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是很多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美丽乡村”的字眼深入人心,平坦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屋、主题鲜明的文化墙、生机盎然的小广场映入眼帘......
津市农村养老院
年初始,津市率先在常德市推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接过了改革重任的津市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响亮提出“全域津市”理念,把市域内所有城镇与乡村视为一个大的津市城区,市域内28万城乡人口全部纳入城市人口统筹规划和管理,推进“六个一体化”(城乡发展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生态文明、城乡社会管理),突出“五大工程”(集镇改造、集中安居、生态提质、产业发展、基础配套),期望通过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实现城乡互补、融合、协调发展,让津市市这座常德9个县市区里面人口最少的县(市)成为生态优美、生活便捷的区域面积最大的城。
药山寺规划图▲
悠然关山依城而生的一座花果公园
大关山村与津市城区近在咫尺,站在村里的一座山头上,可以清晰的望见城里街道上的车水马龙。村子背后有一座千年古刹、古大同寺,相传唐代的石头和尚曾在此设坛讲经,古寺因此千年信奉者众。大关山人一直以来就有种植果木的传统,村里植被丰茂,环境清幽,关山枇杷更是享誉沅澧大地,“关山烟树”则是著名的澧水流域八景之一。
大关山村
走进大关山,一条道旁植满樱花树的宽阔村道(村民称之为樱花大道)正在升级改造,铺设环保沥青路面。道路的两侧,一边是郁郁葱葱的苗圃,一边是花海。海棠花期已过,红玛瑙一般的海棠果密匝匝的挂在枝头;玫瑰园里的花开似乎也已经接近尾声,落红深处,偶见几支花开甚是热烈,与这初夏的阳光倒是十分应景。
关山樱花
其实,走进大关山,任何时候都是美好时节。路过村子里的一座“关山岭农庄”,农庄主人赵昌华正悠闲地在屋前庭院里歇息,一株高大的枇杷树把绿荫毫不吝啬的洒满了庭院,黄橙橙的枇杷挤在浓绿的枝叶间,煞是诱人。说起自己“庄主”生活的惬意,老赵毫不掩饰自己心里满满的幸福。农庄开业快一年了,周末从城里来的客人特别多,忙不赢,安乡、澧县一带也常有客人过来。农庄背后就是叔叔赵正民的亩山林果园,樱桃、油桃、李子、枇杷、蜜桔、柚子……花开时赏花、果熟时摘果,都算是农庄的经营项目,顺带也帮已经71岁的老叔售卖果子。
■■■■■大关山是津市市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一面镜子。村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关山村紧靠市城区,1年划入金鱼岭街道,却陷入了一种城不像城、村不是村的尴尬困境。年初,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启动,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要求,大关山村凭借着近城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被规划成为津市城区的一座郊野公园,主题定位“悠然关山、七彩田园”。道路、交通等一切公共服务均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范畴,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大关山村
关山帐篷节
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给大关山村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各项公共服务跟上来了,村容村貌变美了,投资者来了,游客们来了,花儿开了,果子熟了,一座花果公园依城而生,城里人、村里人共同享受着这份美好。樱花大道旁的这些花园与果木就是一家名为“关山明月生态园”的公司投资建设的,该公司在村子里流转了数千亩林地和荒滩,进行深度开发。
水润八宝湖最远的城送来最贴心的暖
药山镇八宝湖村离津市城区59公里,是该市离城最偏远的村。和许多山村一样,长期以来,村民都靠井水过日子。近些年来,井也越打越深,有时候打到二三十米都不见水,井水质量也一直不能够完全达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中,津市市委市政府把保障群众安全饮水这一民生问题放在了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首位,大刀阔斧的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津市境内全域供水。
药山
28万城乡居民,分散在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庞大的管网建设工程与数以亿计的巨额投资,于经济基础和财政实力并不丰厚的津市无疑是一道难题一次挑战。但是,津市做到了。津市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创新工作思路,推行“四建融资”模式,通过政府主建、项目援建、部门帮建、社会助建等多元融资1.8亿元,撬动了3亿多元的建设投入,按照全域供水“一片两线”(城市一片、农村东、西两线)大布局,实行市乡村三级负责制,村民每户自筹元的管网入户初装费。
白龙潭水厂
刚开始有村民担心离城这么远,自来水流到村子里只怕是没得多少压力也没得多少水了,没有想到村里来的水比城里的还要大。自来水进村后,几乎家家都装了热水器添了全自动洗衣机。
