;绿地面积.65公顷,绿地率为32.3%;人均公园面积达9.7平方米。

津市的亮化工作受到了许多外地客人的赞扬,不少兄弟县市专程到津市考察夜景灯饰化工程。提起津市的夜景,市民陈先生赞赏有加:“现在津市的夜晚到处是漂亮的灯,出门逛逛是种享受,像沿海大城市一般繁华。”

让居民住进豪华版小区

“不买房子不搬家,就住进了豪华版小区。”近日,汪家桥街道新村社区的居民张鹏乐开了怀,他说,他要为老旧小区改造这件大好事点赞。

“过去,远方的朋友想来家里串门,我都不好意思答应,因为居住环境太不好了。”提起自己小区以前的样子,张鹏很是头疼。据他介绍,该小区系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开放式小区,整体配套设施不健全,尤其是雨天化粪池外溢,污水横流,臭不可闻。路面损毁严重,大坑套着小坑。小区没有路灯照明,夜里漆黑一片;两边的绿化带上长满了杂草,随处可见生活垃圾。现在,新村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个个好喜欢。小区里铺着宽敞的沥青道路,干净、整洁,路面上一尘不染。路旁是规划好了的绿化带和疏通后的排水沟,以前小区脏、乱、差的现象不见了。

年,津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用3年时间,在全市改造一批基础设施较差、城市功能不完善、年代久远的老旧敞开式小区和城中村为主的小区,按照“区别对待、严格标准、分类推进”的总体原则进行,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完善基本功能、后锦上添花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的标准进行建设。其中普惠型小区改造主要项目为下水道管网疏浚或新建、路面硬化、亮化、绿化、消防设施配套、管线规整等;重点示范片小区建设主要项目为下水道管网疏浚或新建、道路“黑化”、亮化、绿化、消防设施建设、管线入地规整、林荫停车位、休闲健身设施等。小区建设完成后,居民自行组织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委员会和业主管理委员会组织机构,实行居民自治管理,全力打造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示范小区。在新村社区改造试点成功后,3年多来,老旧小区改造规模化推进,目前,全市共成功改造了68个老旧小区。

“城市提质蓝图一划到底,决不动摇!”这是津市市委、政府不变的决心。如今的津市,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在试点中,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申报成功,一百多个城市建设项目整装待发……

战鼓催趁马蹄急,春风化雨润心田。今年是津市实施“十三五”宏伟蓝图的开局之年,也是津市实现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津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奋力将津市建设成湘西北工业实力强、城乡一体化、现代气息浓的精致城市。

我们坚信,津市的城市会建设得越来越美好,津市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信息来源:常德日报侯碧海通讯员李碧军易继文

本期编辑:张方军宋萍

TA们已







































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
閭e鍖婚櫌鍒剁櫧鐧滈濂?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ishizx.com/jsszx/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