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茶馆业的兴衰
津市的体力劳动者和基本群众,历来就有坐茶馆的习惯。民国廿年成立了茶馆同业公会。民国甘六年有茶馆多家,抗日战争时期又发展到多家。解放后据年统计尚有茶馆多家,到年社会主义改造时仍有茶馆家,从业人员人。大小茶馆遍及街头、巷尾、城郊。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到一九五六年组织合作化,全市茶馆组合为二十六家,其中国营三家,即望江楼、和平饭店、桑园饭店(均系兼营),合作者(组)十四家,合作饮食业兼营四家,供销系统五家,其次是残疾人社会福利茶馆一家,曲艺社茶馆一家。这些茶馆每天接待顾客五千五百至六千人次,如逢节假日,顾客更为拥挤。据一九六五年统计,顾客总数为一百八十九万六千七百多人次。这一时期茶馆的顾客主要是搬运工、泥木工、杂工、船工、居民、手工业社组社员、农业社社员等,也有部分国营厂矿企业、商店管理人员、职工、退休人员及外地过境旅客。他们中有的是过往旅客为等候车船,有的是商贩为联系商讨生意,有的是搬运工、手工业工人、菜农休息或结算帐目,有的是街道老年群众为谈古论今度晚年,还有以茶馆作为接待亲朋好友之地的,另外也有一少部分社会上无正当职业的闲散人员,甚至有极少数的坏人,借坐茶馆喝茶为掩护,从事各种危害社会及投机倒把等违法犯罪活动。
▲曾经的津市茶馆
从一九六五年开始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用政治统帅一切,推动一切,改造一切的政治路线指引下,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茶馆阵地的“茶馆革命”风暴。津市当然也不例外,在那时津市镇委的领导下,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了“津市占领茶馆思想阵地工作组”。工作组通过调查摸底,认为当时茶馆存在以下比较严重的问题:1、黑艺人非法演出,宣扬封建主义、资本主义。2、借娱乐为名打牌赌博。3、投机倒把,暗地转手买卖。4、有暗娼活动。5、流窜犯、坏分子的落脚点。6、论古论今,散布马路新闻,发泄不满言论。7、黑户茶馆,不择手段与合作集体茶馆唱对台戏。调查结果向镇委汇报以后,一九六五年十月十二日镇委召开了文教科、商业科、公安局、税务局、市管会、文化馆、广播站、饮食服务公司八个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联系会议。事后抽调了八名干部组成了工作组,分三组下到国营望江楼(二楼茶厅)、集体所有制的露天茶园、供销系统的襄阳茶店进行试点工作。
工作组到试点单位后,经过调查摸底、训练骨干、建立组织和宣传发动,使茶馆变成了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阵地,制作了毛主席语录牌和大型的宣传横幅,陈列了大量的毛主席语录本和毛主席著作单行本、阶级教育小丛书及科学知识读本等供顾客阅读,设置了阅报栏、政策宣传栏,大力开展读报、讲革命故事的活动。通过试点,一九六六年二月份将点上的经验向所有的茶馆全面推广。同时,还由镇委调配了三名专职干部组成“津市镇委茶馆政治工作组”。在各茶馆选配了政治思想觉悟高、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政治宣传员。还从一九六六年初中毕业生中选拨了十多名学生,建立了茶馆文艺宣传轻骑队。每杯茶向顾客加收一分钱,作为茶馆的政治宣传经费。
一九六六年六月份,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在破旧立新口号的冲击下,以茶馆是传播封、资、修的阵地为罪名,很快被一扫而光。直至一九七五年才得到逐步恢复。
(注:本资料时间指——年)
来源:津市文史资料(第八辑)
匡汉崇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