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从改革开放开始,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这吃的用的穿的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精致。衣食住行,穿着打扮是排第一。俗话说,三分人材七分打扮,这打扮就离不开漂亮的衣服衣服鞋子,但是以前的传统的老裁缝老手艺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爱美的需求,于是便衍生出来了制衣行业,大大小小的制衣厂如雨后蘑菇般的冒出来。传说全世界的衣服都是中国人在做。
排行第二的是食,食者,美食也,现在的人们对吃的是越来越讲究,不再满足裹腹饱肚,开始追求色香味美,环保健康,要的是舌尖上的享受。中国的八大菜系!川鲁、苏、粤、湘、浙、闽、徽,是各具特色,各领风骚!我们湖南省的是湘菜系列,特点是香辣鲜美!其中最主要就是“辣”,湖南人是无辣不欢。曾有人说,贵州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湖南菜的特点就是辣,我也是典型的辣妹子,吃菜必须得有辣椒,要不然就怀疑吃了顿假饭。
一日三餐,早餐尤为重要,有人说,早餐吃的像皇帝,中餐是平民餐,晚餐吃乞丐餐就可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早餐吃好了才精力充沛,才能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也得荤素搭配才能保证一下午的消耗,晚上吃多了会肠胃不舒服,随便吃点填肚子就可以了。这说到早餐,我就口水直流,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大碗白嫩筋道的米粉,洁白的大瓷碗中躺着那一根根白白的米粉,米粉上盖着几片色泽诱人的麻辣牛肉,上面再洒几粒碧绿碧绿的葱花,再浇上一勺那红艳艳的牛肉汤。顿时香味四溢,肚子里的馋虫立马就往外爬。这就是我们津市人最爱吃的牛肉粉,我们津市有很多的美味小吃,我吃过的传统小吃有新洲电影院旁边的麻果,小麻花,津市街上的甜酒汤圆,汽水粑粑,里面裹有绿豆馅的油糍粑,中间有孔的穿眼粑粑,还有饺儿馄饨,小包子等等。但是我最爱吃的还是我们津市的代表美食——牛肉粉。米粉是由大米泡发加工而成,粗细适中晶莹洁白,入口滑爽。配上精心炒制的牛肉那简直就是绝配。津市最有名的几大粉馆分别是刘聋子,贺记,黄记和曹记粉馆,他们将津市的米粉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徒将津市的牛肉粉带到了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还有许许多多的不为人知的小粉馆味道也不亚于那几个有名气的大粉馆。比如在丝绸社区这里就有几家味道不错的粉馆,其中最好吃的那家叫《食为天牛肉粉》。食为天的老板姓李,别人都叫管他叫李老大,他是教我做牛肉的舒师傅收的关门弟子,说起我的师父舒师傅,也许很多人都认识,以前他的粉馆开在孟姜女大道旁边的一个坡坡下面,位邻宏力纺织厂旁边,舒师傅粉馆每天吃粉的人是络绎不绝,排队等粉吃,好多澧县的朋友都慕名而来排队半个多小时就为吃一碗舒师傅做的牛肉粉。后来舒师傅身体欠佳就关闭了粉馆,在家修身养性。后来又被我的小师弟李老大两口子给请去当师傅重出江湖开了现在的《食为天》粉馆。手把手滴把李老大带出了师。那些吃惯了舒师傅做的牛肉粉的老顾客们都特别高兴,感叹又能吃到舒师傅做的牛肉粉了,一时间《食为天》的风头盖过了丝绸社区所有的牛肉粉馆。每天等着吃粉的食客们是熙熙攘攘把灶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挤的水泄不通,跟赶集似的。以前食为天开在靠近孟姜女大道边上,因为地理位置好,米粉也好吃,李老大两口子做的那些配菜也蛮不错,我最喜欢吃他们伙滴稀醡辣椒,色泽诱人几得的鲜。他们的米粉码子有蹄花,排骨,酱汁,麻辣牛肉,牛杂,肉丝等等,味道都非常的不错。
食为天开了两三年,生意是越来越好,房东老板就开始涨房租,一年涨一次,俺滴师弟李老大会烦死,最后就在往上面15米的地方买了个门面,产权归在自己名下,还重新搞了装修,选了个吉日开张。刚开始,好多朋友都不知道《食为天》粉馆搬到哪里去了,问了别人才知道摞地方了,得往前面走几步才能吃到李老大做的牛肉粉了。
前几年在丝娟路往董家村方向走50米有一个益林纺织厂,益林纺织的前身是绢麻纺织厂简称绢纺,后来被一个姓左的老板收购,红火几年后因设备老旧,做的产品质量不过关而倒闭,南姐姐以前也在纺织厂上过班呢。现在的食为天粉馆就是挨着益林纺织厂的,第一个门面就是,装修一新的门面,雪白的墙壁,崭新的桌椅板凳,走进去让人耳目一新。门店上方悬挂着大红色的招牌,上面《食为天粉馆》几个大字犹为醒目。门口下粉大桶里面的水不停的翻滚,老板娘动作麻利的为等着吃粉的朋友们挑起一碗又一碗的米粉,除了米粉还有米面麦面,码子自己选,掌勺的李老大笑容满面的问顾客吃什么码子?吃肉丝还有牛肉。李老大的记性好,经常光顾的老顾客都不用问就知道他们要吃什么。一碗碗洁白的米粉卧在红艳艳的牛肉汤里,上面盖着几片散发醇香的牛肉,让赶着去上班的人们是吃的眉开眼笑。吃好的顾客陆陆续续走出店门去开始一天的工作,把位置留给后来的客人。现在是网络时代,大家都流行出门不带钱包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