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湖南经典导游词》
(张家界)
各位朋友,经过3小时的车程,我们即将抵达此行的目的地——张家界。刚才有朋友问我“小X,你是张家界本地人吗?”我可是正宗的土生土长的张家界人。为尽地主之谊,小X在这里为大家演唱一首《我的张家界》。不过还请大家先鼓掌,后欣赏。
哦哩亚那喂哦哩也罗衣也衣也呢喂哦哩亚那喂哦哩也罗衣也衣也呢喂一山的石头一山的树哎一山的云彩一山雾哎一山流泉挂飞瀑罗一山的花香醉鸟语嘞一山明月照清风哎一山阳光哺万物哎一山明月照清风哎一山阳光哺万物一山山歌一山的舞哎一山的唢呐一山鼓哎一山木叶吹恋曲罗一山的竹篓背日出嘞一山美酒贮千年哎一山神话传万古哎一山美酒贮千年哎一山神话传万古我的张家界哎美丽的张家界哎土家人就在这里住哎我的张家界哎神奇的张家界哎神仙也就在这里住这里住哎我的张家界哎美丽的张家界哎土家人就在这里住哎我的张家界哎神奇的张家界哎神仙也就在这里住这里住哎我的张家界哎美丽的张家界哎土家人就在这里住哎我的张家界哎神奇的张家界哎神仙也就在这里住这里住哎
谢谢大家热情的掌声。张家界市地处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是湖南省西北部一个正在开发、建设的以发展旅游为特征的新兴省辖地级市。
张家界市所在地原名大庸。年国家批准建立了地级大庸市,因“大庸”之名远不及境内所辖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一一张家界的知名度高,年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全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总人口万,总面积平方公里,市府设永定区。
张家界因相传汉代留侯张良墓葬于此而得名。本世纪50年代,当地政府在张家界建国营林场。70年代末,张家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奇观被世人发现,得以开发。年国家计委行文,将林场所属范围定名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与一脉相连的索溪峪、天子山两大自然保护区组成世界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武陵源”三个字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中“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以物外起田园”。最早由著名画家黄永玉提议将这片美丽、神奇的景区命名为“武陵源”,以示“世外桃源”之意。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此地时,欣然题笔,写下“武陵源”三个大字。年成立大庸(现更名张家界)地级市时,特设武陵源县级行政区,方圆平方公里。
武陵源境内岩溶地貌发达,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发育更为世界罕见。年10月,国务院公布武陵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年12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将武陵源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内外专家、学者赞誉武陵源是“大自然的迷宫”和不可思议的“地球纪念物”。《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技术评价报告》中指出:“武陵源在风景上可以和美国西部的几个国家森林公园及纪念物相比。武陵源具有不可否定的自然美。因为它拥有壮丽而参差不齐的石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
除武陵源核心景区外,张家界市还有桑植县的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亚洲第一大洞九天洞、贺龙元帅故乡洪家关、永定区的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茅岩河漂流、“江南名刹”普光禅寺等自然、人文景观。
张家界市还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71.3%。张家界市少数民族,从吃穿住行到婚丧嫁娶,从生儿育女,到娱乐活动,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最具土家族特色的“吊脚楼”、“摆手舞”、“哭嫁”和“抢床”习俗。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他们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今天,在湘西的龙山、张家界永定区的王家坪等地还可以见到原汁原味的土家吊脚楼。
土家族有一种优美、古老的舞蹈——摆手舞。这种舞蹈,一般从每年的正月初三跳到十七日止。在这段日子里,每天夜间都敲锣打鼓,男女穿着盛装聚集在摆手堂前,欢快地跳舞唱歌,并且一连十多天不间断,热闹非凡,是土家族盛大的节日。摆手舞的主要动作是在走路与弯腰时,摆动同边手。因为摆得多,所以称“摆手舞”。形式与内容主要是模拟挖地、播种、薅包谷草、摘包谷或者是在田里插秧、扮谷、晒谷等多项农事活动,也有表现打猎或渔猎活动的。有些地方的小摆手舞也有表现吹木叶、接新娘等生活内容的。
土家婚俗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哭嫁了。土家姑娘有的未出嫁前两个月就开始哭了,长的两个月,短的也有十天半个月。哭嫁,不仅是一种离别感情的倾诉,同时也是一种聪明才智的显露。对一个姑娘来说,会不会“哭嫁”,哭得如何,对她的名声、身价都是很有影响的。哭嫁还有哭嫁歌呢,内容有哭爹娘、哭姐妹、哭哥嫂、辞祖宗的,也有骂媒人的。小X是男孩子,不用学哭嫁的,在这里,我选一段与大家共赏:(哭爹娘)我的疼儿的爹哩,我的疼儿的娘呵!今天的日子嘛,要分开来要分离,叫儿若样想得开?叫儿若样舍得离?我牙龄没定根,怎样离双亲?我的头发没长长,怎样离爹娘?
