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老爷们大家好,这是我的第二篇圣地巡礼日记(第一篇:《从扫盲到实景,这可能是史上最走心的你的名字圣地巡礼制霸指南》),巡礼的作品为京都动画公司年出品,俗称“京吹”的TV动画《吹响吧!上低音号》(《響け!ユーフォニアム》)。
相比在掀起过一阵观影热潮的《你的名字》,京吹这类偏“宅”向的动画无疑在知名度和传播力上都要小众很多,之所以会选择这一条“朝圣”路线,除了对作品本身的喜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名鼎鼎的京都动画恰好就位于京吹的取景地——京都府宇治市境内。
说起宇治市的城市印象,不少妹子钟爱有加的“宇治抹茶”就是这座位于京都南部的城市的特产。作为“日本三大茶”之一的宇治茶的主要产地,宇治街边鳞次栉比的茶铺一路飘散着浓郁的茶香,中村藤吉、伊藤久右卫门、上林春松、福寿园等老字号制茶企业设有不少面向游客开放的工场和茶馆,不仅是茶叶,从和果子、巧克力、冰淇淋到拉面、咖喱、章鱼烧,这里几乎一切食物都与青绿色的抹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宇治还是日本古典文学代表作《源氏物语》的重要故事舞台,紫式部笔下平安时代的宫廷风华,加上平等院等历史文化遗产的润泽,更给这座宁静的小城平添了几分雍容的华贵气息。
而作为《吹响吧!上低音号》的制作方、日本动画业界的扛把子,京都动画的大名在ACG文化圈中可谓是如雷贯耳、妇孺皆知。从《全金属狂潮》、《凉宫春日的忧郁》、《CLANNAD》到《轻音少女》、《冰菓》、《Fr!》,青春校园题材一直是以小清新风格著称的“京阿尼”的看家本领,抛开起伏不定的剧本质量不谈,其一贯美型讨巧的人设水平与精良细腻到近乎走火入魔的作画质量堪称是二次元的工业光魔,誉为2D动画视觉艺术的顶级标杆、行业巨擘并不为过。而《吹响吧!上低音号》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我心目中青春校园题材的TV动画在叙事和美术上的双重巅峰,也是京都动画十多年以来凝聚了自身风格的集大成者——关于作品本身的一些杂谈,我留到正文中再详细解读。
关于这篇圣地巡礼日记,另外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
一是巡礼的地点基本是以15年的第一季动画为参照原型,第二季因为场景大同小异,所以涉及较少。
二是京都动画在这部作品中延续了“照搬照抄”的老传统,几乎将小半个宇治市直接复刻到了画布上。由于场景分布异常密集且数量繁多,加之这次行程安排太过紧凑,所以不少地方因为时间原因没能涉足,留下了不少遗憾,而部分重复次数较多的场景也选取了少量代表性的镜头。
三是除了巡礼记录,我在这篇日记中也加入了不少自己对于作品粗浅的理解与感想,也算是半篇迟来的影评。
那么,先奉上所有动画与实景的对比图:
下面是正文部分。
目录
1:行前准备
2:《壊せ!次元の壁》——巡礼之旅
2.1:宇治市文化中心
2.2:京都府立山城综合运动公园(太阳之丘)
2.3:宇治桥及周边
2.4:宇治神社
2.5:朝雾桥东侧
2.6:京都府立菟道高等学校
2.7:京阪六地藏站
2.8:大吉山(登山道、展望台)
2.9:井川用水机场前
2.10:羽户山第3儿童公园
2.11:あじろぎの道
2.12:观流桥
2.13:JR宇治站
2.14:京阪宇治站
2.15:京阪黄檗站
2.16:宇治市观光中心
3:京都动画本社探访
4:京阪电车×《吹响吧!上低音号》联动
5:番外杂谈
5.1:一座城市的“京吹”情缘
5.2:回归初心的“上低音号”
5.3:鼓励人“走出去”的圣地巡礼
1:行前准备
关于圣地巡礼的一些基本的行前准备,我在上一篇的第一部分中已经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多再赘述。不过有不太看动画的朋友曾经问过我,说很好奇这些地方是怎么找到的,其实圣地巡礼作为日本“宅”文化中为数不多的与现实世界的链接纽带,日本网友制作的攻略和周边本子一样是非常丰富细致的。这次我主要参考的就是一个名为“ぶらり聖地巡礼の旅”的著名圣地巡礼情报网站,其中分集数和场所网罗了大部分的取景点,而且这个网站涵盖了京都动画几乎所有TV动画作品的巡礼攻略,有需求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
