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津市市资讯
津市市古人
津市市新闻
津市市旅游
津市市小吃
津市市地理

澧兰向延波澧有兰兮

“沅有芷兮澧有兰”。桑植坐落于澧水源头,靛青色澧水川流不息,厚重的红色文化伴随着浓墨重彩的山水风光。近年来,桑植奋发向上,日新月异,“两高”时代正快速向我们走来,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勤劳勇敢的桑植儿女整装待发,为了谱写那美丽的时代新篇章……为了更好地推介桑植,宣传桑植,《桑植在线》特开辟《澧兰》专栏,不定期刊登关于描写桑植的美文以及经典原创文学,带您一起细细品味桑植、了解桑植。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积极投稿!联系方式:qq群;电话——。作者简介向延波,男,年生,现供职于湖南省桑植县城市管理局,迄今在《诗选刊》《星星诗刊》《绿风》《文艺报》《散文百家》《湖南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若干,作品入选多种选集,著有小说集《无名指》《美人痣》。系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艺人才。张家界市作协副主席、桑植县作协主席。从来没有求证过《水经注》,但是我定然知道那里面记载了我的母亲河——澧水,因为她处子般静美的芳名早就绽放在几千年前屈子《楚辞·九歌·湘夫人》的篇中,“沅有芷兮澧有兰”,这是让人多么缅想无限的句子啊。兰自古就有花中君子的美誉,它清雅高洁,古人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遍观古人诗句,虽然把那个浪漫得一塌糊涂的屈子笔下在澧水两岸徘徊神伤的“莫须有”的美女湘君和幽兰扯上关系有些牵强。但是更多的诗人们私下里还是愿意把幽兰比作心目中的美人,准确地说,是那种不得人怜爱而孤芳自赏的美人。明朝余同麓《咏兰》诗句中就有“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宋朝曹组《卜算子·兰》中有“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宋朝姚述尧《点绛唇·兰花》中有“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风簪斜倚,笑傲东风里”,还有明朝的杨慎,在咏兰的词中写过“水边林下,洗净朱铅。嫦娥来梁园,月下青女降楚畹”的句子,举不胜举。古人的美人情怀和兰花是款曲相通的。那么,两千多年前的屈大夫,妙笔如花,那么好的东西就有了绝配,就不知是澧水有幸伴幽兰,还是幽兰有幸临澧水呢。湖南境内的水系自古就有湘、资、沅、澧“四水”之说。澧水是湖南境内第四大河,流域跨湘鄂两省,地处长江之南,北以武陵山脉北支与湖北清江水系分水,南以武陵山脉南支与沅水分野,西起湘鄂山区,东临洞庭湖尾闾。地势西、南、北三面较高,东部较低。干流和主要支流皆自西北流向东南,干流偏于流域之南,形成梳状水系。澧水干流在桑植县南岔以上,分北、中、南三源,其中北源最长,发源于桑植县杉木界;中源水量最大,源出湘鄂边境八大公山东麓;南源较小,发源于永顺县步塔。三源汇合后,往南经桑植,再向东流,经永定、慈利、石门、澧县,沿途接纳娄水、渠水、道水等八条主要支流,历史上又称澧水为“九澧”,经津市小渡口注入洞庭湖。自河源杉木界到小渡口全长三百八十八公里,流域面积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澧水是一条古老的河,在我国最早的《水经》中由于《禹贡》得名,在湘西北的大地上已经奔涌了亿万年,在她博大而奔放的水系中,留下了丰厚内涵的“九澧文明”。在她的两岸,留下了原始人类的“皂市文化”,留下了六千多年前的古稻田,还留下了城头山古文化,在中华文明的源头上,澧水文明缔造了长江文化流域的核心风采,辉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因此,澧水岸边除了留下屈原这样世界级文化名人的足迹外,还有唐朝诗人卢照邻、岑参、柳宗元等大家对澧水纷纷的迷恋赞叹,留下了“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君往澧水北,我家澧水西”“南洲之美莫如澧”的吟咏之作,这绝不是偶然。