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0日召开的湖南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会议公布,湖南已有株洲市、常德市、长沙县等19个地区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今年,省住建厅还将督促试点城市集中力量完成数字城管、数据平台、地下管网和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等多项建设任务,总结试点经验并推广成熟技术。
智慧城市是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挖掘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的城市形态。住建部于年1月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加上第二批和第三批名单,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个。从实际效果看,已经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取得广泛成果。
湖南进入试点的19个地区,分别是株洲市、常德市、长沙县、嘉禾县、永兴县、祁阳县、澧县、汉寿县、安仁县、宜章县、沅江县、韶山市、津市市、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株洲云龙示范区、岳阳市岳阳楼区、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桃源县漳江镇、浏阳市柏加镇。
回顾与展望年4月,津市与省有线网络集团公司签订《津市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拉开“智慧城市”建设的帷幕。为抓好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津市先后委派多名市级领导和10多个部门赴衡阳、宁波等地考察学习,并召开专题研讨会制定科学完善的“智慧津市”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智慧城市”建设工程计划第一期(年-年)投资万元,完成天网工程、市应急指挥中心平台、智慧城管、智慧教育、完美智慧社区试点等子项目;第二期(年-年)完成城乡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智慧环保、智慧医疗、经济地理信息系统、智慧食品安全、智慧交通、毛里湖生态观测系统、森林防火预警系统等子项目。适时推进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市民一卡通等项目,并预留了城市服务扩展端口。
年11月11日,湖南省住建厅组织对全省11家申报智慧城市建设的县市进行了方案评审,津市排名第二,顺利通过评审。
“智慧津市”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时空信息数据、建立时空信息数据库,构建时空信息云计算平台,开发公安、城管、城建、公众、应急等多个应用系统,在全市建立共建共享、更新完善和运行维护的信息化长效机制。自年8月项目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评审会上,各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津市项目设计充分考虑了津市市“数字城市”的建设成果和城市信息化现状,需求分析切合实际,其中的应用示范具有代表性,可以为其他智慧应用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年1月20日,津市市“互联网+商贸流通”战略合作协议签约。
项目签约方津市市人民政府、湖南湖湘商贸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三湘和达现代物流有限公司经前期积极对接,就建设津市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城乡一体化物流设施和信息服务平台,本地产品优选库及分销平台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分三年投资完成,这项项目的落地,将加快推进津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促进本地流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为推动津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百度百科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内的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国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等。
智慧城市建成后的作用:它可以解决决策和应急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面向领导的决策信息服务、综合和专项应急指挥等方面,“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价值是让领导获取的信息更加直观、全面、有效、实时,决策更加科学、指挥更加及时有效。城市运行综合能力。这主要包括智能交通、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市政市容、园林绿化、食品安全等方面,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城市运行状态信息,支持业务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以及对公众提供便捷化、个性化的服务。经济活力与产业竞争力。这主要包括工业运行、绿色农业、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信息产业、节能减排、旅游、信用等方面,经济发展各主管部门以更加智慧的手段,加快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营造可持续的、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市民素质与生活幸福指数。这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养老、社区安防等方面,面向针对关乎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信息化统筹管理与服务能力。这主要包括基础支撑平台、基础和共享信息资源、基础网络和计算存储设施、信息服务门户,以及容灾备份等安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统筹管理能力。没有信息化的统筹管理,就无法实现信息的及时获取和互联互通、业务的协同运行。
▲津津乐道整理发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