同时,该网站和宇治市官方也联合推出了《吹响吧!上低音号》舞台探访地图供巡礼者免费使用,分为宇治市街和京都府广域地区两张,分别详细地标注了市内和府内的所有圣地,细致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为应对宇治市内场景密集繁多的情况,这次我事先将动画中的截图打印了出来,根据场景分类整好并一直随身携带着,事实证明这样做确实比到了目的地后再临时掏出手机比对照片方便效率了不少。
虽然在准备工作上费了不少工夫,但用双手将动画与现实重合的一瞬间,那种打破次元之壁的喜悦与成就感却是无法替代的。
2:《壊せ!次元の壁》——巡礼之旅
和《你的名字》横跨了小半个东日本不同,《吹响吧!上低音号》中除了打了个酱油的京都市外,动画中出现的绝大部分场景都集中在小小的宇治市内。作为小说的改编动画,由宝岛社文库出版的原作小说的作者——武田绫乃就是土生土长的宇治人,其笔下故事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自然都刻上了家乡的烙印,因此动画中包括建筑、风景、活动在内的种种元素有如此强烈的既视感也就不足为奇了。好比在《Mincraft》里仿造了真实的宇治市一般,京都动画的画师们并不是“参照”、而是像摄像机一样在二次元中彻底“还原”了现实世界的场景,所以每当举起相机拍摄时,我都恍惚间有种久美子和丽奈会在下一秒走进视野里的错觉——这种亦真亦幻的沉浸感,正是圣地巡礼带给人最大的满足与喜悦。
2.1:宇治市文化中心
第十一集中,丽奈和香织为争夺比赛中的小号Solo位进行了二次选拔,选拔的场所是宇治市的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的外景:
选拔前,头号迷妹优子和部长晴香分别在后门和香织见了面,顺便立了一波flag:
这一集中的二次选拔,正式给丽奈与香织两拨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画上了句号。香织算是剧中最苦逼的角色,在吹奏部勤勤恳恳三年,一年级的比赛时资历尚浅,二年级因为羽翼未丰以及内部矛盾被迫让位,熬到三年级终于有机会大施拳脚时,却被半路杀出的后浪直接拍死在了沙滩上。两人的小号独奏结束后,当被泷老师明确询问“你想担任独奏吗”,此刻香织的内心想必经历了一番极为矛盾的挣扎:在技不如人的事实面前,是“合情”地抓住这根最后的稻草,还是“合理”地为团队做出最好的选择,对于一名胸无城府的少女而言,这种两难的抉择实在太过揪心。
顷刻的沉默后,这位吹奏部的女神似乎长舒一口气般,恢复了往日温柔沉稳的语气缓缓说道,“不,我不能担任”。在将高中三年最后的独奏机会拱手让给后辈时,也代表着自己用坦然接受的方式解开了心结——最后一集的比赛中,香织对独奏中的丽奈投去的眼神,便已说明了一切。
对于香织的选择,我并不认为是出于高尚情怀的自我牺牲,诚如明日香所言,香织是自知实力不如丽奈的,但这并非来源于对夺走自己地位的后起之秀的嫉妒或不满,而是因为无法认同三年以来碌碌无为的自己,所以才选择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去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释然的答案。
青春不禁代表着热血、欢笑和感动,也有苦涩、不甘和泪水,通过对香织、晴香、葵、夏纪等形形色色的配角的刻画与塑造,使得吹奏部的青春物语变得更加饱满与真实,这也是《吹响吧!上低音号》的一大亮点所在。
2.2:京都府立山城综合运动公园(太阳之丘)
第五集中,北宇治吹奏部参加了京都府各所学校集体参加的固定活动SunrisFstival,这段边行进边演奏的花式表演配上养眼的制服,构成了第一季的第一个小高潮。
其中,集合与表演的室外场地是位于宇治市南部丘陵地带、与城阳市交界处的的京都府立山城综合运动公园,别名太阳之丘。
另外,从宇治市区到文化中心,再到太阳之丘这一段路都是丧心病狂的上坡,像我一样打算骑行的老铁请做好心理准备。从正门往里走一段路,就可以找到剧中各个学校吹奏部集合和出发的场地——陆上竞技场。