在八宝湖村一座漂亮的农家小院,屋主人刘迪庆刚刚从地里忙活进屋,正在准备午餐。打开厨房里的水龙头,水流声哗哗哗的很有力度。家里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有一大一小两台,自从去年夏天用上了城里来的自来水,年近六旬的村民老刘最惬意的一件事就是和城里人一样天天都可以洗热水澡了!干完一天农活归来,随时都可以冲个热水澡,在山村里忙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刘觉得这日子硬是越过越滋润了。
竹林禅院▲■■■■■以“天下药山、梦里水乡”为主题,计划总着眼“佛禅胜地”与“梦里水乡”的融合协调,投资3亿元,占地亩,实施宗教、旅游、中医药及休闲旅游开发工程,打造“精粹飘逸”的山水画廓。药山寺规划图▲
总平面图▲
宜居大山倚湖筑梦还你一座都市田园
位于津市东南部的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如今是津市人的宝贝,年被列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毛里湖是古洞庭湖的一部分,由99条溪流汇集而成,是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也是湖南省仅次于洞庭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毛里湖镇大山村背靠澧水、东倚毛里湖,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津市市委市政府在推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中,把探索农村新型社区、引导村民集中安居、试点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试点放在了这里。
湿地公园效果图▲
走进“大山村农民宜居小区”,几栋灰墙黛瓦的商居楼错落有致,草地与绿树掩映,健身器材点缀其间,超市正在营业,小区配套的图书馆、幼儿园均已挂牌,有工人正在屋子里忙着完善后期设施。摄像头随处可见,据说已经实现了小区的全覆盖并纳入了市里的“天网工程”。整个小区共有户居民,已经入住86户。干净有序的小区环境,配套齐全的功能设施,这座远离城市的村民宜居小区已经和城里的小区并无二致。走进四楼的文大姐家,屋里正热闹着,一大帮从桃源山村里来的亲戚正在热议这村里人的城里生活。
大山村宜居小区
村民住进了小区,原来的宅基地怎么办?生活出路在哪里?依照津市市委市政府的试点政策,引导住进小区的村民宅基地退耕,予以一定数额的资金补偿,土地通过集中流转的方式租赁经营,村民就地转化为市民,在就医、就学、养老、社保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村民所购小区住房和城市居民一样拥有产权证、土地证。引进投资商流转土地,发展食用菌、蔬菜冷藏、棉业加工等产业,与企业对接,组织村民就近就业。按照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下一阶段,公共交通一体化、燃气供气一体化都将付出实施,大山村人安居在大湖之畔,悠然田园间,便实实在在的过上了现代舒适的市民生活。据悉,继大山村之后,全市目前还有7个新型农民社区在建设之中。
津市毛里湖镇新湖农民休闲广场
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
以“清清毛里湖、悠悠养心洲”为主题,计划总投资5亿元,规划土地公顷,实施5大类、18小类、43项工程湿地公园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该工程实施后,将极大改善周边居民生存环境,植被面积将增加.0公顷,森林蓄积量将增加立方米,湿地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此外,毛里湖湿地还将在蓄水、调节下游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还将发挥重要作用,形成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4年后建成。日前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上,毛里湖湿地公园正式获批国家湿地公园。
码头区鸟瞰图▲
宣教中心鸟瞰图▲
湿地公园效果图▲
新洲生态文化旅游古镇
以“楚城风韵、风情小镇”为主题,计划总投资3.5亿元,主要实施古镇街道、河湖连通风光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棚改综合整治、集镇主要街道提质升级和现代宜居点建设等六大工程,打造古色古香的特色楚韵文化集镇。孟姜女广场效果图
白衣镇集镇改造
涉及范围约㎡,建筑面积约210㎡,总投资为两千万元。白衣中心集镇棚户区(白衣庵街道)为白衣镇域的商业政治文化中心,集镇区域共有5条主要道路,分别是向阳路、文化路、市场路、红旗路、金凤岭大道。以“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设计原则,通过路面、建筑美化及景观节点提质改造来提升白衣镇的整体形象,打造秀美的水乡古镇、繁荣的商贸名镇、宜居的风情花街小镇。施工周期今年12月建成。红旗路▲
金凤岭大道▲
文化路▲
向阳路▲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安居山水间一直都是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梦想。倚大湖之水,借改革之力,津市,这座承载着荆楚文化千年芳华的馥郁大地,一幅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都市田园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信息来源:津市电视台
本期编辑:张方军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