无法摆脱那些陈词滥调的感情。澧水是我生生不息的家园之河,贯穿在我的生命之中。我生在澧水之源,长于澧水之畔,负笈之时离开澧水,学成后回到她的身旁,和她朝夕相处,同气连枝,已经如同她发隙间的一脉溪水、鬓边的一茎芦苇了。或许,我的这一生已经走不出澧水醇香的梦呓和呼啸的号子了。但是我却是如此心甘情愿地徜徉在这屈子行吟忘返之地,我甚至想穿过那几千年的云烟,戴峨冠佩长铗,把自己心爱的诗篇散落江面,站在那蕴蓄着最原始最纯真的第一滴水的斗篷山上大声吟哦:澧有兰兮……。澧有兰兮,兰点缀着澧水之源。兰是那心旌神摇的风景。澧水之源山明水秀,风景如画。山若是绿意葱茏,则古木参天,藤蔓倒挂,野草纷披,山花烂漫。水定然是无数条清溪吟唱风月,澧水之源多泉眼,或在古潭中见深邃,或在白沙上流小巧。七眼泉是澧源名泉,不仅因为其水质清亮且沁骨,更因为七个泉眼并列而出,独具特色,山之精华齐汇在此,大师黄永玉喜不自禁,特亲书“澧之源”,勒石刻碑于泉水处,为七眼泉增色。山若是刀削斧斫,则平地之间起风雷,两山夹峙多峡谷,土家吊脚楼突然起于绝壁之上,多出几份惊叹。水定然是猛浪若奔,声吼如雷。澧水三百六十滩,滩滩都是鬼门关。不过,像三漤子这样惊险的滩头,恐怕是澧水之首了。三漤子地处澧水中源,长约三百米,落差大,水流急,人坐船上,有劈浪前行之感,惊险万端。澧源之地风光无限,张家界已是闻名于世的风景胜地,除此还另有一番景色。博大如有数万顷原始森林的八大公山,神奇有亚洲第一洞的九天洞,惊艳有娇羞无限的“玉女晒羞”。兰是那永远滚烫的历史。古言澧水“则以气节、文章,若屈,若宋,若车武子,代有伟人献名邦”。澧水三源之地有小县,名叫桑植,桑植是名副其实的一块红土地,她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出发地,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桑植有两万多革命儿女跟随贺老总顺澧源而下,血染沙场,仅留下英烈芳名的就有五千多人,贺英、贺锦斋、贺敦武、贺桂如、王炳南等一大批优秀儿女把热血洒进澧水,名垂青史。洪家关不屈不挠,在三次血与火的洗礼中重生,“七十二寡妇”的故事催人泪下,让人心扉永远滚烫。兰是那荡气回肠的民歌。澧水是有灵性的,九澧文化滋养了两岸的土地,传承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与民间艺术,而使得澧水大地生机勃勃。桑植民歌、澧水船工号子、土家族摆手舞、白族杖鼓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都在中国民间文化中熠熠生辉。其中尤其以桑植民歌最为突出。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质朴、粗放、风趣、诙谐是其主要的艺术风格。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桑植民歌在高唱低吟中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代表性曲目如《板栗开花一条线》《四季花儿开》《门口挂盏灯》《冷水泡茶慢慢浓》《马桑树儿搭灯台》等已成为中国民歌宝库中的经典。年,桑植民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澧有兰兮,兰让澧水之源如此娇美,兰让整个澧水芬芳不已。我一直为那个周游天下的徐霞客抱憾不已,他虽然到过澧水之畔,却没有向上溯游,与澧水之源失之交臂,一个以行游而名满天下的人错过了澧水最美丽的地方,他的行记已经大为逊色。

责任编辑:余苗子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治疗吗
复方白芷酊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ishizx.com/jssdl/201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