作为动画中的演奏场地,太阳之丘是个集市民公园与运动场于一体的大型运动公园,整体规模相当大,公园绿地、运动场、足球场、棒球场、健身房一应俱全,第二季中福利泳装回的游泳馆也在其中。恰逢周末下午,公园里人声鼎沸,不少学生都在运动场上挥洒青春的汗水,也少不了席地而坐观赏樱花的普通市民。因为这种运动公园几乎没有游客的身影,所以是个近距离接触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好机会。
动画中出现的陆上竞技场这天刚好在举行运动会,成群结队的中学生在场地里奔跑与呐喊,因此也就没有走到场地中,加上这个运动公园相当地大,步行起来颇费时间,所以只拍了这一张全景照。
动画中的这段小高潮既是北宇治吹奏部渡劫成功的转折点,也是久美子重获新生的分水岭。在演奏前与昔日好友梓对话后,久美子恍然发觉自己不仅挥别了初中的黑历史,也正式从新学期的迷茫中解放了出来,真正踏上了高中的崭新生活;最后少女带着脸颊的汗珠仰望天空的一幕,配上清爽干净的蓝天白云作为背景,也是在前半段中我最喜欢的镜头之一。
2.3:宇治桥及周边
和京都的鸭川一样,宇治也被一条南北向的宇治川分为东西两个区域,横跨宇治川的主要桥梁就是宇治桥,也是主角们上学与放学路上经常会经过的区域。
桥西侧的紫式部像,宇治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桥的中部:
桥西侧的路口,在第二集中久美子和葵分别时出现,旁边就是人声鼎沸的商店街和平等院表参道:
平等院表参道前的大鸟居:
第八集的祭典之夜:
除了西侧路口,京阪宇治站前的东侧路口在第五集中有不少精彩的夜景戏份,包括那一发迷倒众生的撩发杀。
2.4:宇治神社
神社算是动画和日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建筑之一,大概是混合了古典、浪漫与神秘气息的缘故,故而许多作品中都会讲标志性的神社作为承载重要剧情的场景。《你的名字》中,泷与三叶在东京相遇的须贺神社作为命运的邂逅舞台,完全是偶然的、非日常的。而京吹中出现的神社所展现的则是日常的一面,即作为主角们生活的一部分自然地融入背景之中,不会留给人太深刻的印象,但却也是烘托剧情必不可少的调味料。
动画中,宇治川东岸的宇治神社出场频率并不高。第一集里泷升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神社里:
第七集中,小葵退出吹奏部前的雨天,久美子在水手舍前躲雨:
祭典和浴衣则是神社的标配:
神社内部,规模不大,卖御守和写朱印的地方也挺冷清。
买了个绘马,在有限的空间里安利了一番京吹:
另外宇治神社后面还有一座宇治上神社,是京都地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第八集中丽奈问久美子“刚才的神社和这个神社你喜欢哪个”,并坦言“我喜欢这个,因为给人以成熟的感觉”,指的就是后面的宇治上神社(宇治神社表示躺枪)。
动画中类似的外景不少都集中在风景秀丽的宇治川两岸,一般都是主角在放学后促膝长谈的场所,虽然往往不会发生什么重要剧情,但却是描绘和体现高中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舞台。
2.5:朝雾桥东侧
朝雾桥是宇治川南部连接橘岛和东岸的主要桥梁之一,东侧就是宇治神社的入口,附近的河边景观是不少日常戏份的发生地。
桥头的指路牌:
通往宇治站的河边道路:
第四集中,久美子与秀一放学后坐在石阶上促膝长谈:
然后被路过的丽奈一阵狂怼:
京吹中,类似这些细碎的城市景观不在少数,从草木、山川等自然景观到街道、车站、神社等建筑,动画中出现的外景数量要远远多于同类型的日常校园系作品,几乎和学校教室内的戏份平分秋色。对于靠一笔一画完成的2D手绘动画来说,在大量的外景上所花费的工作量是我们作为观众难以估量的。尤其是在作画上以精细考究而著称的京都动画,抛开一些画风特立独行的作品不谈,其在每一帧美轮美奂的画面中所投入的心血,比起以唯美和细节著称的“壁纸狂魔”新海诚也毫不逊色。
2.6:京都府立菟道高等学校
动画中主角们所在的高中——“京都府立北宇治高等学校”的原型,是位于宇治市区东北的京都府立菟(音同兔)道高等学校。拜动画的取景地所赐,这所默默无闻的菟道高校一下子成为了巡礼者纷至沓来的圣地,Googl地图里的地点评论也是清一色的“京吹赛高”,也不知道学校里的吹奏部成员们在看动画时作何感想。
