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翊武,原名保襄,是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出生于一八八五年,家居澧县城内。五岁时,发蒙于本城著名学者周宣生、晏开甲执教的“澧南书屋”,读王船山书后,遂萌发民族主义思想,少年时在津市结识杨道罄等人,过从甚密,常在一起议论国家民族大事,对清廷腐败深为不满。(杨道罄后赴日学习,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蒋为了追求救国真理,于一八九八年赴长沙进时务学堂,因感愤时事,立志改革,加入陈其殷所创之自立党,参与变法图强活动。庚子之后,见外患日亟,曾提出“中国欲图自强,首当倾覆清廷,建立新政府”政治主张,影响极大。后因时务学堂解散,蒋遂离长返回澧县,继续去母校攻读。
年,毕业于澧县高等小学。当时正值各府、州、县生员会试,应考学子甚众,唯独蒋不以科举为进身之阶,据不与考。次年考入常德西路师范学堂,他洞察时势,矢志革命,断发辫,改装束,以示反清之决心。此时因与宋教仁谋划策应华兴会之长沙起义,被校方除名。自此与唐克徵、刘复基等奔走于沅、湘间,招纳会党,传播排满复汉革命思想,发展成员数百人,设机关于常德袛园寺。逾年,参与马福益洪江起义,事败赴沪,进上海中国公学,与杨卓霸组织竞业学会,创办《竞业旬报》宣传民主革命,为同盟会苏、沪总机关主要任事者之一。年与禹之谟公葬姚宏业、陈天华二烈士,鼓动学潮,并拟在湘发动起义,未发事泄,间道至上海,因参与并策应萍、浏、醴大暴动,被两江总督端方侦悉,乃往来于长江上下游,广交爱国志士,以清吏侦缉日紧,遂退居湖南,时清廷推行伪立宪,蒋恐其会起到抵制革命作用,乃于年秋赴武汉,与詹大悲等创办《商务报》,为汉口报界革命之先锋,旋投身新军。一九一一年,主持群治学社、振武学社,并担任文学社社长,以研究学校相号召,一面开展革命宣传,一面作军事联络,文学社以《大江报》为言论机关,鼓吹暴动,吸收彭楚藩、刘复基、相宏胜以及浏阳焦达峰等为社员,通过各标营代表掌握新军武装,拥众五千人,是为武汉革命力量之原动力。
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黄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蒋在武汉任湖北新军四十一标标代表。九月二十四日,根据当时革命形势的需要,武汉文学社与共进会经过多次协商,公推蒋翊武为武昌起义总指挥,共进会领导孙武为参谋长,设起义军总指挥部于武昌小潮街八十五号文学社总机关内,规定十月六日起义,以南湖炮队发炮为信号,后因故延缓起义。十月九日下午得悉汉口机关被破坏,蒋当机立断,以总指挥名义发布紧急命令,决定即时发难。十月十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各省迅速响应,纷纷宣告脱离清政府而独立,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在此以前,蒋曾派员赴各省活动,推动并促成了其中一些省份的光复,同时,并策动和支持了武昌外围的京山、襄阳、汉川、宜昌、黄冈、麻城等地之反正,在参与军政局谋略处机要,筹组十二个军政分局以及对整个军事部署等,均发挥了巨大组织领导作用。及到武汉战争发生,他以防御史身份亲临前线督军作战,后黄兴到汉,蒋改任军理部长兼顾问官,有力地配合并支持黄所指挥的阳夏之役。清军大举逼汉,汉阳失守,黄兴出走上海,武汉情势万分危急,蒋以督军继任战时总司令(后改为吴兆麟),司令部设武昌洪山宝通寺,布置簰州至青山的防御线,以防守武昌,竭尽职能,局势得以转危为安。停战后,因受黎元洪、孙武等排挤去职,改任驻汉招抚使,开诚布公,招降北卒,清军几为之解体。
南北和议成,蒋长湖北军务部,未几引疾去,将《文学社》并入《同盟会》,创办《民心报》,恢复《大江报》,坚持革命,抨击时弊,积极开展对篡夺革命果实者的斗争,领导了举世闻名的武昌群英会暴动。临时政府北迁,袁世凯窃据大总统最高职位,特召武汉首义诸杰入京,袁妄图拉拢蒋翊武委为高等军事顾问,进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蒋大义凛然,坚决不就。居京数月,绝不涉足政府,以示不受羁縻,唯关心稽勋局事,受聘为名誉审议,“张方事件”发生后,他当面向袁提出抗议,并与宋教仁谋以政治手段遏制袁世凯窃国野心,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蒋被举为参议,出任汉口交通部长,发起创刊《民国日报》,接办《震旦民报》,资助《自由日报》与《教育杂志》,并创办江汉大学,致力于党务建设与文化战线斗争,“宋案”发生后,他发起广泛社会抗议运动,力主讨伐。受孙中山、黄兴之命,与季雨霖等筹组“改进团”、“公民讨贼团”等,社秘密机关于武汉三镇,倒黎(元洪)讨袁(世凯)。
一九一三年,在湖北发起多次武装斗争,实为“二次革命”之前奏。鄂事失败,他于七月返湘策动并领导湖南独立,出任讨袁军总司令兼鄂、豫招抚使,督师岳州,发表宣言,联络东南各省共同讨贼,具体制定了“取荆、襄,捣武汉,进窥河、洛”的庞大用兵计划,首拟攻取荆、襄,开一出路,遂调动澧州、常德一带军队进击荆属石首、公安诸县,并亲自来津澧督师,后因谭延闿勾结黎元洪,阻截破坏,湖南独立失败,蒋被通缉,乃愤而奔赴广西运动军队以图再举,不幸于入桂途中在全州为巡防营统领秦步衢所获,蒋于狱中对敌人进行顽强斗争,并赋诗明志,袁世凯对蒋恨之入骨,电令陆荣廷就地枪决,十月九日在桂林丽泽门外从容就义,时年不足二十九岁。
蒋翊武为民主革命献出宝贵青春,浩气长存,义薄云天,国人感其致力革命,卓著功勋,特在桂林丽泽门外就义处立碑纪念,碑身正面刻有《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下署“孙文敬题”。现已列为广西重点保护文物。烈士故乡澧县渡口镇创办有翊武中学,藉以表达人民对烈士永远崇敬和怀念。
来源:津市文史资料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