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潜明
图/彭明志
编排/莫俊、宋国洪
来源/娄氐镇文史馆
1、毛田不是某个地点的名称
中国清初历史地理、军事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唐朝初期,湘乡县治设在龙城,故湘乡古称龙城。湘乡龙城一说年出版的《湘乡县志》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年),为加强对境西少数民族的控制,县治设龙城”。龙城在什么地方?湘乡人谭凱文先生在“话说湘乡”一文中,推测龙城在现在的双峰县洪山殿镇太平寺附近。
我说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湘乡县的名称由来不是派生于某个地点名称。而大多数行政区的名称,都是首府所驻地点命名的,如娄底市,就是市府驻在娄底镇;株洲市就是市府驻在株洲镇。至于乡镇一级绝大多数都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点的名称。但是毛田却不是,虽然解放前它属于乐善乡第七保轄区范围,保公所在童家大湾。解放后也没有以毛田为名的政府单位名称,只是到了年才建制为毛田乡,乡政府在一个叫先锋的地方,先锋是不是跃进桥附近的一个村子不得而知,但年代,我回老家土地塘茅屋里时,见到毛田乡政府在跃进桥,大概在解放前踏水埠村一带,其侧后是原来的童氏支祠即毛田完小。年毛田乡改为毛田镇,镇政府在以前的分水坳那一带择址新建,完全是在一块处女地上建起來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因此毛田镇也和湘乡市一样,不是以一个地点命名的,而是一个地方命名的,虽然毛田在湘乡市颇有名气,但自古到今就没有一个叫毛田的具体地点,而是相当于乡镇范围的一方地域;这与湘乡市一样,自古到今也没有一个叫湘乡的具体地点,而是相当于县市范围的一方地域。
同治《湘乡县志》毛田塅附近地图
2、毛田这个名称怎么来的
彭明志先生写了“湘乡市毛田镇史沿革”一文,说“相传在涟水中游原有一茅芦洲,面积约两千亩。明清时期,茅芦洲逐渐开垦成农田,人们称其为‘茅田’,后来‘茅田’逐渐演变为毛田”。
我们知道毛田不是指某个地点,而是指相当大的一块田野,是通常所称的“毛田塅里”。“毛田塅里”有一条溪河在已有的地图出版物上是一条无名河。在现在的跃进桥上约五、六百米修建了一个水坝,叫童家坝,在这里我们姑且将这条河称作童家坝河吧,在年的湘乡县地图上,她发源于茶园山,在一个叫“死牛滩”的地方汇入涟水,毛田塅里实质上是童家坝河中下游的一个冲积平原。我在毛田完全小学读书时,毛田塅里南起童家坝,沿西缘经踏水埠、柳家湾、金甲湾、田家湾,北抵刘家坳,折向东缘经石板上、梨子湾、肖家墈上、童家大湾,再回到童家坝。在这个范围内,有两地标性的建筑物:一个是跃进桥,当时是一座杉木搭成的桥,其间的桥墩是有水泥粘结的石灰岩砌成的,那时称洋灰泥,应该是毛田最先的水泥建筑物,桥旁侧有一块称蚂蝗形的草地,其上建了一座高七、八米高的石塔,专门烧字纸,称惜字炉,据说这个蚂蝗形隨水涨而增高,其它农田遭洪水淹没,它却依然矗立;另一个在金甲湾前的河旁大道边,有一座高20米左右的石塔,说是镇洪水的。此外毛田塅里的刘家坳和肖家墈上是当时啇业中心,开有肉食南货及药铺,只是刘家坳的逐渐衰落,肖家墈上的敦大裕越来越兴旺,直到解放。
毛田塅里有我毛田完小的的老师和同班同学:柳家湾有老师童榜开,童立福、童爱莲(后来她去四川读中学和大学,是位高知女姓),金甲湾有老师曽本畏,田家湾有曾鹤生,刘家坳有周正初(后来读初师,教数学,爱好雕刻,现在是小有名气的金石家)、谢桂吾(新彊退休高知),石板上有谢东明,肖家墈上有童时容(后来到长沙升中学,我在二中,她大概在四中,还见过一次,她应是一位高知女姓),童家大湾有童实秋(聋子,去年去世了)。现在和我有联系的只有周正初,其余同学除童爱莲外,都比我大,如健在都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了,我想他们的后人肯定在,如果有幸看到这篇文章时,请与他父亲,或祖父说,他们的这个老同学,我想念他们。
