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津市市资讯
津市市古人
津市市新闻
津市市旅游
津市市小吃
津市市地理

东务山下,共情灰汤张奇

东务山下,共情灰汤

图/文:张?奇

(一)灰汤是我家,偕乐是我村

????天晴的时候,站在晒谷坪可以望见东务山鹰嘴石,如果看不到,那就是下雨了,这是小时候对鹰嘴石的印象。

????读小学初中时候,家里是瓦房,冬天冲凉冷,堂姑总是邀约我们去灰汤洗热水澡,那时沿着乌江河堤在铁桥那走小路到温泉山庄。

????读高中时候,经常往返灰汤街上,在灰汤有个牌子“神水山庄”。

????离开家的时候,我家是偕乐桥镇,但是出门在外,习惯给朋友介绍,我家是湖南宁乡温泉附近的。

????后来撤乡并镇,我的身份证上真的就是宁乡市灰汤镇了,也就更加坚定地说,我是宁乡灰汤人。

????转眼在广州学习工作快二十年了,每次回家都是来往匆匆,来不及细细欣赏品味灰汤,一直想如同去外地旅游那样来游玩灰汤。

????不管在外地发展怎么样,相信游子们都只有一个家,那个刻骨铭心的家,我也一样。

????这次清明假期,时隔差不多两年没回来了,约上老同学,约上老朋友,亲近游玩灰汤一个礼拜,收获颇多。

(二)友谊桥忆往事,外婆家在水南

????宁乡有四大江:楚江、沩江、乌江、靳江,我最有感情的是母亲河乌江和老粮仓的楚江。

????从小在乌江河里嬉笑玩耍,在河里抓鱼、河边放牛、河堤上摘油籽、大堤上找寻野菜、横堤上挖红薯等等。

????乌江河段原来的偕乐桥高塘村和檀木桥窑台街村,在70年代修正乌江时合力修建了一座桥,因为是两乡两村为了出行河对面劳作方便,合力而修建,故取名:友谊桥。

????友谊桥经历半个世纪的洗礼,历经几次特大洪水,仍然屹立在乌江上,可见当时是花了大成本,因为上下几座都随着洪水消失在乌江。虽然现在年久失修,有点破旧,但还是连接两岸各村的乡友出行。

????记得九十年代,没有那么多井水,附近很多阿姨在友谊桥洗被子,说笑聊天,晾在护栏上,那种靓丽的风景一去不复返,记忆犹新。

????大概十来岁,我领着妹妹独自在乌江河边玩,没有告诉父母,妈妈忙完农活找不到我们,那一次被妈妈罚跪堂屋半天,自此以后,出门即报告,一直到现在。

????友谊桥是去外婆家的必经之路,周末节假日,踩单车走河堤,过友谊桥,带着美美的心情奔向外婆家。

????这十来年,河对面修了水泥路,农户种植没有以前那么多,河里沙子卵石子都没有了,以前可以单脚过河,现在只能游泳过河。大部分人都走偕乐桥,少走这边了,而我习惯也喜欢走友谊桥,因为友谊桥有我的故事。

(三)千亩茶场踏青,银杏古树情怀

????临近清明了,来到大牙山给祖宗扫墓。大牙山有棵五百年的银杏古树,以往春游秋游,踏青白果树是最好的选择。

????以前杂草丛生,现在在宋家几位乡贤的大力开发和保护下,硬是把这座荒山开发成了远近闻名的千亩油茶林场。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现在走在大牙山,环山都是公路,小车摩托车可以开到山顶,可以来到银杏古树下找找儿时的回忆和故事。

????走在千亩茶场,可以随手采摘山中野果:茶叶茶泡窝泡映山红等等。享受在城里没有的乐趣和欢悦。

????茶场的土鸡满山飞,到处都可以捡到土鸡蛋,这种收获,哪有拒绝来这踏青的理由?

????蕨菜更是稍微驻足停留,随手可以采摘一大把,偶遇几位阿姨,都是带着蛇皮袋上山的,可见大牙山的诱惑有多大!

(四)亲近高塘水库,徒步板坝塘

????高塘村有两个水库,一个是高塘水库,一个是菜心塘水库。

????在千亩油茶林下山,可以徒步到板坝塘,也就是高塘水库。

????高塘水库是高塘村的地标,虽然几经多次乡镇村庄的修正改革,但是水库依然是叫高塘水库。

????高塘水库凝聚着全村人的心血和附近乡镇乡友的力量。上世纪靠着一肩一挑担出来的,没有任何机械助力。

????记忆很深,以前农忙季节,高塘四五六七队的村民需要水库的水灌溉,需要轮流把守,才能把水引到最远处的张家滩。

????水渠水坝每年都需要组织清理疏通,也就有大人清水圳,小孩捡黄鳝的欢喜场景。

????现在大户种植,基本上乌江抽水灌溉,偶尔需要开闸口放农田水。

????水库现在由专人管理维护,周末节假日,很多人开车来到这里垂钓度假。

(五)探访八中旧址,游览雷音寺庙

????宁乡八中在东务山叶家滩,九十年代末停办。八中曾经也是很辉煌的,偕乐桥、檀木桥、东务山、灰汤、石坝等地,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八中走出来的。后来生源减少,划分到宁乡六中和二中。

????虽然停办了,但是八中精神还在,几座旧的教学楼,宿舍楼,依然在。

????早几年在各界的助力下,在八中旧址的部分区域,兴办了八石学校。八中转变为八石学校也是一种蜕变,还是走教育道路,只是由高中转化为小学,也算是一种延续吧。

????十几年前,当地一位叫释明昭的老太太,为了纪念叶开鑫将军,也为了寄托对东务山的钟情,在八中宿舍楼旁边,广筹资金兴建了雷音寺庙。

????从无到有,建立寺庙,请圣像,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的虔诚,朴实纯洁,是真实的写照。

