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人,明代书画家。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是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有“邢张米董”之称,领一时风骚。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
董其昌的山水画,传世不少,如《林和靖诗意图》、《夏木垂阴图》、《秋兴八景册》、《江干三树图》、《山川出云图》、《烟江叠嶂图》等,可以代表他画水墨、青绿山水的作风。他的画,全以笔墨气势取胜,后来的王时敏、八大山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董其昌烟江叠嶂图卷明绢本墨笔纵30.5厘米横.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烟江叠嶂图》系仿北宋王诜的画法而成,以较挺拔之笔勾勒石壁土坡,皴法较少,似有意追求“空勾无皴”之意。而后景皴笔较多,结合层层点染,颇有蓊郁之气,表现出一定的空气感与光线感,看来是运用了一些王诜连勾带染的方法,在董其昌的作品中别有意趣。
董其昌山水图册(之八)明纸本设色纵26.1厘米横1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图册》共九开,绘荒山野岭、烟云疏树、平溪汀渚、房舍孤亭,画面杳无人迹。可见作者追求的是一种萧散、闲静的意境,于用笔则追求秀、雅、拙的文人画风格。此册构图高远、深远兼用,师法董源、巨然、米芾及倪瓒、黄公望诸大家,但又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成功地表现了烟云淡荡、萧远疏秀的江南景色。
董其昌仿古山水图册(之一、之六)明纸本墨笔纵26厘米横25.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仿古山水图》名日仿古,实皆出于己意。每开均有对题,题者一为东万金,一为温汝适。全册十六开均无人物,但题诗却总以拟人或喻人的形式抒写,故这些题诗给后人提供了了解当时文人精神世界的材料。此册用笔较为疏放,间以尖锋作较快速度的运动,灵秀可喜。每开画上均有董其昌题款。
董其昌仿梅道人山水图轴明绢本墨笔纵97.4厘米横38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仿梅道人山水图》作于公元年,是年董其昌50岁。图绘乔木挺秀,重恋叠嶂,古寺村落,山亭溪桥,使观者流连忘返。笔墨潇洒生动,气象晶莹润泽。
图/董其昌山水图册(之二、之三)明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17厘米
大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山水图》册共十开,此处选印其中设色的二开。此二开山水用笔圆浑秀逸,复用汁绿、赭石、花青等色渲染,色墨滋润,风格优雅。此册作于万历三十七年(),画家时年55岁,属其中年作品。
董其昌仿唐杨昇
董其昌仿庐鸿草堂笔
董其昌仿惠崇
董其昌仿李伯时山庄图
董其昌仿倪元镇
董其昌仿梅花道人
董其昌黄鹤山樵
董其昌仿米元晖
《仿古山水》册,明,董其昌作,纸本,设色,每开纵26.3cm,横25.5cm。
明代画坛流派叠现,异彩纷呈。晚期更有华亭派、武林派等异军突起,影响远泽有清一代。其中,华亭派领袖人物董其昌推崇倡导的摹古风气对后世画坛的影响尤为深刻。对于学习绘画,董其昌认为应先以古人为师,对古人画迹悉心摹写,将其笔墨技法、布局构图于心中融汇贯通,从而得古人笔墨意趣,然后再师法自然,汲取创作灵感。他对自己的主张是身体力行的。
这套《仿古山水》册共8开,皆为仿唐及宋元诸家如杨昇、惠崇、李公麟、倪瓒等的小幅册页,是董其昌仿古一类绘画中不可多得的妙品。董氏水墨山水名重于世,设色山水也别具一格。此册中“仿唐杨昇”一开青绿山水,以没骨法为之,丛树峰峦等都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色染出,鲜有勾皴,与李思训一派线条硬劲的青绿山水情趣各异。董其昌曾遍临名家画作,而用功最勤的则是元四家。册中有“仿倪元镇”一开山水,构图布局和树、石、山、亭的画法无不毕肖于倪瓒之作,可谓得其三昧,登堂入室。此套册页虽每开均以“仿”字冠名,其实画面却不尽然,因为每幅都有自出新意之处。再以“仿倪元镇”一开为例,与倪瓒之画呈现的寂寥疏淡的面目相比,此图使人感受到的是勃勃生机,这是董氏取诸家笔墨之长,再运用自身的学养识见加以变化而直抒胸臆、独树风标的不凡魅力,后世众多摹古画家始终无法企及。
此图册作于明天启元年(年),董其昌时年67岁。
董其昌《集古树石图》局部,绢本墨笔
30.1×.7cm,故宫博物院藏
《集古树石图》局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