如果说毛田塅里这个冲积平原是涟水中游的茅芦洲还是说得过去的;但如果将茅芦洲理解为涟水的洲滩就说不过去了。看起来毛田塅里的形成与童家坝河更密切。古人逐水而居,毛田的先民在童家坝河两岸肥沃土地开垦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规律。没有童家坝河就不会有毛田塅里肥沃的冲积土,就不会有毛田先人的开垦。因此童家坝河是毛田人的母亲河,只是她自童家坝以下为水府庙水库淹没,毛田塅里也淹到水下。
感谢后来人,毛田塅里没有了,但这古老的毛田名字还在,她不仅包括原来的毛田塅里那块水域,而且在其周边扩大。现在的毛田镇范围比原毛田大多小我不知道,但是一个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欣欣向荣的毛田成为了湘乡市西缘的重镇;同时是湘中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娄底市的紧邻或其市郊,有非常优越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毛田人就在娄底市发展,很多人干的不错,本来就地域关系讲,娄底原就是湘乡的,说是湘乡人也可,说是娄底人亦可。譬如我见到娄底老乡,就说是娄底人,我母亲是娄底的;见到湘乡老乡,就说是湘乡人,我父亲是湘乡的。
童家坝附近风景
3、以毛田话为中心的湘乡话“难能可贵”
谭凯文先生在“话说湘乡”中着重讲了湘乡方言是湘乡奇特之最,据语言学家考证:湘乡话属于古殷语系,重鼻音,是中国方言中最难懂,最难学的方言,流行于以毛田为中心,公里为半径的老湘乡范围内,即现在的湘乡市、双峰县、涟源市和娄星区。还认为湘乡方言不但包括老湘乡,还包括韶山,指出毛主席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有浓厚的湘乡腔,如将“中”说成“东”,“国”说成“刮”,只有湘乡人才将“中国”说成“东刮”;还指出毛主席诗词中也用了湘乡话,如“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齐声唤”在这里有很快的意思,湘乡话的“一声喊”就是很快,“前头”更是湘乡话表达前面的意思。
“邛俺”可说是湘乡人代称,“邛俺”就是“我”或“我们”。“邛俺”似牛叫的声音,于是有了“长沙里手湘潭漂,湘乡邛俺做牛叫”。外地人以“邛俺做牛叫”来奚落湘乡人,我十来岁来长沙,即使到现在,常常有人用“邛俺做牛叫”或恶意或善意来取笑我。其实“长沙里手”是说长沙人“天上的事全知,地下的事晓得一半”,湘乡人称这种人是“狗卵天师”不着边;“湘潭漂”是说湘潭人能说会道,“水上点得灯,死人讲的活”;湘乡人是牛,很好啊,牛是老实、勤劳的代名词,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难学难懂奇特之最的湘乡方言,为什么是以“毛田为中心”呢?恐怕毛田话的“难能可贵”,说话有如此之魅力的毛田人也讲不清。
跃进桥风光
4、毛田的学校
清末民初毛田人能读得起书的人,是在“私塾”读“老书”。“私塾”是有学问的人,一般称为先生的办的教书的地方,一个先生教几个或十來个学生,一间厅屋摆几张桌子就可以了。教学内容从《三字经》开始,即现在的所谓“国学”,先生的主要任多就是讲解课文,学生的功课就是背书、写字、命题作文。字写不好、背不出书、作文不通,轻则罚跪,重则打手板。当时毛田塅里有多少“私塾”无从考究了,但在现在的跃进桥原毛田乡政府那个地方,有个叫罗滩里的村子,村中一位満腹经倫的童保元先生,就办了一个私塾,我的父亲就是保元先生的学生。
毛田塅里童姓是一个大姓,按《童氏族谱》童一寿是毛田童氏一世祖,为祭祀祖先,后人在童家大湾建起了“寿公享堂”,又在梨子湾建起了“童氏享堂”。
自进入民国以来,倡办新学之风日起,毛田绅士生于光绪13年(年)的童涵清先生与族中耆绅首创育英、储才两所初级小学,分别设童家大湾寿公享堂和梨子湾童氏享堂。民国13年(年)他与堂兄忠愚等人,选童家大湾扩建校舎,将育英、储才两校合併,取名南城学校,两年后增设高小,成为一所完全小学。
