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考证,孟姜女故事流传地域有四个据点:陕西、湖南、山东和江苏。其中陕西和湖南,早在明朝曾历任工部和礼部尚书的澧州人李如圭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
李如圭考证他的家乡即澧州盛传孟姜女的故事,有一千多年历史。孟姜女是澧州女子,嫁给范喜良,不久丈夫就被拉夫修长城。姜女在嘉山山顶一块巨石旁边北望,等待丈夫回来。久等不归,不惧险远,万里寻夫。后来巨石还在,称望夫台;台旁边的小竹竹叶破碎如线,传说是姜女望夫时用针刺划而成,变成竹类新的品种。山下是澧江,就是现在的虎渡河,有石头四块,每块一尺见方,光明可照,相传为姜女登山望夫前梳洗的镜子,称为“姜女镜石”。李如圭在明正德年间(—)任监察都御史时在家养病,就想建祠表彰,但只知道姜女从澧州出发寻夫,结果如何不清楚。
嘉靖辛卯()年秋天,李如圭在延绥赈灾后“致仕归里”,回澧州,途经陕西同官县,知道孟姜女果然到了长城,并且找到了范郎的骸骨。背负骸骨往南走,行至延安府的宜君县,口渴,找不到茶,哭泣,悲声感动神灵,地泉涌出,供她解渴,当地人称此为“哭泉”。孟姜女是走到同官后累死的。李如圭说当地人纪念孟姜女,凿石为祠,将喜良和姜女夫妇骸骨各雕塑为像,供人祭祀;有传说姜女曾寄宿的洞穴中,能见到姜女绾髻的荆钗;此外,还有历代诗文碑刻。但是,同官人也有遗憾,他们不知道姜女是澧州人,从澧州而来。
李如圭回到澧州后,就与知州汪倬商量修贞节祠,工程进行中湖广巡抚林大辂来澧州视察,不仅赞成这项文化工程,而且要求扩大规模,在祠中塑像,并且邀请李如圭作序,民间活动变成政府行为。贞女祠建成时间是明嘉靖甲午年()夏天。又过了两年,即丙申年(),李如圭总领治理河道,路过汴梁,就是今天的开封。他虽然政务繁忙,还是要求祥符知县派人到澧州,摹印祠里的诗文碑刻,与自己在同官所得资料合在一处进行研究,一是为他写《贞节祠记》做准备,从而使孟姜女传说完备:二是行文同官,通报澧州情况,要求他们也学澧州,“刻石记其事,及修理祠垣,以时祀享。”
李如圭在《贞节祠记》中谈到他在延安府等地所见,即祠庙和碑刻;也有“同官所载”文句,估计是地方志乘,究竟是什么书没说。近来我在网上不仅看见有新出土的宜君县哭泉祠碑,而且还读到黄卫平先生《新发现的元代孟姜女哭泉史料》一文,估计这些曾经被李如圭所看到,而且被他利用,从而把两地孟姜女故事贯穿起来。
先看宜君县新发现的明代孟姜女哭泉祠碑。年8月,在宜君县哭泉林场场部所在地南侧在修建场房时,出土一通石碑,经县文物管理所专家鉴定,此石碑通高厘米,宽72厘米,厚18厘米,圆首方趺,为明弘治十年(公元年),由明监察御史后调任延安府太守的李延寿路过宜君哭泉时撰书,孔秀镌刻的重修孟姜女哭泉祠碑记。修祠和立碑时间距李如圭途经此地仅34年,李如圭应该看到了。该碑记录了孟姜女哭泉祠以及孟姜女千里赴长城为夫送寒衣并携夫骨过此地一哭天地震动,地涌出泉水的感人故事,并附题二首。
以哭名泉更有祠,孟姜此事古今奇。
客程历尽风霜苦,妇道无亏天地知。
香骨人随尘共化,芳名留与日俱驰。
偶从父老询遗迹,驻马挥毫为赋诗。
自送寒衣厚斫天,远从荆楚达秦边。
良心独识纲常重,苦郎应月铁石坚。
死不背夫收朽骨,哀能动地涌清泉。
世间多少淫奔者,宁不含羞过庙前。
作者李延寿,据《延安府志》中记载:弘治八年至弘治十四年,李延寿任延安知府。另据嘉靖《陕西通志》卷二十三载:“李延寿,济南新城人,御史,调延安府。廉明仁恕,百姓留移者众,乃作招抚六章,使人下县歌咏,百姓相踵归业。远近歌曰:‘太守李君,政通神明。欲雨得雨。欲晴得晴。’尝课教耕织,建学正俗,士民仰赖。后升河南右参政。”
再看新发现的哭泉新史料,即金元时长安学者骆天骧在宋人《长安志》的基础上著《类编长安志》,书中关于孟姜女的史料有三处,一处是记载孟姜女回山的,这和《唐书·地理志》、宋代《长安志》相同,另两处都是有关宜君县哭泉镇哭泉的,且从未见前人论及,是新的发现,文中称“新说”。两则史料一则记载在该书的卷六《山水·泉渠》部分:
新说曰,哭泉,在宜君山。杞梁妻孟姜女负夫骨,哭不止,有泉涌出,水作哭声,号曰哭泉。左山诗曰:
一脉寒泉凛且清, 涓涓犹是哭(夫)声。 长城费尽生民力, 千载惟成节妇名。
另一则在卷八《山陵冢墓·纪异》中:
哭泉,新说曰,在坊州宜君县。世传杞梁筑长城不回,其妻孟姜与夫送寒衣。寻夫不见,绕城而哭,日夜不止,城土忽崩,见枯骸。姜啮指出血,誓曰:“是吾夫者,血入骨。”其血果入骨。负骨而归,哭至官君,止宿,哭更甚哀,忽有泉涌出,其水声音如哭,号曰哭泉,至今犹在。商左山行台陕西,经过题诗曰:
人间有大伦,爰自夫妇始, 刚柔若乾坤,动止亦如此。 两姓以义合,两义路人耳。 孟姜杞梁妻,贞节世无比。 从夫知有天,无天有遄死。 一心心不移,恸哭哭不止。 城土为之崩,泉涌出地底。 至诚人能尽,应感存是礼。 世衰恩义薄,对面若千里。 胡为贫家妇,慕嫁富家子, 富家恨嫁晚,贫家已为耻, 狡谋功蛊惑,巧笑藏险, 静者复主动,亦鲜不及矣。 此泉宜君山,长城余旧址, 叹息无古人,哭声如在耳, 会当悲烈妇,闺人作模轨, 陵谷有变更,不竭哭泉水。
两则史料还收录了当时诗人商左山的两首诗,也填补了元代孟姜女诗咏的空白。作者商左山,名挺,字孟卿,号左山老人,和元代大诗人元好问是好朋友,元初为东平行台幕府,后累迁枢密副史(相当于副宰相)。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