土家婚俗中还有一项比较有意思的,那就是“抢床”。新娘下轿,来到红烛高照的堂屋里,由“礼官”呼喊拜堂,先拜天地,后拜双亲,再夫妻对拜,拜毕即入洞房。入洞房时新娘新郎都要抢坐床,据说谁先坐床,即由谁来当家。
进入张家界城区,大家请看我们永定大道两边的广告牌“把微笑留下,把土家妹带回家”,各位帅哥可不要误会,它的本来意思是,“把微笑留下,把土家妹特产带回家”,土家妹特产是我市最有影响力的土特产品牌。张家界最富盛名的土特产可以概括为“三宝一绝”,即葛根粉、蕨根粉、岩耳和杜仲。葛根粉是纯天然绿色生态食品,解暑、醒酒,能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蕨是一种野生豆科植物,以张家界野生蕨根为原料,运用土家工艺精制而成。本品含有丰富的蕨根素、生物碱、蛋白质、铁、锌、钙等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速溶降脂。岩耳,又名石耳,生长在武陵源景区砂岩绝壁上。《永定县志》载:“岩耳系民间珍品,食中佳肴,并有去热清火滋补之功能。和肉作羹或炖鸡,味道鲜美”。古代列为贡品。“采石耳者以长绳一头束腰,一头绾铁钉,陷石罅中渐移,遇上下亦如之”,故石耳极是珍贵。杜仲是我国特有树种,树皮入药,有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在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在中国湖南西部有一片罕见的石英砂岩大峰林带,她就是举世闻名的自然遗产——张家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朵艺术奇葩——军声粘贴画,又称为土家粘贴画。军声砂石画是利用天然彩石、植物等不褪色的天然材料粘贴而成的一种世界首创的新画种,由于绘画材料来源于自然,所以有“绿色画种”、“环保画种”的美誉。他的作品吸收了张家界奇丽的自然之美,结合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们湖南,军声粘贴画与湘绣齐名呢!现在也成了张家界人馈赠嘉宾的首选礼品。
各位朋友:
大家中午好!这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张家界奇美的自然风光,今天,我们要踏上新的游程,去探寻湘西的神秘,领略梦回故里的凤凰古城。从张家界出发,经永顺,过吉首,到凤凰,约需3小时的车程。愿我们此次的湘西、凤凰之旅带给大家的是永远美好的回忆。
(澧水、茅岩河漂流、张罗公路)在我们右边是张家界的母亲河——澧水,澧水源于桑植县北部的八大公山,东流经永顺、永定、慈利、石门、临澧及澧县等县市,在常德津市小渡口入洞庭湖。干流全长公里,流域面积1.84万平方公里。在茅岩河上流有段被誉为“百里画廊”的茅岩河,茅岩河山青水秀,风光如画,峡谷幽深,滩多浪多,飞瀑流泉,真可谓:“不是三峡,胜似三峡”。漂流段位于茅岩河平湖游的下游,距张家界市城西32公里,漂流水程28公里,落差66米,有惊无险的河滩共55个。茅岩河漂流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和最安全的旅游漂流项目,是张家界“山、水、洞”旅游精品项目中最富刺激的项目。与浪共舞,一漂难忘,驾橡皮舟沿茅岩河漂流而下,群山叠翠,峡谷生辉,滩多浪急,过险滩、打水仗、对山歌、品野味、饮清泉,与浪共舞,有惊无险,在历尽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后,那种惬意,简直妙不可言。
我们的旅游车正行驶在张罗公路上,这是吉首至张家界的二级公路,吉罗段已于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张罗公路东接张家界市区甘溪桥,西至古丈罗依溪大桥,全长91.42公里,设计标准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加快湖南西北部开发的重点工程。张罗公路于年2月开工建设,年底建成通车。张罗公路的建成大大缩短了张家界通往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的行车距离和时间,原来需要绕行永顺、保靖、花垣约6个小时的行车时间缩短了近一半。