另外,原作者武田绫乃就读的高中并非是这所菟道高校,而是京都市的京都府立嵯峨野高等学校,小说中人物与故事的原型也是取材于自己在母校的亲身经历。当然实际创作中不可能让主人公从宇治跑到京都去上学,所以这所家乡的高中就成为了天选之校。
菟道高校的位置离车站都很远,但是从京阪宇治站坐公交车可以直达:
下车后往右走50米,就可以看到学校的正门:
和动画中校门、电线杆、教学楼、樱花树的位置都一模一样:
第一集中的入学式:
动画中,大概有一半的剧情都发生在学校和教室里,但是日本的学校都是严禁入内,所以只能在门口观望一番。
校门口的自动贩卖机上也贴着京吹的宣传图片:
虽然是下午两三点,但是仍有三三两两刚来学校的学生,虽然我很想问你们随便旷课都大丈夫的吗。不过跟江之电站前的镰仓高校一样,学生们大概也对举着相机的巡礼者见怪不怪了吧。
2.7:京阪六地藏站
动画中,久美子一行往返学校利用的交通线路是京阪电车的京阪宇治线,一共有八个站,而出现最多的车站有三个:宇治站、黄檗站和六地藏站,经常在黄昏时作为回家的上下车地点出现。
值得一提的,从现实中菟道高校的位置出发,最近的黄檗站也有2公里以上的距离,不过放学之后和朋友边聊天边走路回家也在情理之中,但六地藏站离学校远的就有些不合常理(近5公里),经常从这里上车回家着实有些匪夷所思。
因此有人认为,“北宇治高等学校”虽然是以菟道高校为设定原型,但是在动画中所处的位置应该在现实中“东宇治高等学校”附近,从地图上的距离来看,这样的解释无疑要合理很多。
六地藏站主要在第一集和第三集出现。第一集中,三人放学时等红绿灯的站前人行横道:
第三集,同样的地方,但色调变成了黄昏:
站外:
月台:
月台的通道口:
京吹在我的心目中是一部给画面效果分也不为过的TV动画,要说其在美术上所呈现出的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黄昏场景出现频率非常高,在光线的运用和色调的渲染上令人如痴如醉,对营造氛围、烘托剧情功不可没。
第二集最后久美子与小葵在河边对谈的那一幕,当第一次看到黄昏下一草一木的律动与湖面的粼粼波光时,饶是有《冰菓》珠玉在前,那股不食人间烟火的美依旧让我感到一阵由衷的惊艳与震撼,也不禁为京都动画在作画与细节上近乎“病态”的匠人精神所叹服。
2.8:大吉山(登山道、展望台)
京吹第一季开播后,在热度上一直算是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神来之笔般的第八话《祭典三角》横空出世,一声平地惊雷炸穿病入膏“黄”之声此起彼伏的大小论坛,方才让京都动画伴着文艺气息爆表的“祭典之夜”一同封神。
关于这段全剧中最美妙、最撩人的桥段,我无意用自己贫乏苍白的词汇去形容它在感官上给人带来的那种难以言喻的美感。我只能这样评价,人们对于一名创作者最高的肯定无非就是,只有XX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或者是一看见某种象征就会不自觉地想,这一定就是XX的杰作。从“独一无二”的角度来说,即便有人能在叙事与美术上超越京阿尼的水准,但是那股子与生俱来、让人神魂颠倒的艺术气质,却是所有人都望尘莫及的存在。
这一段到底出色在哪里?我举两个例子试着解释一番:
一处是改动过的台词。路上有这么一段对白:“脚不疼吗?”;“疼,但是我并不讨厌这种感觉”;“……总觉得听着好色情”。对久美子的这句挑逗性的吐槽,原作中丽奈的回应是,“……あほちゃ?”(傻吗?),而动画中则变成了一句充满遐想空间的“変態”(变态)。
一处是对文字进行图像化处理的情节。原文中“麗奈の手が伸びる。白い指が、久美子の頬を滑っていく。”(丽奈伸出纤纤玉手,雪白的手指从久美子的脸颊上滑落)这句扁平的文字描述,在京阿尼的生花妙笔下,变成了摄人心魄的一段“撩唇杀”:
几分钟的时间内,通过几句台词加几个动作,就把高坂丽奈高冷的面具尽数剥落——在这种氛围的诠释与美感的演绎上,京都动画的画师们无疑就是教科书般的典范。
祭典当晚,久美子与丽奈攀登的大吉山就位于宇治神社的后方,从山脚到半山腰的展望台有一公里多的山路,而且都是布满细小石子的缓坡。当亲身体验过这段登山路后,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穿着高跟鞋的丽奈会把脚后跟磨出血,以及那句“祭典的日子来爬山这种傻事,其他人是不会做的吧”,因为就算在旅游旺季,我这一路上山都没见着一个鬼影,更别说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祭典之夜了。
