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旅顺的老街和已消失的桥(上)》
(三)英武桥与英武街
英武桥位于旅顺老街区上沟和下沟的分界线,由此开始就进入下沟区域。英武桥因地处英武街东端而得名。原是木桥,年拆除,新建钢筋混凝土桥。
英武街俄国租借时期叫技师街,日本租借时期叫伊知地町。英武街路的北侧原来是普通日本人的住宅区,建有一栋栋红砖黑瓦的日式平房,有的一栋一户,有的是连体住宅一栋两户。在平房之间还夹杂着数栋二层小楼。现在这些日式住宅已拆迁。
英武街南侧有一个特别大的院子,是当地驻军的营房和大库房。这些建筑是清军或俄国租借时期修建的。日本租借时期曾是日本关东军仓库。大库房都是一色的砖石墙体,黑色沥青铁皮房盖儿,窗户不大但很高,木质库门很大可以开进汽车。库房和库房之间都建有大平台,便于晾晒库房里的物资。当时的市民都称之为晾台。英武桥附近有一所中学,20世纪70年代时叫旅大市第五十五中学,该校曾被称为“亚洲最大的中学”,在最高峰时,有7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到多人。
(四)兆麟桥与红光街、忠诚街
兆麟桥位于红光街和忠诚街的北端。原为清末修筑的木桥,时称东大桥。此处需要指出的是同一时期在龙河上也有一木桥,即现在解放桥的前身,时称西大桥。由此推测,在清末的时候,旅顺内城的范围大致在这东、西两座桥之间,也就是下沟的区域。东大桥在日本租借时期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桥附近的街以日本的大津市为名,称大津町,桥也起名大津桥。年为了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改为现名,桥长12.30米,宽14.40米。
兆麟桥的南端连接着两条街,一条叫红光街,一条叫忠诚街。红光街日本租借时期叫高千穗町。红光街一直通往大坞以及东面的海边。20世纪50至60年代,家庭妇女除了日常照顾家庭外还要出去赶海、打零工补贴家用。打零工主要就是上大坞干活。要维修的舰船进坞后第一道工序是雇佣临时工用小铁锤敲除掉船底的贝壳和铁锈。这活儿俗称“打船锈”。每逢大坞里打船锈时,在厂区外边都能听得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大坞里没有活儿的时候,她们就三三两两地结伴拐着小筐,趁海边落潮时去赶海,用蛎钩子打海蛎子(牡蛎),用小铁耙扒蚬子。
◆晚清时期的旅顺大坞
忠诚街在俄国租借时期叫狙击街,日本租借时期改叫忠海町,年改为现名。它是旅顺开埠以来最早、最繁华的两条商业大街之一(另一条是得胜街),忠诚街距港口较近,周边又都是居民聚集区,商业自然发达。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忠诚街的商号数量在百家以上,几乎整个街道都是店铺,家家连在一起。年,孙少南就在忠诚街开设了福兴泉烧锅,生产并销售以高粱为原料的白酒。年,崔永修在这儿创办了振兴公司,生产和销售酱油等调味品。据不完全统计,年在忠诚街仅洋服店就有13家、靴店4家。其它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性店铺就更多了。这些店铺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开办、经营的。整个街面上大多都是中式平房,砖木结构,上覆泥瓦,临街的大门上有厦屋盖,前店后厂。临街的门窗上都安装了活动的门板和窗板。
在忠诚街上名气最大的就是旅顺饭店了。旅顺饭店的前身是于德吉经营的德元居饭店。旅大解放前,德元居是旅顺四大饭店之一,其它三家是得胜街的德兴楼和太阳沟的泰丰楼、昭和楼。年德元居的老板于德吉将房屋移交给旅顺市政府。同年7月,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旅顺市工会联合会在德元居的旧址开办了旅顺第一家公营饭店——旅顺饭店。这是一座中西风格相结合的二层灰砖楼房,楼面间隔贴着彩色釉砖,楼顶建有女儿墙。通往二楼的是大木质楼梯,木梯两侧立有雕刻精美的扶手,楼梯每一踏(台阶)的面上都嵌有闪闪发亮的铜质防磨装饰条,每一踏的立面都镶了明亮的整块水银玻璃镜面,每一位来宾都是伴随着自己的印影款步上楼。一楼大厅早餐出售油条、炸糕、锅箅子(一种油炸饼)和牛奶、豆浆。午餐和晚餐出售各种主食、零拨菜、拼盘、酒类等。楼上是雅座和包房,专门承办酒席。在20世纪50至60年代流行套菜,套菜的内容大致是“八热四凉”。八个热菜都是各种肉类和海味炒菜,那时讲究“八热”里要有“四大件”,分别是加吉鱼(清蒸)、全家福、四喜丸子、黄焖鸡。四大件的菜都是鲁菜,体现了对山东饮食文化的传承。旅顺饭店建筑在上个世纪末因火灾被烧毁。
(五)民主桥和民主路
民主桥位于九三路的南端。原桥是清末时修建的木桥,日本租借时期,于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的单孔拱桥。长14.21米,宽18米,桥面是由青色小方石铺就,日本统治当局给这桥起名为迎桥,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民主桥,将桥边的广场命名民主广场。日本侵略者定桥名为“迎”是祈望他们武运长久,迎来永久占领和统治,最终却迎来战败无条件投降,被赶出旅顺。而旅顺人民解放后迎来人民民主专政,而且新成立的民主政府办公机构就设在桥边,所以定“民主”为桥名。
民主桥的北端是区内一条主要的大街,日本租借时期侵略者定名乃木町是为了炫耀乃木希典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攻占旅顺的战绩。后来的民主政府定名为九三路。民主桥区域是下沟地区的中心地带,周边的主要建筑有中共旅顺口区委办公楼、区人民政府办公楼、邮电局、公安派出所等。
◆日本租借时期的旅顺市市役所及迎桥
区委办公楼是在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区政府办公楼是个老楼,建于日本租借时期年,曾是日本统治机构旅顺市市役所,年10月俄国在桥北设旅顺邮政电报局,年设电话局,该电话局是中国最早的市内电话局之一。日本租借旅顺后,于年9月改名为旅顺邮便局及旅顺邮政局。年在羊头洼、水师营、营城子等地设置了14处邮政代办所。旅大解放后,年2月旅顺邮政局恢复营业。
民主桥公安派出所的办公场所是一栋日本租借时期修建的二层小楼。这个派出所在20世纪70年代某段时期,因其管辖的面积最大、管理的人口最多,被称为“旅大市公安系统中最大的派出所”。
以上所列举的民主桥周边建筑物在20世纪末都陆续被拆除了。区委、区政府都迁往水师营,邮电局由桥南迁到桥北,派出所在离原址不远处重建。
现如今昔日的民主桥和民主广场已被大型购物商城、街心花园和繁忙的交通信号灯所取代,连公交车站的站名也不叫民主桥站了。消失的民主桥已经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记忆。环顾四周,唯有民主桥公安派出所的牌子上还保留着桥的痕迹,也只有通过它,还能看见些许历史的影子,静默地承接着古往今来,漫长岁月。
张冼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