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津市市
新收获早籼稻质量调查报告
为加强监测预警,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粮食质量安全风险,全面掌握我市新收获粮食质量和品质状况,根据《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做好年收获粮食库存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湘粮产〔〕70号)和常德市发改委要求,津市市发改委组织开展全市四大乡镇年新收获早籼稻谷质量调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样品采样情况:
全市共采集新收获早籼稻质量调查样本86份,样本采集以自然村为单位,覆盖全市四大乡镇,涉及10个自然村,7家大米加工企业和全市种粮大户,涉及10多个品种。
采集样本显示:我市年早籼稻种植品种主要有87早、中组4号、湘早籼45号、中嘉早17号、中早35号、中早25号、湘早籼32号、湘早籼24号、湘杂13等。此次采集较多的早籼稻品种有湘早籼、湘早籼45号,分别占样本总体的23.1%、4.1%。另外:被调查农户不知道稻谷品种,调查时,列为常规稻、杂交稻的样品分别为20份、16份,占比19.0%。
二、样品检测情况:
按照现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GB-《稻谷》,对其中16份样本进行检测与判定,共获得个检测数据。
出糙率:平均值为76.4%,检测最高值为79.3%,最低值为71.8%,达到三等及以上样本14份,占总采集样本的87.5%。(见表1)
表1:质量等级情况
样品等级
样本数量(份)
占比
一等(出糙率≥79%)
1
6.25%
二等(出糙率≥77%)
7
43.75%
三等(出糙率≥75%)
6
37.75%
三等以下(出糙率<75%)
2
12.5%
整精米率:平均值为47.8%,检测最高值为59.1%,最低值为38.6%,达到三等及以上(整精米率≥44%)样本为14份,占总采集样本的87.5%,整精米率<38%的样本为0份,占总采集样本的0.0%。(见表2)
样品等级
样本数量(份)
占比
一等(整精米率≥50%)
3
18.9%
二等(整精米率≥47%)
5
31.5%
三等(整精米率≥44%)
6
37.6%
四等(整精米率≥41%)
1
6%
五等(整精米率≥38%)
1
6%
(整精米率<38%)
0
0.0%
表2:整精米率情况
水分:平均值为12.5%,检测最高值为14.0%,最低值为11.2%。
不完善粒总量:平均值为11.90%,检测最高值为19.95%,最低值为1.15%。
未熟粒:平均值为6.08%,检测最高值为14.75%,最低值为0.25%。
虫蚀粒:平均值为0.00%,检测最高值为0.00%,最低值为0.00%。
病斑粒:平均值为3.83%,检测最高值为10.26%,最低值为0.00%。
生霉粒:平均值为0.02%,检测最高值为0.75%,最低值为0.00%。
生芽粒:平均值为1.95%,检测最高值为10.30%,最低值为0.00%。
黄粒米:所有样本均未检出黄粒米。
色泽气味:正常。
直链淀粉:平均值为20.4%,检测最高值为24.4%,检测最低值为11.2%。
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2.2%,检测最高值为14.1%,检测最低值为8.4%。
三、质量调查分析:
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年度新收获早籼稻采集样本整体质量较往年有所下降。出糙率平均值为76.4%,与年相比平均值下降1.92%,三等及以上样本达到总采集样本79.5%,与年相比平均值下降8.5%;整精米率平均值为47.8%,与年相比平均值下降3.5%;三等及以上达到总采集样本88.0%,与年相比平均值下降7.0%;水分含量和不完善粒总量占比与往年略有上升。
津市市发展和改革局
年8月3日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