带着这样的心情来到展望台,本以为可以独享宇治的夜色时,却万万没想到居然已经有三三两两的游客聚集在凉亭周围,让我颇感意外:
在等待夜幕降临的过程中,陆续有跟我一样的背包客挂着“竟然已经有这么多人”的诧异表情来到展望台,看来大吉山的夜景还是有些人气的:
比起动画中的盛夏,四月初的山顶仍夹带着些许微凉,随着华灯初上,夜色下的宇治在夜樱的枝杈间缓缓铺开:
祭典之夜那熟悉的凉亭、台阶与栏杆,恰如久美子所形容的“仿佛深陷其中、此刻就算殒命也在所不惜”一般,令人兴奋难耐,又如痴如醉:
当流转过千万遍的舞台映入眼帘,脑海中情不自禁地回放着那的璀璨的灯火、闪烁的瞳孔、夏日的裸足、撩人的对白、随风飘扬的纯白裙裾、若即若离的温热眼神,以及在那首《愛を見つけた場所》的旋律中融化在朦胧夜色下的少女背影,一切都显得如此迷离而又真实。
对于一名旅行者而言,大概没有什么比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只属于自己的那抹绝美风景更为令人喜悦的事情。我想,无论是圣地巡礼的意义,以及旅行的真正价值,大抵都不过如此吧。
2.9:井川用水机场前
宇治川西岸的代表性景点,第一、二、六、八、十二集都出现过,但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段刚好在进行河床的大规模施工,附近风景如画的河畔景观全部化作乌有,算是这次巡礼最糟心的地方。
第一集中久美子和秀一相遇的长凳,在樱花季分分钟让人少女心爆炸:
2.10:羽户山第3儿童公园
菟道高校对面的儿童公园,成员放学后经常来的地方。
因为有家长带着孩子在公园里,所以就没有多拍。
2.11:あじろぎの道
第一话开头久美子初入高中时走过的一段小路,和井川用水机场一样位于河岸边的あじろぎの道,漫舞的樱花的与粉色的大地同样美到窒息:
现实中的樱花虽然数量没有动画中那么多,但是清晨一路散步依旧令人神清气爽:
2.12:观流桥
宇治川南侧的桥梁,短暂地出现在丽奈的回忆中。
因为刚好位于支流汇入宇治川的位置,所以被冠以观流桥之名,站在桥上就可以看到脚下的急流。
2.13:JR宇治站
JR线是游客从京都和奈良往返宇治的主要线路,位于宇治桥的西侧,但是JR线在动画里不是学生上下学的常用线路,所以只在第八集的祭典之夜作为集合地点出现过。
2.14:京阪宇治站
京阪宇治线的起始站,紧挨着宇治桥的东侧桥头,也是距离久美子家最近的车站。
第二季中久美子和丽奈放学回家的场景。
2.15:京阪黄檗站
久美子一行放学回家的另一个主要车站,规模比宇治站及六地藏站小很多,属于典型的私铁小站。
2.16:宇治市观光中心
观光中心基本是日本每个城市的标配,虽然不是动画中出现过的圣地,但宇治市的观光中心专门为京吹开辟了一块留言角供巡礼者们互相交流,这也算是日本旅游业重视旅行体验的优良传统了。
观光中心内的大展板和留言角,去的时候正好有两名小哥在留言:
作者武田绫乃签名的海报:
坐下来一翻,工作人员很有爱地特意将乐谱本作为留言本,写完的留言本已经塞满了整整一抽屉,经我之手启用的已经是第二十五本了:
“桌子和椅子是菟道高校的学生们用过的‘圣物’哟”:
翻看来自五湖四海的巡礼者的留言与祝福,依旧让人感到由衷的温暖:
老规矩,承包半页纸:
来宇治市巡礼的朋友,别忘了最后来这里留个言。
3.京都动画本社探访
在日本,绝大多数的动画公司都集中在东京或者周边地区,原因也很简单,可以享受到首都圈内的丰富资源,也便于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但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全日本就有这么两只离群索居的“闲云野鹤”,一家是位于北陆地区富山县南砺市的P.A.WORKS,另一家就是坐落在京都府宇治市的京都动画。无独有偶的是,这两家都是以制作清新治愈的青春题材动画而见长的行业翘楚,两者凭借唯美考究的作画在中日两国都有大量的粉丝,也是我最心仪的一对老司机。
