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凌晨,“3·10”专案犯罪嫌疑人李某被津市市公安局民警从缅甸抓捕归案,并押解回津市。至此,这次跨国大追捕行动画上了圆满句号。据悉,这是常德警方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以来,首次跨国抓获在逃嫌疑人归案,对于专案组成员而言,个中艰辛难以忘怀——
01
3月26日,“3.10”专案组成员一路向南,从津市到长沙,从长沙到昆明,又从昆明到缅甸,专案组成员津市市公安局汪家桥派出所民警黄华明满眼新鲜,忐忑更激动。这是他第一次踏出国门,出国办案,更是第一次。
51小时前,在汪家桥派出所侦查实战中心,所长李志奇正紧盯监控画面,身后的速写板上,密密麻麻写着许多线索和标识,一个个地点被排除,一张张人际关系网被拉开。
直到,缅甸这个坐标出现在大家面前。
▲专案民警抵达边境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具体位置?如何与当地执法部门沟通对接?如何在不打乱专案组部署的前提下安排警力?对于从来没有跨境抓捕经验的津市公安人来说,问题重重,困难重重。
不等不靠,立判立定,在全面分析作战情势后,专案组决定由汪家桥派出所所长李志奇挂帅,带领3名民警、辅警出发前往缅甸。
▲专案民警抵达边境派出所
汽车转火车,火车再转汽车,几个人风尘仆仆赶到昆明,来不及休整便租车颠颠簸簸的开往中缅边境,近十个小时的路程,几个人轮着开车,开累就换到后排睡觉。
在别人看来,跨境作战就像是出国旅游一样,在国外感受一下自由的空气就回来。
但事实,跨境作战的痛苦常人难以想象。
边境诡异多变的天气,和神出鬼没的蝇虫,让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水土不服。当然,比天气更加诡异的还有饮食,“刚来的几天,大家都在拉肚子,干脆都靠方便面充饥”。
问及后续,李所长笑着说了句,“干公安的都是糙汉,谁在意那些……”。
在意,也没有办法。比起办案,这些困难都不叫事。
▲每天每顿都吃方便面
02
寻找有效的突破口,成为摆在四人作战小组面前最关键的问题。
幸运的是,作战小组在第一时间,得到边境的勐海县公安局打洛派出所的协助,并顺利与缅甸当地警方取得联系。
难题,也随之而来。
因为在境外没有执法权,加之司法体系、工作机制不同,前期摸排的线索要在当地落地异常艰难,侦查工作困难重重,换言之,四人作战小组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确定犯罪嫌疑人具体位置后,当地警方才能配合抓捕工作。
怎么办,是打道回府,前功尽弃,还是继续蹲守?黄华明和另外一名辅警没了底气,入警不到两年的他们,一想到在国内办案时有合成作战,可以通过各种侦查手段稳步推进,但此刻,面度孤立无援的境地,难免有些心灰意冷。
▲民警调取相关视频监控信息
“用最传统的侦查手段作战”,李所长拍板定论。
在他看来,在地大物博的中国,过去警察都能依靠传统手段、人海战术来侦查破案,那么在缅甸,当然也行。
没有任何技术手段支持,四个人采取着最传统的作战模式,一个一个地点去摸排,一个一个线索去查证。
但是,这个过程,异常艰辛。
平均每天只睡3、4个小时,最多的时候步行超过7公里,收集的信息资料摞起来有大半个人高,走访的群众超过多人,无法想象,这些工作都是四个人在不到五天的时间内完成的,与此同时,他们必须克服始终存在的“水土不服”。
随着工作艰难推进,“赌场”、“看场人员”、“城乡结合处”、“昼伏夜出”,一个个关键线索逐渐浮现并形成链条,四个人兴奋不已,前期全面的排查和研判没有白费!犯罪嫌疑人在缅甸的活动区域找到了!
