嗦米粉记
还记得冬瓜家结婚请柬里那张地图么?大小冬瓜的老家就在美丽的湖南常德。常德,古称武陵:“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不错,正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所在地。常德又称朗州,“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左迁朗州司马的刘禹锡,就在这里度过了十多年的岁月,并在当年的寓所边吟诵了流传至今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重点并非常德的美景,而是美食——米粉。(大量图在后半段,温馨提示请勿在夜间阅读)
常德米粉
作为湖南名小吃,常德米粉早已走出常德,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行走在深圳的大街上,也没少见“常德米粉(常德牛肉粉)”的店面和招牌。湖南台的主持人汪涵在《天天向上》等节目上可没少给常德米粉打广告,但是深究起来这些个广告也不太准。以前碰到一些外地的朋友听闻我是常德的,很快就跟我说,“哎呀常德我知道的,我在湖南台听电视里说过,恰圆的还是恰扁的~”。哈哈哈(大冬瓜:假笑girl),真是可爱的小伙伴,在此我还是先科普一下常德话“吃饭”是说“7(qi,第一声)饭”,可不是“qia(第一声或第二声)饭。”另外,常德本地的粉馆老板可不会问你“7圆滴还是7扁滴“,常德米粉只有圆的,没有扁的,倒是在长沙开粉馆的老板才会问这么一句。
虽然常德米粉的整体水平也不差,但是大小冬瓜最爱的还是老家的牛肉粉——津市牛肉粉。如果非得问有啥区别的话,第一是牛肉不一样,津市牛肉粉尤其是“麻辣牛肉”,是每家的牛肉味道都不一太一样,出了老家,很难吃到正宗的常德牛肉粉的牛肉。第二,常德牛肉粉普遍汤多,而津市牛肉粉汤并不多,用老家话说是——“淹死的面,干死的粉”,意思是吃面会放很多汤,把面淹没,而吃米粉则没有那么多汤,更偏向于放少量高汤拌粉的吃法。第三就是米粉,我们老家的早餐基本都是米粉,而且米粉是现做的,非常新鲜,所谓“活粉”,而不是干粉浸泡制成,所以格外鲜香。
津市米粉
大小冬瓜的老家在常德市澧县,澧县因澧水而得名,澧县的隔壁有个地方(不是“临澧县“,临澧县是著名作家丁玲的故乡,不是因为临“澧县”而得名,而是临“澧水”而得名哒~),叫津市,听这个“津”字就知道这地方肯定与水有关。的确,津市的水文条件特别好,除澧水外,境内还有澹水、涔水、松滋河等水系交汇,有西湖(湖南第二大淡水湖,第一大家都知道)、毛里湖等湖泊。由此想见,古代这里毕竟交通发达,航运便利,故汇集往来商贾,一片繁华。大小冬瓜家在澧县,澧县和到津市的距离是个啥概念呢?真的很近、很近,一条津澧大道贯穿了澧县、津市城区,从澧县东站到津市西站,驾车只要10分钟。通常津市的小伙伴会跑来澧县shopping、玩耍,澧县的小朋友早上会跑去津市吃个早餐啥的,两地民风基本上一模一样。根据有关规划,据说澧县、津市将合并为澧州市。合并之后的澧州市,将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五个重点中心城市之一(其余四个分别是:益阳、常德、岳阳、湖北荆州)。
湖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湖广熟,天下足,而在冬瓜家看来,湖南境内最担得起鱼米之乡称号的地方,莫不就是津澧地区了(情人眼里出西施,自己家的就是最好的)。理由有两点:第一,中国淡水养殖第一股“大湖股份”、我国粮食系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金健米业,都是常德的龙头企业(家大业大,有鱼有米);第二,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发现的三丘古稻田,距今-多年,是现存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水稻田。
物产丰富的津澧地区,各种好吃的太多了,其中的金牌产品就是“津市牛肉粉”。
津市米粉最出名的店面当然是“津市刘聋子牛肉粉馆”。津市刘聋子牛肉粉馆创办于40年代初期,因其创办人是一个姓刘的聋子,刘聋子米粉曾荣获湖南农产品博览会金奖,目前在津市、澧县都开了好几家分店。除了刘聋子之外,还有好几家有名的店面,比如“贺记”“黄记”啥的。因为本地的同业竞争相当厉害,只要存活了十年以上的老店,老板的看家手艺都各有千秋。年,小冬瓜跑遍了澧县的各个米粉老店,还简单做了个人测评。分享给大家~
01
冬瓜家米粉
家乡风味虽然好,但是离开了家乡的大小冬瓜只能自己尝试做做米粉聊以慰藉了。家常米粉的做法虽然比不得家乡老店,但是吃起来也还是不错的。
第一步:煮粉——常德米粉,因为没有现做的“活粉”可以买,所以买的金健米业出的干粉,不要相信包装上说的只煮8分钟,一定要煮熟成白色,用筷子稍稍费力可以夹断为止,实在不行就自己尝尝一两根。现在金健米业也出了带包装的“湿米粉”,比这种干粉好煮,但容易碎,各有利弊吧。
第二步:过冷水
第三步:调配料——加高汤——拌粉。
然后就可以嗦粉啦!!!
欢迎各位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