????现在释明昭老妪已经往生,信众接力维护,初一十五,香火鼎盛,信众自发组织各种活动。

????据说东务山在古书记载中有十八个寺庙,雷音寺庙就是其中一个。

(六)攀登磊子石,挑战鹰嘴石

????东务山以前只有两个景点,那就是磊子石和鹰嘴石,寒暑假,春游秋游,去的比较多。

???以前是徒步穿越,一次只能去一个地方,因为都是需要徒步的,没有路。一般是踩单车来到山脚下,把单车寄存在农户家,玩完下山再回家。现在政府修了山路,直接到磊子石山下,还配有一个大的停车坪,方便很多了,附近爱好徒步爬山的也就常邀约,来放松。

????磊子石我是第三次来,早几年来过,但是下毛毛雨,没能上到顶,这次天气给力,终于爬到山顶,一览东务山美景。

????从最下面,穿越石头,需要一个多钟头,但是需要切实注意安全,很多人在这摔伤摔断脚的事,时有发生。磊子石险象环生,也是一种挑战和幸福。

????鹰嘴石就去的比较多,从小爬到大,只是这次是直接开车到大石头。

????鹰嘴石是东务山的地标,也是偕乐桥的地标。只要天气好,站在鹰嘴石,可以把偕乐桥、东务山、湘乡金石等地饱收眼底。今天有雾,在山顶呐喊:东务山,我来了。

(七)感受桃花谷,穿越东务山

????东务山桃花谷,至今开展了十一届桃花节了,我是第一次来,还是桃花谢了才来。

????走进桃花谷,还有几株有些桃花。百亩桃花林,各种颜色的桃花,如果盛开时,肯定是很震撼的。前一段桃花时,朋友圈都是晒桃花节的各种场景。

????从鹰嘴石穿越到桃花谷,虽然来得迟,但是依然可以感受节日的盛大,期待有机会来桃花谷沾桃花运,家乡的桃花运或许比外地的更贴心。

(八)温泉灰汤,期待您来

????因为温泉,灰汤盛名远扬。毫不保留地告诉您,灰汤人最骄傲的是,灰汤有几家星级酒店,有华天酒店、紫龙湾酒店、温泉山庄、劳模之家、电力疗养院、金太阳山庄等等。

???灰汤温泉是三大复合温泉之一,养生疗养最佳选择,泉水高达98度,尤其皮肤病等特殊症状,来灰汤泡泡温泉,或许就有惊喜。

???要疗养来灰汤,不仅有高档酒店,普通民宿更是应有尽有。灰汤集镇,当地村名发挥各自优势,开发各种民宿旅馆,学习沿海地区,任君选择,来到灰汤必有合适您的。

???现在交通发达,以往只有宁灰公路,现在有长韶娄高速,灰汤有出口。更有益娄、怀益等高速,横市等地都有出口,修建旅游专线黄灰线等等。

????神水灰汤,欢迎您来体验,千山万水总是爱,灰汤人民最有情,不信您来试试!

(九)美丽紫龙湖,璀璨灰汤城

????我走过增城的挂绿湖,游玩过黄埔的凤凰湖,骑行过知识城的九龙湖,到过白云区的白云湖、海珠区的海珠湖、花都区的花都湖......但是这次我来了灰汤的紫龙湖,自此我就只爱紫龙湖,那种如初恋般刻骨铭心的爱。

????紫龙湖环湖绿道的建设,各种花海的排列。人文地理的展示,历史典故的陈列。尤其那美幻的紫龙大桥,晚上灯光闪烁,吸引好多直播达人聚合分享。

????80后90后钟爱的乌江铁桥撤除后,多少有点遗憾。现在找到了新的寄托,紫龙湖新建一座网红桥,游客来到灰汤,必然要到网红桥打卡留念,莫说我一个灰汤本地人呢。

????紫龙湖周边吸引了很多地产开发商来投资,环境优美,春可赏花冬可泡温泉。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置业。天南地北的乡贤达人,回到家乡也会被这魅力的灰汤震撼,自然而然成为一名新灰汤人。

(十)灰汤夜景,醉人也醉心

????晚上走在灰汤,到处灯光闪烁,你完全感觉不到这是宁乡的一个乡镇,稍不注意,你会以为自己到了市中心,甚至是沿海发达城市。

????乌江一河两岸,灰汤相里,紫龙湖两岸,灰汤老街等等,规划得很好。尤其那灰汤门楼,晚上灯光璀璨,可以和一线城市的门楼媲美。

????偶遇一群散步的阿姨,见我们连连惊叹,拿着手机不停地拍摄,阿姨问,你们是不是很久没回来了。是的,我们太久没回,以至对于自己最亲近的城市过于陌生。因为假日时间有限,匆匆忙忙游览了灰汤,记录下了这些美好的瞬间。

????不管我们走到哪里,离家多远,我们的心始终牵挂着家乡,家乡始终是最亲的。

????东务山下,共情灰汤,让我们每个人拿起手机,为家乡代言,宣传家乡,让身边更多的朋友走近家乡,让家乡更加璀璨光芒。

????旅游何必去远方,家乡风景也醉人。大美灰汤,山水美如画。如果您没来过灰汤,不妨来走走。如果您好久没回家了,下次回来一定记得来感受下家乡美。

????千山万水总是情,神水灰汤欢迎您!

????天南地北游子心,祝愿家乡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作者简介

张奇,宁乡偕乐桥人,广漂一族,您鲜享商城创办人,热爱家乡。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ishizx.com/jssly/2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