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说:这是一碗有故事的“外地粉”......
长沙这座城市的风头被米粉盖过了一大半
如果说长沙米粉是湖南最好吃的
第一个站出来不服的应该是津市牛肉粉
不得不承认
津市牛肉粉已经悄悄走进了长沙的大街小巷
成了长沙人早餐清单里的一个优选
津市牛肉粉一直默默无闻,却又深入人心
有人说它将成为下一个“沙县小吃”
1、津市牛肉粉是怎么炼成的
粉
要做成好的米粉,米和水的质量都是要求很高的。取用的是沅澧之水和洞庭湖的优质大米,经过泡米、磨浆、舂浆、蒸砣、榨粉等工艺,才能做成圆润又Q弹的圆粉来。
不要以为越白的米粉质量才越好,很可能是被添加了吊白块,真正好的米粉恰恰是保留了米浆原本的微黄色泽的。
汤
粉店之间的差距在于汤,津市牛肉粉更是如此。真正好的汤,要选用当地最好的牛肉和牛骨,然后加入中草药包一起煮来吊味。这些中草药包里有公丁、八角、桂皮、砂仁、甘草、花椒、草果、良姜、山萘等几十种。既能去腥,又能提香,而且跟一般煲汤不一样的是,牛肉粉的汤是开着盖煮的,便于把牛肉的腥味释放掉。
这样的汤再加上些许牛油一拌,浓郁而厚重,和辣椒、葱段都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欲罢不能。
肉
津市牛肉米粉用的牛肉不是传说中的黄牛,是水牛的肉。且一定是要活杀的。津市牛肉粉的用肉,要放血,血不能在肉里,放得越干净越好。所以,还要泡水,把肌肉间的血水泡出来。
2、牛肉粉的鼻祖
真正对津市米粉有推动作用的是一位叫做刘松生的汉族人,由于小时候患了中耳炎听力受损,所以被称作刘聋子。日机轰炸常德的时候,刘聋子带着全家逃到了津市。
刚开始他挑着担子卖米粉维生,生意一直不见起色。但他一直跟回民关系紧密,于是跟回民朋友学习了牛肉的烹饪做法,再加上自己的改良,于是生意一下红火了起来。刘聋子也可以说是现在津市牛肉粉的鼻祖了。
3、口口相传的“扁粉”,其实叫“米面”
去津市,除了吃粉,你还要吃这种面!不管在哪个地区,在这个普遍机器化生产的年代,纯手工制作的米面已经变得越来越罕有,如果能吃上一碗手工米面实属难得。
这一勺舀起来也是常年累月的硬功夫了,米面皮的厚薄全靠这一勺的手感!
热气腾腾地出锅,那双手或许早已习惯了那样的温度。
倒出,铺平,叠好,码齐。日复一日地重复劳动,满是热气的狭窄空间。劳动者的伟大也许并不在于有多么高的理想和情怀,而是一种为了生活的坚持和对手艺的不舍,但这种坚持和不舍又无意中传承着文化,留下大家伙对味道的记忆!
手工米面成品的价格跟机制米粉同价。价格如此低廉,但是有匠人精神的老板却为了街坊挂念的这传统味道,一直在坚持做下去!
炒过的米面仍旧有Q弹有嚼劲。
至于汤面,那绝对是一种独有的粗粝,原朴口感。如果爱上,注定难忘!
4、回味悠长的炖粉
炖
如果把长沙的米粉炖这么久,想必早已经稀烂,全不成形了吧。这种米粉是圆粉,比较有韧劲,可以边炖边吃,久炖而不烂。在慢炖的过程中,那浓厚的牛肉汤汁就全部融入到米粉当中,醇厚辛香,回味悠长。
吃米粉的同时,也绝对不能忘记了这秘制的牛肉,用花椒、八角、小茴香、桂皮卤制的牛肉,不管是味道还是大小都非常的适口,特别是当蔬菜在肉汤里面煮透后,合着这牛肉一同吃下,真是无可比拟的美味。
津市米粉就是津市的金字招牌
所以很多外地人只知道津市牛肉粉
却不知道津市是个怎样的城市
5、湘北明珠
津市的名声常常被米粉盖过,
其实这里更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
“津市原名三州驿,
元末明初南来北往的农夫、
渔翁多聚于此,渡津问市,
“津市”由此得名。
明清之际仍为洲渚渔村,
曾设津渡,旋名津市铺。”
——《中国地理百科》
津市古为荆楚之地,东濒洞庭,西连武陵,长江在此入湖,九澧在此汇流,南临沅江,西有“七省孔道”,又称“南北皇华驿道”,由于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过往舟筏商旅傍津设市,津市由此得名。
澧水大桥合拢(年左右)
开山修路孟姜女大道,澧水大桥通车后,孟姜女大道就成了主干道,曾经是走襄阳街过轮渡。
左侧是湖南机电学校上个世纪澧水流域最好的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90年代兰苑宾馆就是澧水流域最豪华的宾馆底下是保龄球场见证津市昔日辉煌的时代,20多年过去了,兰苑依旧是津市最好的宾馆而其他地方早已建起无数现代宾馆大楼。
以前的津市汽车站。
以前的后湖显得比较寂寥,整个城市展现出黑白的色调。
城区也四处是在建的房子。
那时候的津市饭店。
6、“小南京”
可能提起津市完全不觉得可以和“小南京”挂钩。不过小潮妹很认真地说,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里曾是是湘鄂省际经济交流的要道,也是澧水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其实清咸丰、同治年间,《澧州志》中的津市已是“为商贾舟楫所会,市长数里、约万余户。”“舳舻蚁集,商贾云臻,连阁千里,炊烟万户”。足以证明当时的繁华。
读佛教史,知道中国禅宗“一花开五叶”,其中有曹洞宗、法眼宗和云门宗三家祖庭都在津澧,觉得惊奇。后来在《澧州志》中,其中录有不少涉及津澧的唐诗宋词。
津市东濒洞庭,西连武陵,温水、黄水、茹水、溇水、道水、涔水、澧水等九水在此汇聚,是一座生长在江水臂弯里的山水之城。傍水而居,因水而兴,早在明清时期,津市便与长沙、湘潭、洪江等同被誉为湖南商业辐辏之区。
在改革开放之初,其完备的工业、街市的繁华就令人青睐和羡慕。“斑马”蚊香、“麦穗”味精曾经誉满全国,50多个部优、国优产品曾在这里产生。
展望未来的津市只会更加美丽,市车胤文体公园初步规划设计方案。
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即将成为常德之肺澧水二桥窑坡渡千吨级码头建设项目7、画中游
在津市,有种古风禅韵,叫药山寺。始建于唐初,相传曾有唐“尉迟敬德督建”石碑。
在津市,有哭倒长城的孟姜女的故居,叫嘉山。
在津市,有一个散步的好地方,叫三湖公园
在津市,有一个“天然大氧吧”,叫古大同森林公园。
在津市,有一个“鱼儿的家园”、“鸟类的天堂”,叫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
在津市,有一个七彩田园,叫大关山。
津市,这一方以美食、美景、美人闻名的厚土,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不信你看~
很多人可能是因为一碗粉初识津市,
但是去过之后便不可自拔的爱上这座
集十三省之人气、
融佛道儒之精华、
合汉回之民风、
造昔日“小南京”之荣耀的
津市
丨内容来源:津津乐道、津市旅游、知乎网友甜心爱吃小笼包、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丨图片来源:大侠百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丨综合整编:长沙潮生活
合作
csh
csh
猛戳查看“揭秘湖南14市州最耀眼的小镇,看看这些地方凭啥这么有钱、这么傲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