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六百公里外的南昌赶回老家时,正是农历八月的中秋节。刚下过几场雨,虽降了些暑气,中午却依然还热。先是拜访了几个亲戚朋友,每天喝酒闲谈,所到之处谈及的无非就是谁在外发了财,谁又在偷着建房一些庸俗的话题,总让我提不起兴趣。后来就开始逛街,津市澧县,澧县津市,没目的的闲逛,几天后终于疲倦了,顿觉索然无味。放下工作后窝在家里无聊至极,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玩手机,郁闷的日子让我整天像个没睡醒的吊死鬼。之前在工作累了烦了的时候我常对自己说,如果哪天不工作了我一定好好睡一觉,睡它个天昏地暗。结果没睡上一天,就腰疼腿疼屁股疼,连饭吃起来也不香了。我骂自己:活该!这奴狗命!与其呆在家里受活罪,不如出去走走吧!我把出去走走的想法告诉妻儿,没想到三人一拍即合。经过附近众多景点的甄选,我们选定了嘉山寺!
我早就知道嘉山寺,一直想看看,但没去成,也不知道具体位置。随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说起它,以及它在附近景点中的声名鹊起,这种想看看的愿望越发强烈了。此次的行程,也算是了却了多年来藏在心底的一个夙愿。车过了津市新洲镇,公路突然就变窄了,似乎也有了些坡度,导航提示距目的地己不足2公里。车经过一个急转弯后,进入了仅容一辆车通过的山间水泥坡道,翠绿的植被遮遮掩掩,将水泥坡道占去了大半。儿子眼尖,隔着车窗一阵欢呼:"爸爸,你看!"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只见葱翠的万木丛中,嘉山寺醒目別具一格的建筑群就矗立在山的顶端,树木托起的周边,似乎还带着一层薄雾,但也许是缭绕的清香,它盘桓在翘起的飞檐和黄色的琉璃瓦上,经久不散,使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庙宇更添了一份庄严与神秘!
我们把车停靠在山脚下宽敞的牌楼前,沿山路旖旎而上,越往上,山就越显幽静,浓荫铺盖的水泥路,被阵阵山风送来一溜的清爽。站在山腰的一个至高点俯瞰山脚,山底下的村庄田野就是一幅错落有致的美丽的田园风景画。时至金秋,正是稻子成熟的季节,金黄色的地毯尽收眼底,纤陌纵横里有房顶上红色的机瓦点缀其间,或成排延伸,或独立其间。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嘉山子民们,千百年来一直守候着这一方土地,传颂着孟姜女的贞烈与美德,让她经久不衰地成了千古绝唱!这一方土地,就叫孟姜女社区。
路向山顶曲折地延伸着,人声从山顶上传下来,却始终不见其影。路的尽头一个急转,眼前突然豁然开朗,瞬间恍悟:目的地其实就在头顶,只是路的蜿蜒拉长了行进的距离与时间。这种设置其实与众多的旅游景点大同小异,它给游客制造了一个柳明花暗的惊喜与错觉,我喜欢这种惊喜,喜欢这种错觉。游客与香客并不多,免门票。很多的设施并不完善,正在修葺中,奠起的地基显示以后这里宠大的规模,它正向着一级的旅游景点靠拢,不久的将来,此处将是诚男信女的膜拜之地,也将是地方旅游资源发展的动力。可以看出现存的建筑是有些年代的,先不说高高翘起的飞檐和飞檐上悦耳的风铃,单从十多步台阶上雕花的窗棂和油漆剥落的门楣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沧桑与古老,木格子窗户木格子门楣整齐划一,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新刷的朱红色粗大的木头立柱撑出了庙宇外的抄手游廊,游廊上花木扶苏,日影斜射,展现出好一派明代时建筑的风格与风采。听别人说,此建筑始建于明代。
跨过半米高的木门槛进了庙宇,当面是一尊硕大的佛像,它几乎与庙宇等高。我不懂佛法,说不出佛像的尊名,也道不出它的来历。但从它身前插满香柱的香炉里,可以看出祭拜它的人很多,烛台下圆形的蒲团不知多少人在上面跪拜过,抚摸过,中间凹陷的部分使它失去了原有的形状,变得肮脏而丑陋。我撺掇儿子,往功德箱里撒点零钱也去拜一拜,儿子却说:"我怕"。确实,在无人陪同的状态下,大人进来都感到阴森和恐怖,那沿着四壁排列的神仙与菩萨们,他们无视不刻地都在对你虎视耽耽,让人不寒而栗。
下过一个长坡穿过一段低洼的路段,就是孟姜女祠。它座落在庙宇后方,相距仅仅几百米,我不知道祠堂与庙宇之间存在的任何关系,但我知道那个口口相传的孟姜女的故事,还有有关这个故事的歌谣,它像一块含在口里永不融化的糖,不管怎么咀嚼,永远甜味十足,耐人寻味!下得山来,己过午时,站在牌楼前,再次仰望,午后阳光下的嘉山寺又是一番韵味。那几百年庙宇里蒙上的尘埃,正在被后人轻拂着;几百年留下的历史,正在被后人翻阅着;黯然的朱红色油漆会再次泛起的光亮。到时,展显我们眼前的是更加庄严更加雄伟的集宗教旅游一体的寺庙…毕竟,拂尘弹得去尘埃,却弹不去历史!(后续)我在排楼前休憩的当口,与当地居民一起闲扯。所扯的话题都是与寺庙与孟姜女有关,他们向我推荐《澧水嘉山》白癜风软膏能不能治白癜风中科白殿疯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