张罗公路的建成也使湖南省各市州都实现了高等级公路连接,对于加快湖南西部开发,促进湘西旅游经济的腾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教唱山歌)张家界民歌浩如烟海,丰富多彩,门类繁多,分劳动歌、生活歌、时政歌、历史叙事歌、山歌、情歌、丧歌、寿歌、摇篮歌、宗教祭祀歌、上梁歌、哭嫁歌及各种民间小调等。尤以山歌传播最广。民歌曲调十分丰富,各地唱法不一,桑植民歌较成系统,已唱出湖南,唱出国门。年11月23日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了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山歌多为即兴演唱,也有固定歌词。各位朋友到时在苗家做客可是要喝拦门酒,对山歌的哟。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跟我学唱几首土家山歌吧!
(王村、王村大桥、猛洞河漂流)各位朋友,大家应该看过刘晓庆、姜文主演的《芙蓉镇》吧,你们对电影中长长的的青石板路和独具民族特色的吊脚楼还有印象吗?当时的拍摄地可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这就是湘西永顺县境内的王村。王村是一个具有两千年历史的湘西古镇,它坐落在地势险要的酉水北岸,汉代为酉阳县城,又是“楚蜀通津”要道,由于拥有舟楫之便,五代十国时,彭氏土司王小朝廷建于此,这里便成为湘西历代土司王的盘踞之地,故名王村。土司王后来迁都到老司城,实行“蛮不出峒,汉不入境”的禁令,使得该地区长期与世隔绝,延缓了其发展进程。王村自此以后虽不再是土司王府所在地,但是因其处于交通咽喉处,成为湘西四大名镇之一,是湘西北的物质集散地。“改土归流”之后,王村是永顺对外交通的唯一码头,是全县乃至湘西大部分地区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王村的繁华达到鼎盛时期。当时人称“小南京”。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著名导演谢晋在这里拍摄了电影《芙蓉镇》,随着该影片的出名,王村也被誉为“芙蓉镇”。现在外面很多人只知“芙蓉镇”而不知“王村”之名了呢。
大家请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右看,在河的不远处,顺着山势,坐落一座古香古色的山寨,那就是王村,即芙蓉镇了。从凤凰返回的时候,如果有时间,我们一起去实地领略王村的风采怎样?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可是湘西第一桥——永顺县王村特大桥。王村特大桥是湖南省西部开发重点工程张罗公路建设中的重点工程之一,由湖南省交通勘察设计院设计,省路桥集团总公司承建,为中承式钢管拱混凝土大桥。桥长.5米(含引桥),桥宽12米,单孔净跨米,设计最大洪水位.7米,通航水位米,总造价余万元。它横跨猛洞河,对接永顺王村镇与古丈河西镇。
猛洞河属于酉水的一段,如诗如画的酉水河有湘鄂渝边区“小桂林”的美称。酉水古称白河,因为河水清洌,水浅之处,水底白色卵石玛瑙般清晰可见,故由此得名。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对酉水河进行过详尽的描述。酉水河发源于湖北省宣恩县,流经湖北省宣恩具、来凤县,重庆市酉阳县、秀山县,湖南省龙山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和沅陵等县,于沅陵县沅陵镇汇入沅水。
在它上游便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漂流,猛洞河漂流全长47公里,最精彩处位于哈妮宫至牛路河段,长约17公里。该景区两岸多为原始次森林,葱葱郁郁,水流湍急,碧绿清亮,有十里绝壁,十里瀑泉,十里画卷,十里洞天的美誉。其中有急流险滩处,大小瀑布20处。漂流,穿急流,越险滩,闯狭谷,捕激浪,有惊无险,回味无穷。特别是哈妮宫、三角岩、鸡笼门、遇仙峡(捏土)、阎王滩、落水坑、等景点,无不令人叫绝观止。在猛洞河有一句话,猛洞河漂流让男人湿足,让女人湿身,有时间的话,大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这种畅快淋漓的感觉!相信猛洞河是不会让男人女人们失望的!