顺便吐槽一下,这两朵奇葩虽然看着偏僻,但离新干线都很近,在东京也都有办事处,但对于一般游客来说,京都动画因为离京都站只有二十分钟车程故而也十分便捷,但P.A.WORKS的位置就有些充满恶意了。北陆地区(福井县、石川县、富山县)在日本人眼里都算是比较冷门的旅游地,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人迹罕至的地区,去年我在金泽时本打算去顺路朝圣一番,但是碍于花在交通上的时间还是作罢。
关于京都动画公司的本社,之前在网上也看到过不少图片,抛开位置不谈,公司“大楼”的尊容着实有些寒碜。约莫是吸取了某些翻车的老司机盖楼盖破产的教训,从JR或者京阪的木幡站下车,便能看到一幢与显赫的名声极不相符的黄色小洋楼矗立在冷清的街边,对于将京阿尼奉若神明的京蜜来说看着不免有些落魄:
大楼玄关、外墙和橱窗里的海报:
大名鼎鼎的“株式会社京都アニメーション”(KyotoAnimation),昵称“京阿尼”就是从简称“京アニ”音译而来:
作为Staff的办公区域,这幢楼是不向公众开放的,不过百米开外就有京都动画的另一幢办公楼,这里有面向游客开放的周边商店——KyoaniDoShop!,里面贩售各种动画的周边产品,可以说是京蜜们的天堂了:
进门一看,十几平米的小商店已经挤满了不少游客,除了能听到熟悉的日语和中文外,还有不少老外的身影,世界大同果然得靠萌和爱:
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周边。这里的商品由京都动画旗下的子公司AnimationDo负责生产销售,除了文件夹、明信片、T恤这些小商品外,还有漫画、画集、设定集等官方资料,主要以近两年的人气作品为主:
店内的扭蛋机:右下角有熟悉的大号君:
正在放送的1月番《紫罗兰永恒花园》的宣传看板。说句题外话,京紫是京阿尼的作品中我看过的最无聊的一部,不是难看,只是单纯无聊地让人昏昏欲睡,简直无法想象这和令人笑岔气的《日常》是出自同一家公司之手。
商店的圆桌上摆着熟悉的留言簿,比起游客中心里的京吹主题留言簿,这里中文的比例大幅度增加,野生大触的各种速写也是争奇斗艳。从一页页情怀满满的“感谢京阿尼”的共鸣中,可以感受到那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京阿尼给所有人带来的温暖与感动:
在我的留言上方,是一位东京大学的国内粉丝,也许在字里行间萍水相逢我们正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但对于一部作品发自肺腑的喜爱却是心有戚戚焉:
对于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的旅行者而言,这些熟悉的陌生人留下的笔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红线。从去年的《你的名字》到今年的《吹响吧!上低音号》,每次翻阅一沓沓的感言并留下自己的祝福时,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旅行,而是在与天南地北的人们共同分享并传递着世间最通俗与真挚的语言。
纵使素未谋面,亦能心心相印——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化”能为这个世界带来的力量吧。
4.京阪电车×《吹响吧!上低音号》联动
在日本旅行时,经常能看到两个非常能反映日本文化特色的汉字词汇,一个是“限定”,另一个则是“連動”(联动)。限定顾名思义,像樱花季就能买到的各种粉色系的限定产品,而联动则可分为行业内的联动与跨行业的联动,前者多见于游戏等领域的厂商在内容上的合作,后者的脑洞就比较大了,像国内的麦当劳和肯德基经常和一些大IP合作推出赠品就是一种联动,这里所说的京阪电车与《吹响吧!上低音号》的联动也是不同行业间进行内容合作的一例。
京阪电气铁道是日本关西地区的一家铁道企业,主要线路有京都市内的京阪本线、从京都到大津的京津线、纵贯大津市南北的石山坂本线、连接京都与宇治的宇治线等。京吹中,久美子一行上下学利用的交通线路就是京阪电车的宇治线,既然动画可以为地方旅游业和铁道公司做一波间接宣传,那么地方政府和铁道公司再与IP开展内容联动自然也是双赢局面了。
京阪电车之前就与京都动画开展过数次《吹响吧!上低音号》的联动,这次事先在白癜风如何根治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