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天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高度重视将互联网技术引入新时代执法工作,始终坚持大融合方向,超前规划,不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明确交通运输执法智能化方向,形成了大数据支撑下“部门联动、区域协作、扁平指挥、精准布控”的执法工作模式,致力树立“数据赋能,智慧执法”的文化品牌,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数据赋能,智慧执法”有什么特点?
逐步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结合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指挥调度平台、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大数据应用平台和有关功能模块,不断提升执法现代化水平。
01运用新技术提高风险防控的精准性
加强对重点区域出租车、“两客一危”车辆的动态监测,排查客运、危化品运输等交通运输安全隐患,有效摸清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底数和动态变化情况。
02运用新模式提高打击违法的实效性
通过大数据分析、扁平指挥、精准布控,新侦查、研判、指挥一体化实战机制,实现对过去不好识别、不易取证领域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
03运用新系统提高执法办案的公正性
逐步健全完善执法监督和全过程记录系统,实现案件信息网上记载、案件审核审批网上进行、案件卷宗和执法档案网上生成、案件质量网上考核,推动执法更加规范公正。
“数据赋能,智慧执法”的具体运用
目前,一线执法队员在案管通APP、手持移动终端、信息查询、轨迹追溯等方面已可充分使用科技红利,各支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科技比武,总队上下切实形成了“愿意用技术、渴望学技术、主动钻技术、真正会技术”的良好氛围。
01跨省市精准拦截“黑客运”
对于车辆未取得包车证、营运证开展异地运营等违法行为,我们结合信息查询、情报研判、数据共享等方式,与广东、北京、云南、贵州等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密切协作,千里追踪,无缝对接,办理“伪造营运证件、包车标志牌”等案件20余件。如5月接到市扫黑除恶办移交的张某等人在民航售票处附近从事非法客运经营行为,使用商务车从天津至北京首都机场往返运送乘客,并对合法经营者进行威胁恐吓的违法线索后,迅速将涉案车辆纳入总队重点监管车辆,通过通行记录调取、车辆轨迹追踪等方式,收集了大量证据,随即联系北京交通运输执法部门联合行动,在车辆途径点位精准拦截,成功将三辆违法车辆查扣,以联防联查联控助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这一案件也在人民日报、天津日报等重要新闻媒体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02出租车绕路多收费有法治!
今年以来,本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定要严办”的态度,执法总队对出租车拒载、议价、绕路多收费等行为加大治理力度,1月至今对此类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例。其中有一些不法分子,妄图通过隐藏GPS定位逃避处罚,结果当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津E**出租车驾驶员就是其中一例。总队收到投诉后,首先调取该车GPS轨迹,但发现该车定位装置在监管平台长期不在线,于是综合运用大数据研判技术,多系统接入多渠道查询,经过多平台数据综合分析,调查取证,固定该车绕路多收费证据,本应17公里的路程该车行驶了47公里。由于情节严重,总队依法对驾驶员作出了上限处罚元的决定,同时将其纳入运营“黑名单”,禁止其进入机场运营。此信访处罚工单,从接单到明确违法事实,依法处理,仅仅用时两日。
03长途客车关闭“北斗”也没戏
我市还有个别“黑客运”车辆,长期关闭GPS定位,在外省市从事违法经营。如接到津AW52**号车涉嫌在疫情期间从河南范县等地违规运输返津人员至我市的情报后,总队立即通过天津市道路运输重点营运车辆信息服务平台查询该车近期行驶轨迹,发现该车卫星定位装置存在长期不在线情况,后综合运用大数据研判系统,经过多平台数据综合分析,掌握了该车运行轨迹,成功对其在途径点位进行了精准拦截。随后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在处罚其违规运营的同时,我们还开创了使用《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处罚“两客一危”等监控车辆卫星定位装置长期不在线的先河,至今,已对50余辆卫星定位装置长期不在线的客运车辆实施了行政处罚。
天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将持续推进大数据支撑下“部门联动、区域协作、扁平指挥、精准布控”的执法工作模式,不断加强执法办案信息化、执法监督实时化、执法调度可视化、执法案卷电子化建设,将科技与执法深度融合,让传统执法向智慧执法转变,切实提升交通执法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执法力量、科技力量、总队力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编辑:小路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