(古丈)我们已进入古丈县境内。古丈因治城设古丈坪而得名。古丈坪原为古仗坪。《古丈坪厅志》记述道:“译其命名之意,古则居今追昔之辞,仗则两军对敌之号,坪则王道平平,履道坦坦之谓也。……后仗作丈,取均田丈地意。”古丈是个小县,人口仅有13.69万。但小地方也会出名人呢,大家可能会问了,古丈到底出了什么人呢?
背着《小背篓》从咱们古丈县山窝窝苗家山寨飞得最远的一只金凤凰——宋祖英。对于宋祖英大家可能从报刊杂志影视新闻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些了解,那是雾里看花,越看越花。X导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真真切切的苗家妹子宋祖英。宋祖英年6月7日出生在古丈县岩头寨乡的一个苗家村寨里。整个村寨有多大咧?只有三户人家。她家境清贫,父母亲都是普通的苗家山民。父亲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身体一直不好,每天不停地咳嗽,后来因为无钱医治,在宋祖英12岁那年早早地走了。她的父亲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小裁缝,专门给人家做衣服,闲时也喜欢摆弄一些小乐器,拉拉二胡,吹吹笛子,二胡和笛子都是自己做的,宋祖英每天就在吱呀的二胡声和悠扬的笛声中渡过。宋祖英曾经说过,父亲是他音乐的启蒙老师。可见,父亲对她一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宋祖英一家五口人,她下面还有妹妹弟弟,可能有些朋友知道,她弟弟是聋哑人,因为他小时候得过一种叫百日咳的病,山里赤脚医生不懂,乱下药,结果治成了残疾人,变得又聋又哑。宋祖英成名以后,一直把弟弟带在身边,给予弟弟最好的照料,她的母亲妹妹和继父也一同前往,现在一家人都住在北京。
那么宋祖英到底是怎么样从山沟沟里面走出去的呢?年宋祖英读初三的时候,从古丈县城来了两位老师来学校里面招文工团演员,在一大群孩子中间,招考的两位老师一眼就相中了身材瘦弱长着瓜子脸丹凤眼的宋祖英。当宋祖英一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唱完后,两位老师被她完美的声音一下子征服了,没多久,宋祖英到了古丈文工团。通过不懈的努力,年底,宋祖英从古丈县正式调到自治州歌舞团,没过一年,她又考入了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年毕业。年l0月,由中国音协主办的“金龙杯”全国歌手邀请赛在长沙举行,宋祖英以一首带有苗家风格的《阿哥莫走》夺得大赛的金奖,担任大赛评委的著名音乐教育家金铁霖慧眼识珠,收她为自己的学生,宋祖英得已进入中央民族学院。接着,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宋祖英以一曲《小背篓》而一举成名。通过一系列烩灸人口的歌,比如《小背篓》、《辣妹子》、《好日子》、《爱我中华》等等,宋祖英可谓是家喻户晓,她成名以后并没有忘记生她育她的大湘西,她曾多次回湘西拍摄MTV,并且捐款修建学校、公路等。
湘西古丈还有位著名的男歌唱家,那就是《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何纪光。提到茶叶,咱们湖南最有名的茶有两种,一种是产在岳阳洞庭湖君山岛的君山银针,我们又称其为小平茶,开水冲泡后三落三起,像小平同志的政治人生一样,因而得名。另外一种就是古丈毛尖。大家可以往车子两边看看,那些山头上低矮的呈块状分布就是古丈茶叶的种植基地。到了采茶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都是背着背篓的小阿妹们,车上各位眼镜阿哥可以大饱眼福了。呵呵,和各位开个玩笑。
