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津市市资讯
津市市古人
津市市新闻
津市市旅游
津市市小吃
津市市地理

津市文史资料津市上海老同兴酱园

津市上海老同兴酱园

津市上海老同兴酱园,创办于一九四一年春季,原是常德上海老同兴酱园派蔡斌源来津市办起来的,主产酱油酱菜和醋,兼售南杂商品,加入南货业同业公会。

上海老同兴酱园开创于湖北沙市,是几个浙江绍兴人挂出上海老同兴酱园的招牌,生产酱油酱菜,兼营绍兴老酒。酱油是绍兴历史上有名的三缸之一(即酱缸、酒缸、染缸),采用绍兴传统工艺生产的酱油质量好,销路广。

抗日时期,国都西迁,南京失守,武汉沦陷,沙市危急,沙市上海老同兴酱园为避免空袭,决定疏散物资迁移内地,经理汤志轩带一班人向西转移,经宜昌进四川,沿途在宜昌、巴东、万县、涪陵、重庆、泸州、成都,每到一地就开业营生。另一路由监理许松龄付理仆庆忠带一批人向西南来常德、沅陵、贵阳、长沙、衡阳、桂林、昆明等地开业营生。他们每到一地就落地生根,生意兴隆,主要是他们采用绍兴传统制酱工艺,生产的酱油质量好、色味美、价格低,群众欢喜,所以上海老同兴酱园就这样遍地开花。抗日胜利后都在原地生根外,又向武汉、南昌、上海等地发展。

常德上海老同兴酱园是堵茂堂任经理,后来堵去贵阳开设上海老同兴不能回常德,经理由徐恒昌担任,长沙大火后省府西迁沅陵时期,徐恒昌去沅陵办上海老同兴不能回常德,经理由蔡斌源担任。沙市、宜昌沦陷时期,沅澧一带盐的来路被切断,盐的来源紧张,这对酱园是极大的威胁,当时津市出现盐商云集,经三斗坪转运盐,津市成了川盐的集散地,这时在常德的许松龄带两个人来津市观察市场情况,看到津市人口猛增,市场十分繁荣,盐商和运输队五万多人。同时认识两个同乡人,一个是税所的鲍所长,一个是张锐全先生,介绍了津市情况,并说津市群众爱吃上海酱油。回常德商议之后,派蔡斌源来创办津市上海老同兴酱园,决定以常德股东为股东不另增股东,常德沅陵津市三家一体,每年在常德结算盈亏,由仆庆忠负责总经理(包括沙市),许松龄负责长沙到昆明一线总管理。解放后于五零年津市上海老同兴为工商登清理资金按比例与常德分开独立核算。

蔡斌源初来津市只有三个人,一个主管业务兼进货,一个营业兼管账,一个榨油兼做饭。开始运来两船酱胚和必要工具,一到津市首先拜访两个同乡人鲍所长和张锐全先生,经他们帮助在祁家巷夹街张福生租来一间房屋立足开业,酱油是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开始供应市场,生意很兴隆,以业养业,销路逐渐扩大,就着手建园工作,在太子庙河街买来一块空地建房,又买来五十只缸,增加五个人,形成一个酱园正式开业。日本投降后的四六年初,蔡斌源回常德恢复常德上海老同兴酱园时,张和标接任津市上海老同兴经理。

津市上海老同兴酱园的业务特点:以服务迎顾客,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需要服务。酱油本身就是广大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大部分顾客是零售,生意小,顾客多,一分二分不嫌少,小票烂票都来卖酱油,营业员一天到晚为顾客打酱油,还要代客洗瓶子,清理小票烂票忙个不停。大一点的顾主送货上门,生意越做越好。日本投降后一度人口还乡生意清淡,就在新码头设门市部,在澧县丁公桥设分店补充业务保持营业收入。经营方针以质量争市场。产品讲究质量,采用绍兴酱油的传统工艺制作,色味美,群众欢喜吃,秤足一斤有一斤二两。业务由小到大,由另售到批发,由本地推销到外地,向东到安乡、南县、华容,向西到澧县、石门、慈利、大庸、桑植,向北到湖北公安、松滋各县,都欢喜津市上海老同兴酱油。

企业发展也很快,由三个人发展到二十多个人,开始清一色浙江人后来增添本地人,开始从常德运酱胚来津市榨油卖,由一部榨发展到三部榨,全部在津市制作,不再从常德运酱胚来了,三部榨一天可出二千多斤酱油。酱油品有太油、双油、顶油、二油四种,贴金鸡牌商标的酱油也有四种:虾子酱油、味精酱油、麻茹油、原汁酱油,金鸡牌虾子酱油风行一时。一九四三年每斤销售价:太油四角八、双油三角二、顶油一角六、二油一角,批发七折。达官富商吃太油双油,上等馆子送顶油和二油,普通饮食店送二油,刘聋子粉馆每天送一百五十斤顶油。

解放前后,津市上海老同兴酱园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一些贡献:一是津市新华工厂地下党组织在津市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老同兴以同乡关系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二是听党的话:津市刚解放带头使用人民币,活跃市场经济;三是响应政府号召,扩大经营,繁荣市场;四是津市解放后头三年,每年上缴税款一万五千元,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来源:津市文史资料(第四辑)

蔡斌源张和标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可以治愈的么
北京到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ishizx.com/jssxc/1748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