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LAROFMSE
贾韫哲,共青团员,材料物理专业级本科生,辅修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三学年保持综合考评专业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西南联大奖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并以第九名通过周恩来奖学金初评进入终审。以特优等第通过中科院物理所夏令营面试,获得直博资格。已发表一作SCI论文一篇,并获评院“优秀共青团员标兵”“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人物事迹
一、科研:不变的追求,不断地前进
从一个满怀憧憬的大一新生,到一个沉迷科研的大四学长,正是科研方向的确立,让他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前进的方向。为什么要认真学习功课?因为要为科研打好理论基础。为什么要辅修计算机专业?因为要以程序为舟,在科研的世界里荡桨扬帆。有了梦想,一切奋斗都成了快乐;有了追求,一切付出都变得自然。
大一下学期加入课题组,并作为负责人申请学院“微百项”创新课题;大二作为负责人申请“国创课题”,开始计算机专业的辅修;大三复现并推进师姐的本科毕设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再到大四同时协助两位师兄开展锂硫电池电解液研究并开始建立自己的毕业设计体系模型。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与十余位师兄师姐的帮助下,他已经全身心融入了科研的世界,热爱将变成推动他前进的不竭动力。
也许正是这份执着与热爱,让他在夏令营面试中一举获得清华、北大物理系,中科院物理所,大连化物所等四所院校的Offer,并选择到物理所继续计算材料学领域的科研深造。
二、服务:以小我之能,铸大我之公
如果说在大学阶段他学到了什么,那一定是知识。但是要问南开大学教给了他什么,那一定是“公能”校训。从入学起到大三结束,他在学生组织中度过了多半的本科时光。这是不同的三年,因为每一年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认识。
第一年的态度是“收获能力”。在宣传部学习宣传技能,在常代会接触调研与讨论,在体育部组织体育赛事,在科协承办科技活动。这一年是多彩的一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成长的一年。
第二年的态度是“服务同学”。作为院科协的部长,他积极承办各类经验分享会助力同学的生涯发展;作为班级学习委员,他主动为同学分享学习资料。多为身边的同学做一点事情成了一种习惯,而这正是践行南开“公”之精神的开始。
第三年的态度是“融入大我”。作为院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校学生代表,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付出可以为学院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他仔细梳理本科双创工作开展的情况,得出要加强宣传、鼓励参赛等结论。于是,他与团宣合作在材料志推出双创园,并通过新生参赛动员会、双创沙龙等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赛,最终在年终评比中协助学院获得双创五强。在基本完成本专业的课业后,他与同年级其他两位校代表一起,仔细梳理了课程设置存在的值得改进之处,并积极给出可行性建议。
虽然进入大四,但是他依然通过班委的工作服务班级同学,在教务处组织的公共课改革学生意见交流会上积极发言,在“生化材环药”五院迎新大会上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在学院组织的各类分享会上分享自己的经验……也许对于“公”之精神的践行不会有终点。
三、创新:践日新之行,创月异之新
在学生工作中接触创新,在双创竞赛中领悟创新,在科研探索中践行创新,这便是创新对于他的非凡意义。由于学生工作接触到大量的创新创业赛事,想要推动双创自己不懂双创怎么行?正是这样的想法,让他踏上了双创竞赛之旅:
年1月参加建模美赛并获S奖;4-6月参加“深圳杯”建模竞赛;7月在校赛中获一等奖,得到参与国赛的资格;9月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天津赛区一等奖……为期一年的建模经历,让他收获了通宵奋战的别样经历,锻炼了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意识到创新竞赛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意义。
疫情期间,他在学生组织的工作即将结束,但是想到院内的本科创业还是一个短板,便有了尝试的念头。他与负责研会双创工作的张学长一起组建创业团队,并作为负责人参与“互联网+”校内选拔赛,最终获得校级二等奖。在这个过程中,他看了很多优秀创业团队的宣传片,被年轻的创业者们勇敢拼搏、团结奋进的精神打动。虽然离开了双创工作,但是这份精神将伴着他不断前进。
寄语
有一个为之不断奋斗的理想是美好的,但是与心中的远方同样重要的恰恰是眼前的路。用心感受生活的点滴,虽然是小事但饱含着最真挚的感情、编织着最难忘的回忆。渐渐地,你也许会发现,当你无比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你的生活会越来越充实,而你也在不知不觉中飞奔向前!
版面设计:新媒体宣传中心
审校:董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