▲民警调取相关视频监控信息
渐入佳境的四人作战小组,迎来更艰难的挑战。
犯罪嫌疑人为躲避抓捕,潜逃缅甸后,选择在位于缅甸国家边境,最龙蛇混杂的赌场从事“看场”工作。
此地不仅交通极为不便,环境更极为恶劣,甚至存在局部腐败和法律封闭现象,对接人员时常用一些不符合我国警务工作规定的无理要求来刁难和妨碍办案。
跨境作战不仅要对抗罪犯,更要对抗文化差异。
死守,李所长和组员们立下军令状。
“基本上是靠意志力在撑,蹲守强度非常大,还有死角区域每半个小时一次的巡查,同时我们必须保持绝对冷静,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被赌场的人发现……”。
3月26日晚9点,四人作战小组全面预判,认为抓捕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缅甸警方大力配合下,通过架网蹲守,实施了跨境联合抓捕行动,成功在赌场内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归案。
伤我百姓者,虽远必抓之!“3.10”专案犯罪嫌疑人李某的到位,进一步表明了津市公安全面开展扫黑除恶的信心和决心。无论犯罪嫌疑人藏身哪里作案,都将全力缉拿归案。
▲等待与缅甸警方进行交接
正如津市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公安局长戴志刚在案发后第一时间下达的指令,“这是津市公安扫黑除恶的一次重大战果,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除恶务尽。”
03
时间倒回,3月10日。
津市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称津市城区某KTV娱乐城前发生一起聚众斗殴。接警后,刑侦大队和辖区汪家桥派出所民警火速赶赴现场,疏散围观群众、稳定双方情绪、固定现场证据,并当场抓获7名涉嫌斗殴嫌疑人。
此时,津市市公安局扫黑除恶工作组,正在全面进行“涉黑涉恶”线索摸排侦查工作,并逐步锁定以李某、陈某为首的两个涉恶势力团伙,“津城素来治安稳定、民风淳朴,光天化日之下结伙行凶,应该不止是一时意气,和我们正在经营的涉恶团伙有密切联系,基本可以确定为涉案人员”。
涉恶线索落地,必须严查严打。
迅速启动合成作战工作机制只是第一步,津市市公安局副局长、“3.10”专案组组长罗启红上案督战,多警种联动,多手段上案,对此案开展周密侦查部署。根据前期侦查显示,涉案人员大多在30岁左右,行动迅速灵敏,常年混迹社会关系网复杂多变,且躲藏点分散遍布全国。
更为棘手的是,涉案人员的抓捕工作……
▲专案民警十天之内辗转8个城市
专案组多次辗转湖北、江西、上海等多个城市,克服线索有限、跨域作战等多困难,接续作战第十天,从前线传来消息,以陈某(外号傻强)为首的恶势力团伙主要力量均已到案,专案组并没有因此止步,继续寻找新的突破口。
而李某,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04
紧张的工作内容给民警带来的疲劳被胜利的喜悦冲散,彻夜不眠的困意被押解保障安全的责任抵消。
▲图为在中缅警方交接
在犯罪嫌疑人正式交接之前,国内的专案组组织召开了一次特殊的视频会议。
需不需要安排警力接续增援?押解路线要不要有所调整?犯罪嫌疑人被控制后消息有没有外泄?回国后的审讯工作如何开展?一系列问题被提出,然后一个个得到解决。
一样是汽车转火车,火车转汽车,但不一样的是,四个人“一级警戒”式的押解,按照黄华明的说法就是,“累,很累,没时间睡觉,也不敢睡,每时每刻都绷着神经,盯着、守着、撑着,只想着赶紧把人押回来……”。
▲图为在中缅警方交接
这一路,注定是不简单的。
四人作战小组,两两分组轮换,一组负责犯罪嫌疑人看守时,另一组负责驾驶和路面安全引导,当“津市”高速出口两个硕大的字出现在他们眼前,驾驶座上的辅警余哥舒了口气。
“老余,稳住,慢点开,前面那个推摩托车的人有问题”,此时,一直在副驾驶盯着路面情况的李所长突然有所,“凌晨深夜、有摩托车不骑、缓慢推行,车头固定”,多年公安工作经验,几个关键词一排列整合,结果呼之欲出……!
迅速反应,果断出击,“快停车,你们守好人,我和老余上……”,李所长利索的从还未停稳的汽车上冲下来,一句“我是警察,请你配合调查”亮明身份,流窜多地作案的偷车贼万万没想到会在凌晨的津市被抓个现行。
如果说,不是四人作战小组始终保持着警惕紧绷的状态;如果说,不是在津警队伍锻造出的警务经验和技能;如果说,这个偷车贼不是出现在津市……,归根到底还是四个字,津警本色。
按照原计划,四人作战小组将犯罪嫌疑人押解到津后,可以短暂休息,黄华明一直念叨着,要好好洗个澡、嗦碗粉……
或许,这一晚,对于汪家桥派出所的民警而言,注定又是个不眠之夜。
▲审讯犯罪嫌疑人“李某”
短短7天时间,专案组四个组员,在陌生的异国他乡艰难拓荒,从抵达时的水土不服,到侦查过程中的困难重重,再到成功抓捕时的利剑之姿,这其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我们无法全盘复原和表述。
短短20天时间,从摸排锁定出“涉恶”团伙,到第一时间组建专案、串并侦查,再到天南地北抓捕犯罪嫌疑人,两个涉恶团伙接续落网,这其中凝聚着津市公安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与勇气,彰显着津市公安全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信心与底气。
是的,平安从来都不平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在平安津市的背后,有我们,有津市公安始终不变的守护与坚持!
有一种安全感叫,“我在津市”!
为警察蜀黍点赞
《萌宝播天气》
《历史上的今天》
来源:津市公安
编辑:陈银
喜欢本文的亲们,一定要在页尾点哦~
合作/投稿/建议请联系邮箱:hnjstv
.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最好白癜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