民国二十九年(年)童姓选择柳家湾上首大嘉里山麓建“童氏支祠”。年建成,共三进两横,除上下大厅、左右横厅、戏台外,计地房18间,楼房4间。支祠峻工后就按初小、高小办学要求准备器材和聘请老师,年就将在与童氏支祠童家坝河一河之隔的童家大湾的南城学校,迁入了童氏支祠。整个祠堂除了上大厅正面墙上安有列祖列宗牌位的“神龛”外,平时用帘遮住,其余全为学校用房,入校学生除童姓外,还有其它各姓。
南城学校迁入童氏支祠后仍保持原名,原南城学校创办者之一童涵清先生任乐善乡乡长,任内争得湘乡县政府批准,南城学校改名为乐善乡第二中心学校,简称“乐中二校”。
乐中二校办学经费有三个来源:其一是湘乡县府拨的教育经费,是很少的一部分;其二是童氏支祠的族田收租及各族的常年学租,这是大部;其三是有钱人的捐赠。
南城学校,后来改名的乐中二校是解放前培养毛田知识分子的摇篮,在历史可圈可点的有三点:
一是校址选址的前瞻性。南城学校的前身是童家大湾和梨子湾的育英和储才小学。梨子湾可说是毛田塅里居中地带,对毛田塅里的学生有利,选址人涵清先生是梨子湾人,选址梨子湾名正言顺,可他却选在童家大湾。这个校址大大扩宽了生源。乐中二校,后来的毛田完小的学生最远处北达刘家坳,东南到竹元,南到石洞和勤家,西南到乌石庙的小山。从这些地方的学生來读书也就走路个多钟头,如若设在梨子湾,南边和西边的学生就读不成了。
二是资助家贫的童姓子弟上学,例如居住在柳家湾的童榜开是贫苦子弟,自幼聪慧,但无钱上学。乐中二校就用童氏支祠学租供他读书,他毕业后留校当教工,自已刻苦自学,学校破格让其教初小进入教师队伍。毛田《童氏族谱》在评价童氏支词时,认为“既敬宗睦族,又启智育才,使莘莘学子大受其益”。榜开老师成为当年为人敬重的教书先生,印证了使“莘莘学子大受其益”的童氏支祠之功德。
三是掩护地下共产党员。年乐中二校地下共产党员的反对国民党的活动很活跃,有人向涵清先生检举某某是共产党员,涵清先生倒斥他少管闲事。有一位共产党员童东初老师,乡政府要抓他,当时的校长童维松知道后即刻告之要他躲僻而逃过一刼。解放后东初老师成了谷水学区负责人,维松校长受难时,他安排了维松校长还只有十六岁的初中生儿子去教小学,虽然后来受了不少磨难,但改革开放后來成了中学校长。
年解放后,乐中二校更名为毛田完全小学,简称“毛田完小”,后增设初中部,改名毛田附中,继而又改名芬水中学。为何要改为芬水中学,至今我也不明白。毛田完小始于年的育英、储才两初级小学的合併,而当时距学校至少有三、四华里有一个芬水坳的地方,那时那里没有学校,到解放时也沒有学校,芬水坳青少年都到毛田完小读书,这个完全与毛田完小不搭界的芬水坳,何况芬水只是毛田镇的一个地名,却将毛田历史上悠久的最初的新型学校以“芬水”命名,总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俗话说,名不正就言不顺,言不顺亊难成。
南城学校、后来的乐中二校、解放后的毛田完小是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年代培养知识分子的摇篮。毛田人不应该忘记在毛田历史上创办这所新学校的如涵清先生等老一代的毛田人,掩护过地下党活动的维松校长。他们受历史的局限做过对人民不利的亊情,但他们办学使莘莘学子大受其益的功德永存。
芬水中学
5、近代毛田人
指年到年,在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抗日战争时期、近代工业萌芽时期三个阶段,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有一定贡献的毛田人。
(1)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
童级高,毛田人,同治六年()率农民反抗清朝苛捐起义,在田家湾、乌石庙、石洞、竹园、土地坳活动,不久为清兵消灭。在我老家茅屋里后肖古冲山上,有石块垒砌的山寨,我小时候还看到过一!些残迹。
罗长裿(—),竹园人,清朝为驻藏大臣左参赞,为维持西藏安定和防止英国侵略立下功勋,后被谋杀。
