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物理八年级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必考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部分学习更偏向理性学习,这和之前学生们一直接触的感性认知和基本能力培养有所不同,难度骤然上升。在,中考中,物理满分分,力学考查分值占总分的35%以上。中考和创新实验班(小卷)等试卷的压轴题目都必考察力学知识,整体考察难度中等偏上。在中考物理中,力学知识更是学生们拉开成绩的模块,尤以运动和力的关系、浮力、压强更难理解。所以要提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计算能力,综合能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试卷结构
南开区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契合中考试卷,题型题量一致,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而其中基础题型占70%,中档题型占20%,难题占10%,所以我们在备考时一定要注重知识点的梳理,确保基础题,中档题型零失分,攻克难题,冲刺满分,抢占中考物理先机,建立优势。
考点分布
考点梳理
第七章力
考点一力的基本概念
1、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
①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
②箭头代表力的方向;
③线段长短体现力的大小;
④标明力的符号、数值和单位。
5、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6、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考点二弹力、重力
1、弹力: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2、应用: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使用:
使用前:①观察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②指针校零。
测量时:拉力沿着轴线方向。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4、重力: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②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5、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①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mg,变形m=G/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g=9.8牛/千克(N/kg),g随地理纬度的改变而改变。
②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水平仪)
注意:竖直向下≠垂直向下
③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说明: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第八章运动与力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装置
(2)注意事项: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静止释放。
操作目的:使小车开始沿平面运动时速度相同。
(3)实验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圆,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实验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①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通过实验得出,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
②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a.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
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c.惯性不是力,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表述时,只能说“物体由于(或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等。”
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考点二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
1、平衡状态:①静止状态;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平衡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④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考点三摩擦力
1、摩擦力:①静摩擦力;②滑动摩擦;③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2、静摩擦力的大小: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衡可知,静摩擦力随推力(或拉力)的变化而变化,并且等于某一时刻的推力(或拉力)。
3、滑动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①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粗糙程度。
4、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a.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压力;
b.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
5、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1)实验装置一: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匀速拉动)
(2)实验装置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匀速拉动)
(3)实验装置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改进实验
优点:①方便读数;②拖动木板时不用匀速拉动,便于控制。
第九章压强
考点一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说明:①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②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2、探究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
(1)实验装置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观察海棉的凹陷程度。
(4)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说明:使用压强公式及其变形式时,P、F、S三个量要针对同一位置且单位一致。
4、固体对固体压力的计算方法
(1)当物体垂直放在水平面上时,F压=G物
(2)除上述情况外,根据F=PS计算压力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考点二液体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代替法。
(2)实验操作:通过观察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反应压强大小。
(a)实验装置(如图1)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b)实验装置(如图2)
实验结论: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
(c)实验装置(如图3)
(3)实验结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注意事项:①实验中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与U型管中液体多少无关,与待测液体某深度处的压强有关。
②实验前,组装好U型压强计后,需检验气密性:用手按压橡皮膜,看U型管两侧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
1、液体压强公式:p=ρgh.
说明:(1)单位:p→Pa;ρ→kg/m3;h→m;g=9.8N/kg;
(2)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下水管、乳牛自动喂水器、涵洞、船闸等.
考点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装置
(2)实验说明:①实验前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
若未灌满,倒置后试管底部混有空气,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③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
2、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海拔、天气、季节。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3、托里拆利实验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①试管底部混有空气;②当地大气压较小。
4、用注射器和弹簧测力计估测大气压
(1)实验装置:
(2)实验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4)实验中测量的数据:
①注射器的活塞刚要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②观察注射器的体积V;
③测量注射器上有刻度的长度L。
(6)实验说明:
①实验开始前,要排进注射器内的空气,否则,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②实验中,若注射器与外壳存在摩擦力,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5、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考点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
考点一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1、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即F浮=F下压—F上压
2、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装置:
(2)测量数据:
①空桶的重力G1;
②石块的重力G石;
③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石;
④桶和水的总重力G2。
(3)实验结论:G石-F石=G2-G1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V排g
(1)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2)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4、浮力的计算方法
(1)F浮=G-F拉(称重法)
(2)F浮=G排液=m排液g
F浮=ρ液V排g(公式法)
(3)当物体悬浮或漂浮时,F浮=G物(浮体法)
考点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沉浮条件
说明:物体上浮的结果为漂浮在液面上,即漂浮,此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少,满足
G物=F浮(但ρ物ρ液)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密度计:①F浮=G密度计
②密度计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小。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考点一功
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1)公式:W=Fs.单位:J(焦耳)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总结:只要有力有距离,并且力的方向与移动距离的方向不垂直,力就会对物体做功。
(1)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有力,无距离;
②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有距离,无力);
③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考点二功率
1、功率: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实验器材:体重秤(测量人体质量)、计时器(测量登楼所用时间)、卷尺(测量楼梯高度)
(3)实验过程:略。
考点三动能与势能
1、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增强对比。
(2)实验结论
①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
②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实验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
(1)实验中控制两球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速度相同。
2、探究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结论
①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
②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1)实验通过观察“铅球在沙地中凹陷程度或木桩陷入沙坑的深度”来比较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考点六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无摩擦或空气阻力做功。
2、判断机械能变化的方法
方法一: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初中等价说法:①忽略空气阻力、摩擦;②光滑).
方法二:根据E=EK+EP,判断前、后两个时刻的动能和势能和的变化。
天一学校
联系方式与校区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