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nb.ifeng.com/a/20190527/7447319_0.shtml“太感谢了!外面下暴雨、屋里漏小雨,要不是你及时赶到,我们就危险了。近日,家住津市市襄阳街街道古大同社区老果园区12组的王大秀奶奶,握住刘东的手感激地说道。刘东是襄阳街街道应急办主任。自年从部队转业至街道工作以来,他扎根一线27年,以受灾群众满意为标准,从灾前防、灾中守、灾后救发力,增强辖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一方平安。防汛救灾抢在前今年6月,湖南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及大风天气,津市市襄阳街街道受影响严重,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较高,考验着基层应急管理干部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水平。襄阳街街道的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在古大同社区老果园区。此地南北宽约米,地形狭长,山势陡峭,平均海拔高度米,山坡下一条依山村道贯通居民住宅区。加之此地属于泥盆系中黄粉砂地质,干燥状态岩性坚硬,湿水后极易软化,当地群众戏称“晴天一把刀,下雨一团糟”。为做好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刘东带领街道工作人员前往老果园区,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提醒群众注意安全。考虑到险情加剧,街道决定对老果园区王大秀等24户重点户采取紧急避险转移等措施。由于重点户居民大多是住在半山腰或山涧,救援车辆无法直接进入,刘东便和干部、志愿者等通过人力方式,将24户38人背出家,转移到安全区域。暴雨侵袭的一周里,刘东的身影活跃在老果园区角角落落,马不停蹄地开展转移、监测、慰问等工作。他对各处隐患点进行逐个排查,确认地质灾害点没有人员出入、没有土石松动现象,安排专人在隐患点值守,进行不间断巡查,并在附近张贴警示标语。今年以来,刘东组织和参与转移古大同社区、阳由社区等社区重点住户60余户次。“从我到街道以来,还没有出现一例自然灾害导致人员伤亡的案例。”刘东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工作。从门外汉到应急老兵,刘东一直秉持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风。“各类规章制度纷繁复杂,我就用在笔记本上抄录重点知识的‘笨办法’,走到哪带到哪学到哪,利用零碎时间及时回顾学习。”他深知,应急管理工作综合性很强,只有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多年来,刘东认真学习《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等规章制度,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为应急管理事业贡献力量。为更好地承担责任和使命,刘东凡事抢在前干在前,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传帮带,一起干“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在刘东看来,预先防范比事后救助效果更好,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是关键所在。年,古大同社区老果园区平垸行洪移民后,现有73户余人,大多居住在依山而建的陡坡地带,居住场所狭窄,人车活动频繁,地质条件很差,汛期极易发生山洪地质灾害,是湖南省挂牌的滑坡群地质灾害隐患点。这里居民平均年纪70多岁,多为留守老人,不是听力差就是视力不好,沟通极为不便。“想要增强他们的灾害预防意识实在是太困难。”面对困难,刘东选择迎难而上,努力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召集灾害信息员开会碰头,群策群力想出了“金点子”:制作人性化的防灾减灾救灾小卡片及宣传册,通过入户上门一对一贴心讲解的方式,带上一些生活物资,既送温暖又搞宣传,一举两得。在具体落实中,刘东带领大家分工合作,一组人负责针对老果园区山洪滑坡的地质灾害设计宣传卡片,卡片上不仅包含了滑坡引起灾害的原理及风险,也包括了应急流程、灾害逃生路线,应急联络人员、联系电话,可谓是“一卡在手、安心无忧”。另一组人则是负责采购应急物资、生活用品,为居民送温暖。就这样,在刘东的带领下,灾害信息员一次次入户到居民家中定点宣传,切实增强老果园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灾前预防宣传的成功让刘东备受鼓舞。他按照集约高效原则,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将现有各类信息员资源整合,建成以街居“两委”干部为主,党员、志愿者、巡河员、护林员等为辅的覆盖全面、专兼结合的灾害信息网格队伍,实行包组包户,并依托政务会议系统,建立了应急指挥平台,通过应急广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ishizx.com/jssly/2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