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津市市资讯
津市市古人
津市市新闻
津市市旅游
津市市小吃
津市市地理

公示津澧新城总体规划20162030

城市性质

津澧新城的城市性质为环洞庭湖、湘鄂边界及澧水流域中心城市,常德市域副中心,产城融合的现代宜居新城。

城市职能

湘鄂边界商业贸易和流通中心;湘西北现代工业重镇;常德北部旅游服务枢纽;新型城镇化示范基地。

人口规模预测

县域人口规模:预计近期(年)县域人口总量为万人,城镇化率为58%,城镇人口规模为72万人。远期(年)县域人口总量将达到万人,城镇化率为72%,城镇人口规模为98万人。

城市集中建设区人口规模:到年,常住人口为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0%,城镇人口为58万人,乡村人口为7万人。到年,乡村保持在3万-5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95%以上,城镇人口规模约为8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确定的城市集中建设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近期(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为6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为平方米;远期(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为79.4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为99平方米。

市域规划

(一)市域空间管制

津市和澧县空间管制要素主要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永久性基本农田、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河流水系、湖泊湿地、古遗址等。严格遵守国家、湖南省及常德市对上述空间管制要素保护和利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强化空间资源约束。

(二)生态保护红线和管控要求

划定和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核心生态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类型包括水源涵养功能重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区、水土保持功能重要区、水土流失敏感区、石漠化敏感区等区域。

生态红线区实行分类管控。划定一类管控区面积.21平方公里,一类管控区内除必要的科学研究、保护活动外,将禁止任何开发建设活动;划定二类管控区面积.19平方公里,二类管控区内严禁有损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和不符合生态保护方向的建设项目,制定并严格实施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三)城镇发展策略

1、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本次规划提出津澧新城城镇空间结构为“一轴一带一城七镇”。“一轴”是指南北向常荆方向联系轴,是津澧融入长江经济带、联通临澧与常德及以南地区的主要通道。“一带”即澧水城镇发展带。“一城”是指津澧新城城市集中建设区,是津澧人口转移、产业布局、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区。“七镇”是指七个重点镇,是县(市)域统筹发展的支点,包括大堰垱镇、金罗镇、甘溪滩镇、梦溪镇、城头山镇、小渡口镇、毛里湖镇。

2、城镇等级与规模结构

津澧新城城镇等级和规模结构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城市集中建设区,人口80万人。第二等级为重点镇,镇区人口规模1万~2万人,包括大堰垱镇、金罗镇、甘溪滩镇、梦溪镇、城头山镇、小渡口镇、毛里湖镇7个建制镇;第三等级为一般镇,镇区人口规模0.5万~1万人,包括王家厂镇、火连坡镇、码头铺镇、盐井镇、涔南镇、复兴镇、澧南镇、如东镇、官垸镇、药山镇、白衣镇11个建制镇。

(四)区域交通设施

加强津澧新城与区域交通设施的衔接建设,充分预留石岳铁路、荆常城际轨道线站位,预留安乡至石首方向的高速公路联络线,衔接湖北省潜石高速,规划建设淞虎-澧资航道,增加至长江的水运通道。

城市规划区规划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含澧西街道、澧阳街道、澧浦街道、澧澹街道、三洲驿街道、汪家桥街道、襄阳街街道、金鱼岭街道、嘉山街道9个街道,以及新洲镇、澧南镇,共计平方公里。

(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及管控要求

1、开发边界划定

津澧新城规划区内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包括城市集中建设区以及澧南镇的乔家河、张家滩、天子山三个集镇,新洲镇的灵泉集镇。至年,城镇开发边界用地面积控制在.7平方公里,占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的37%。其中城市集中建设区城镇开发边界用地内面积为.7平方公里,澧南镇为5.3平方公里,新洲镇的灵泉集镇为1.7平方公里。城镇开发建设控制在城镇开发边界内,除生态工程和必要设施外,原则上禁止在城镇开发边界外新增建设用地。

2、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划分

将具有生态调节作用的河流及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土地利用特殊控制区域划为生态空间。津澧新城规划区的生态空间主要集中在澧水、澹水、澧南垸以及古大同山等生态区域。

将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土地,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规划的中、低产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为农田生产和建设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和其它农业设施,农田之间的零星土地及农村居民点划为农业用地。

将城镇现状建成区、城镇规划建设区及城市集中建设区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弹性建设用地划为城镇空间。津澧新城规划区范围内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三类空间占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5%、50%、25%。

城市集中建设区规划

(一)空间发展方向

根据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和城区用地评定,确定城区发展方向与策略为“澧水以北相向发展,重点建设中部地区;澧水以南优化提升,适度发展津市南部;东西方向控制发展”。加强津市、澧县交界处的整合,对生态环境敏感地区进行控制与修复,通过交通和绿化隔离引导津市、澧县形成紧凑的发展格局和更具弹性与生长性的结构,重点强调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减小基础设施的投入和资源浪费。

(二)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双轴三片四心”的空间结构,作为引导津澧新城未来空间发展的基本框架。

1、一带:澧水景观带

澧水作为津澧新城空间组织的重要生态基底,是串联津澧新城各功能组团,承载滨水生态群落、城市景观绿廊和亲水活力空间的重要蓝绿系统。

2、双轴:津澧融城发展轴与区域衔接发展轴

沿省道(津澧大道)串联澧县城区、津澧融城发展区、津市城区三大片区,形成拉动津市和澧县相向发展的津澧融城发展轴。依托二广高速,形成促进城市对外沟通的区域衔接发展轴。

3、三片:澧县城区、津市城区、津澧融城发展区

澧县城区:以城市服务和商贸功能为主导的片区。

津市城区:以生活居住职能为主,提升片区商贸服务功能,积极引导津市高新区的建设。

津澧融城发展区:为带动津澧新城发展的核心片区,由城市综合服务片区和产城融合示范片区组成。

4、四心:行政商务中心、文化休闲中心、澧县城区中心、津市城区中心

行政商务中心和休闲文化中心为津澧新城中心体系中的两大主中心,两个主中心之间是职能分工、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的关系。澧县城区中心和津市城区中心为津澧新城中心体系中的两个副中心,规划强化原有城市中心区建设,改造旧城,维持原有城市格局。

(三)建设用地布局

根据发展目标与定位,规划在建设用地布局中重点保证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产业用地和城市基础设施等的建设需求。

规划至年,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6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99.30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规模为.3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8.1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为.7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91%;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模为.5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96%;工业用地规模为.9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50%;物流仓储用地规模为.6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6%;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规模为.1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73%;公用设施用地规模为.5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36%;绿地与广场用地规模为.0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4.56%。

主要专项规划

(一)产业发展规划

1、产业发展目标

到年,津澧新城GDP总量为亿元,人均GDP达到5.2万元。

到年,年均GDP增长率约为7%-8%,津澧新城GDP将达到亿元左右,人均GDP约为10万元。

2、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津澧新城未来应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在强调工业强市、工业兴市的同时,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以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繁荣县(市)域经济。

(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历史文化保护目标

着眼于历史文化继承和现代文化特色创新两方面、







































白殿疯能好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便宜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ishizx.com/jssdl/171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