罗辀重(—),白鹭湾人,青年时在美哥倫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回国后捐田办学,建陶龛学校,以“血性”为校训。“血性”者,要求教师有磨血、呕血、耗尽心血的决心;要求学生忠诚老实,不撒谎,肯认错,不推诿,见义勇为,做表里如一热血青年。
曾少儒(—),毛田人,年青时积极参加第一次囯内革命的工农运动,“马日亊变”后遭搜查,妻受囚禁,被迫离开湘乡。抗日时参加“抗敌后援会湘乡战时工作团”,同时执教湘乡中学及湘乡一女中,解放后任湘乡一中校长,擅长数学,有“曾数学”之称。
陈一诚(—),竹园人,第一次囯内革命时期入共产党,组织农民协会。年参加新四军,解放后任上海市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年病逝于上海,骨灰运回湘乡,撒在涟水。
(2)抗日战争时期
抗战时期,毛田未被日军侵佔,毛田人除支援湘乡的抗战外,主要是在国民革命军服役的军人在各个抗日战场保卫国家。由于国人的家乡观念比较強烈,如有人在外谋亊有成,就会有家乡人投奔。我的姑爷爷李炎光虽然不是毛田人,但是近邻涧山人,算是毛田的女婿,他从北伐时一士兵升到国民政府军需署中将司长,主管军队军需工作。于是不少童姓毛田人投奔他,故在毛田有一批国民革命军的军需官,官阶从少将到上尉,个别为士兵。这批人大都参加了八年抗日战争。因李炎光信奉三民主义,赞成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政策,故他很崇敬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在年国共重庆和谈时,两次邀请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到寓所叙谈国是。当蔣介石破坏和谈发动内战时,56岁正当年怒而离职回到湘乡涧山老家。受他的影响除童正先去台湾外,其余都在年和年离开军队回毛田,去实现耕者有其田当起农民來。这批人有:
童正先,梨子湾人,少将,年去台湾。
童涵清,梨子湾人,上校,较早离开军队,为毛田乡绅,南城学校创办人。
童六醉,茅屋里人,上校,年回乡务农。
童雪夫,黄家冲人,中校,年回乡务农。
童克明,黄家冲人,中校,和一个江淅人妻子全家年回乡务农。
童克家,黄家冲人,少校,和一个河南人妻子全家年回乡务农。
童保珍,茅屋里人,上尉,年回湘乡务农,改革开放后参加黄埔同学会。
陈耀凣,观摩沖人,上尉,年回湘乡务农。
童雪福,梨子湾人,上尉,年回湘乡务农。
他们之中除童正先外,都有房屋田产收地租,土改时都划为地主。在他们的一生中,最有意义是参加了抗日战争,但由于是军需官,不上前线。因此虽然毛田人在外当官的不少,但没有一个战死沙场。他们之中大都参加了两年左右的解放战争,成了蒋政权的帮凶,又是地主分子,解放后都不同程度被专政,生者直到年才摘帽成为公民,但他们都拥护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为台湾回归祖国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3)近代工业萌牙时期
解放前毛田人学技术在外做技术工.作的人,他们是:
童文蔚,黄甲沖人,年北伐军攻克长沙,新政为发展创立了湖南地质调查所,他是11位创所人之一,负责总务文书工作,一直工作到该所改制为湖南地质局后,直到退休。在解放初期介紹了一批毛田人到地质队工作,其中童家大湾童必成,后来成为湖南水文工程地质队队长,黄甲冲童梅斌成为江西某地质队队长。
童六中,茅屋里人,国民政府中央航空测量学校毕业,为我国首批航测人员,解放后任广东省测绘大队总工程师。
童仲实,梨子湾人,学机械,解放后在长沙机床厂工作。。
童清兵,菖莆圹人,学电器,解放后调长沙电器厂工作。
童梦宣,踏水埠人,学机械,解放后在某地质队任工程师。
童龙荪。梨子湾人,学水利,解放后在水利部门工作,是解放初期修淮河工程的技术骨干。
毛田赶集
毛田惜字塔
湘乡毛田家园
『只做你喜闻乐见的内容』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