古丈除了名人名茶外,旅游景点也值得一提呢。一是红石林景区,景区内遍布的红彩奇石造型各异,姿态万千,或依山而立,或拔地而起,古朴秀雅,气势宏伟,身临其境,恍如仙境。更为神奇的是构成红石林景观的石头都会随天气,温度的变化而变换色彩。当地老人说,夏季烈日当空时,漫山遍野都是火红的,红艳艳的一片,十分壮观;阴天,石头都是褐红带紫,到了大雨天,石头又成了黑黢黢的一片。
还有就是坐龙溪风景区,景区与王村(即芙蓉镇)隔河相望。该区以大面积的溶洞群和天然大峡谷为特色;坐龙溪大峡谷全长约米,由风蚀、水蚀长期作用形成。峡谷最深处高差达余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从峡谷两侧山顶下至峡底,森林茂密,古藤缠绕,令人赞叹;而峭壁坡陡路险,崎岖难行,令人心悸。因峡深壁陡,林荫蔽日,谷中很多地方终年难见天日。盛夏至此,亦觉寒气袭人,但也是避暑的胜地。
(酒鬼酒公司)各位朋友,大家闻到一缕缕清香了吗?在我们的右前方,有一排排的厂房,看到了吗?这里就是酒鬼酒的产地。酒鬼酒是以高粱、糯米、小麦为原料,利用武陵山脉振武营金龟山脚下的三眼泉水,充分吸纳民间酿酒工艺、湘泉制酒工艺之精华,融茅台的高温大曲和堆积发酵,取川法浓酒的泥窖续渣增香等众家所长,突破创新后而酿制成的好酒,成为浓香带酱、酱不露头、浓酱清米兼而有之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无上妙品”。
酒鬼酒与一代鬼才黄永玉有极深的渊源呢,是他题写了独一无二的“酒鬼”品名,是他创意设计了大俗大雅、返璞归真的麻袋陶瓶,折射了湘西人民鲜活的人文情感、纯朴无忌的人性本质和崇尚自然的天性,达到知酒者善饮者与“无上之妙品”的绝妙结合,堪称“中华酒史之绝唱”。关于酒瓶的设计,还有个小典故呢。那是黄老为湘泉酒设计酒瓶之后,对企业负责人说,你们再研制一个更高档的酒,我给你们再设计个更好的酒瓶。时间过去了两年,又一个好酒酿造出来了。可黄老没有提到设计酒瓶的事。一次,黄老回到家乡凤凰县城,企业领导成员前去看望他。谈话间,黄老听说酿出了一个比湘泉酒更好的酒,十分高兴,就记起了关于设计酒瓶的承诺,两年来的构思,此时一下子升华了,当即对在坐的客人说,请等一等,我出去一下。说着,他走出门去,在屋后头找着一条麻袋,剪下长形的一角,用麻线加以缝制,成了一条小麻袋,装上泥土,将麻袋的颈口捆扎好,拿到客人面前说,这就是新设计的酒瓶模型,此酒就叫“酒鬼”吧。黄老接着解释了起这名儿的含义,说饮酒的最高境界是成“鬼”,成"鬼"才能享羽化登仙之乐。
(湘西土匪)来到湘西,大家可能对湘西土匪很感兴趣吧。前些年热播的《乌龙山剿匪记》和《湘西剿匪记》让许多游客朋友知道了湘西,张家界刚开发时,很多朋友来后,还问导游,“湘西还有土匪吗?”X导在这里给各位朋友讲讲湘西土匪:
湘西山多、林密、洞深。从军事角度看,这是一个特别适合土匪生存与发展的地方。湘西山不高,却多,一山连着一山。湘西匪患可追溯到宋代,从那时开始,历代政权,对于湘西匪患,基本上是束手无策。清朝末年,土匪已经成为当地一种显赫的职业了。民国期间,湘西土匪发展到了高峰期。当时的国民政府没有办法,请土匪头儿当县长有之,请土匪头儿当国民正规军的营长团长的有之。更有甚的,一个土匪头儿,当了国军正规营长几个月后,感觉没有什么好味道,就带着整个国民正规军的一个营的人与枪,仍然回到湘西老地方当土匪。在湘西,土匪代替了地方政权,他安排山民生产粮食与生产鸦片,他收取税收,他购买更多更好的军火,他控制越来越大的山区地盘。有相当部分土匪已经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他们直接伤害着普通老百姓,影响他们的正常生存。有一个当了国民政府古丈县县长的土匪头目张平,十八岁为匪,什么时候想抢东西时,出门想去谁家抢东西就去抢谁家的东西;什么时候想玩女人时,出门看见谁家的女人就一定去霸占谁家的女人,连自己的亲婶婶都不放过。他的同村乡亲说,这样的事做不得。他二话不说,当天晚上,带上几个人,就把这劝说的乡亲一家人杀光了。“天见张平,日月不明;地见张平,草木不生;水见张平,混浊不清;人见张平,九死一生。”这样的民谣,可足见一斑了。
消灭数百年以来的湘西匪患的任务,便历史性地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的身上了。它是战无不胜的第四野战军中的一支主力部队,它参与过东北的解放战争与华北的解放战争,它攻克过山东济南。它渡过长江,战胜了国民党军在湖南常德的守军,它直入四川,解放了重庆,民国38年9月21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六团,攻占泸溪县城。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奉命进驻湘西,年它回师湘西,对数百年的湘西土匪开战了。
经过一年多的艰巨的,四十七军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许多东北汉子,山东汉子的鲜血,洒落在湘西的山山水水之间。如果以战争的一般规律计,歼敌一万,自损七千的话,解放军战士付出生命数量是相当多的。
为纪念为剿匪而献身的英烈,让后人记住这段不平凡的岁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里建有湘西剿匪胜利纪念馆和湘西剿匪胜利纪念碑。
沈从文先生对湘西土匪,曾这样写道:
“凡是来到湘西的,只要肯用一点时间先认识湘西,了解湘西,对于湘西的一切,就会作另外看法,不至于先入为主感觉可怕了。一般隔靴搔痒者惟以湘西为匪区,作匪又认为苗人最多,最残忍,这即或不是一种有意诬蔑,还是一种误解。殊不知一省政治若领导得人,当权者稍有知识和良心,不至于过分勒索苛刻这类山中平民,他们大多数在现在中国人中,实在还是一种最勤苦、俭朴,能生产而又奉公守法,极其可爱的善良公民。”
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土匪都是罪大恶极的。到年元月15日止,除镇压一批罪大恶极的土匪外,湘西还关押着00名土匪和其他反革命分子。其余约人经集训教育后遣返农村,依靠觉悟好的农民群众共同监督劳动,解决好生活问题,使其安心生产,不再为非作歹。经过一段时间的管制,由农会评议,摘掉其“土匪”的帽子,还其农民的本份。志愿军赴朝作战时,还先后带走余名出身好,罪行轻,并有悔过表现的土匪,有的直接补入部队,有的参加担架队和运队。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大多都有很好的表现,许多人还立了战功,当了干部。在著名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写到的十分惨烈的松骨峰战斗牺的烈士中,就有近一半是湘西去的“土匪”。原47军师政委袁福生曾说过:这些湘西“土匪”特别能打仗,在部队减员较大的情况下,还专门到湘西招了一批“上过山”的“土匪”入朝补充到正规部队中去,使这些人的长处得以充分发挥。
大家知道湘西土匪什么时候完全剿灭的吗?湘西最后两个土匪覃国卿、田大惠在年2月被打猎少年发现,后剿匪总指挥罗斌虎(军分区副司令员、老红军)发动万人围山搜捕,终将他们击毙于一岩洞前的刺丛中。
未完待续
是的,你看到了这里有些变化,想来听我声音的朋友,来喜马拉雅找我吧!
旅游教育出版社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