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津市市资讯
津市市古人
津市市新闻
津市市旅游
津市市小吃
津市市地理

旅顺的老街和已消失的桥5

致读者:

这一条原本昨天已经发出,但是“有个时间笔误,必须删除,明天再发,对不起”。在朋友圈的致歉不知你收到没有。大坞与大狱、大医院一起是旅顺的标志物,算是旅顺另外的三大件吧,具有绝对的不可撼动的地位和历史意义。只有大坞是我大清朝建的,更是马虎不得。总不能修个大坞还成了跨世纪工程。好了,算我贫嘴。以后编辑的时候会更仔细。送你一首歌,表示歉意。

在我的记忆里,从河上游第一座桥算起,除几座无名的小木桥外,共有十二座钢筋混凝土桥。它们分别是石场桥、启新桥、高升桥、菜市桥、民联桥、城建局小东桥、英武桥、兆麟桥、民主桥、体育桥、和平桥、海岸桥。现在一头一尾的石场桥和海岸桥还在,其余的这十座桥都已消失了,这里我着重说说其中五座桥的情况。

兆麟桥

兆麟桥位于忠诚街的北端。原为清末修筑的木桥,时称“东大桥”。此处需要指出的是同一时期在龙河上也有一木桥,既现在解放桥的前身,时称“西大桥”。由此看来,在清末的时候,旅顺内城的范围大致在这东、西两座桥之间,也就是下沟的区域。东大桥在日占时期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桥附近的街以日本的大津市为名,称大津町,桥也起名“大津”桥。年改为现名,桥长12.30米,宽14.40米。

兆麟桥旧貌

我少年时期的家就住在兆麟桥附近的安民街,几乎每天出门都要经过这座桥。也曾觉得这个桥的名字挺怪的,却始终不知道“兆麟”是什么意思,直到在大学读书时接触到东北抗联那段历史时才幡然醒悟。这个桥的名字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

李兆麟,生于年11月2日,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位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暗藏的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兆麟将军生前曾以“运思出奇,横扫千军,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作为“振兴中华”的座右铭。在哈尔滨兆麟公园里建有“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

兆麟桥的北端建有一个典型俄罗斯风格建筑群的大院子。俄占时期医院。日俄战争结束后,年日本殖医院,改名”日本赤十字关东州病院”,后几经更名,至年,称”旅顺病院”,主要为日本军人及家属和驻地日本移民服务。我曾问过旅顺的老辈人,他们说当时这儿都被人称为“大医院”。

医院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实行大规模移民政策后,急需医生。年7月1日又在病院内成立了旅大地区第一所医学院校——旅顺医学校,招收日本人和极少数中国人入学,设本科,学制3年。另设护士、助产士班,修业时间1年半。年4月1日,“旅顺医学校”升格为官立“旅顺医学专门学校”,学制4年,在籍学生人,毕业后具有日本正式医师资格。此时的“旅顺病院”医院。日占时期日本殖民当局在旅顺一共开办了5所高等学校,这是唯一一所设在旧市区的,其余4所都在新市区。此院在年日本投降后,被苏联红军接管,年移交给解放军驻旅顺某部。

很多人知道旅顺口都是从甲午战争“旅顺大屠杀”开始的,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侵略军占领旅顺后,兽性大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惨案,在四天时间里有近两万名无辜的旅顺平民被杀害。年日本同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中日辽南条约》中国以三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后,清廷委派候补直隶知州顾元勋接收旅顺。他将旅顺死难同胞骨灰掩埋处重新修整,墓上立一石碑,亲书“万忠墓”三个大字并配有碑文。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重新占领旅顺,为了掩盖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毁灭证据,日本关东都督府旅顺军政署将“万忠墓”这一墓碑拆走,就藏匿在“旅顺病院”的后院。年扩建医专校舍施工时被雇去干活的中国人发现并暗记于心。直到年旅顺民主政府决定重修“万忠墓”,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派人将这块历尽沧桑、重见天日的碑石移回“万忠墓”。

日侵占时期忠诚町

兆麟桥的南端连接着两条街,一条叫红光街,一条叫忠诚街。红光街日占时期叫高千穗街。红光街一直通往大坞以及东面的海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不发达,就业率低,双职工家庭不是很多,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男的在外上班挣钱,女的在家做饭看孩子,被称为家庭妇女。这些家庭妇女除了日常的照顾家庭外还要出去赶海、打零工补贴家用。

打零工主要就是上大坞干活。要维修的舰船进坞后第一道工序是雇佣临时工用小铁锤敲除掉船底的贝壳和铁锈。这活儿俗称“打船锈”。每逢大坞里打船锈时,在厂区外边都能听得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在大坞里没有活儿的时候,她们就三三两两地结伴拐着小筐,趁海边落潮时去赶海,用蛎钩子打海蛎子,用小铁耙扒蚬子。当时旅顺的民谣就有一句唱到:“赶海的老婆腚朝天儿,打个蛎子尝尝鲜儿”。每当你看见好多家庭妇女带着头巾、穿着旧衣服、胳膊拐着小筐,结伴走在红光街上,不用问,不是去大坞干活儿就是去赶海的。

忠诚街在俄占时期叫“狙击街”,日占时期改叫“忠海町”,年改为现名。它是旅顺开埠以来最早、最繁华的两条商业大街之一(另一条是得胜街),忠诚街距港口较近,周边又都是居民聚集区,商业自然发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忠诚街的商号数量在百家以上,几乎整个街道都是店铺,家家连在一起。年,孙少南就在忠诚街开设了福兴泉烧锅生产并销售以高粱为原料的白酒。年,崔永修在这儿创办了振兴公司,生产和销售酱油等调味品。据不完全统计,年在忠诚街仅洋服店就有13家、靴店4家。

其它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性店铺就更多了。这些店铺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开办、经营的。整个街面上大多都是中式平房,砖木结构,上覆泥瓦,临街的大门上有厦屋盖,前店后厂。中式店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临街的门和窗户外安装木板,叫门板和窗板,就是在门和窗户的上下都有相对的铁制凹槽,可以依次把长条形的木板推进去,最边上的那块板有小眼儿,用铁棍穿墙而过,在屋里加以固定,这样既安全防盗又可当做窗帘使用。店铺每到关门时,伙计就出来上门板和窗板。路人见到门窗板已上就知此铺打烊了。我有一个中学同学的家就在忠诚街,住的房子就是以前的店铺房,一到傍晚开灯时,他的妈妈就喊道:“孩子,该上板啦!”

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大部分店铺都陆续被兼并和关闭。但与其他街道相比,保留的店铺还是挺多的。

在上个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的忠诚街南北两头各有一个很大的食品杂货店,居民都称之为十四店和十六店,此名可能来自其上级饮食服务公司对各店的排列序号吧。那时街上还有洗染店、白铁铺、玻璃铺、切面铺、粮站、奶站、冰棍厂等等。说到冰棍厂,就想起我小的时候,每到夏天,在兆麟桥头的柳荫下总有一个老奶奶在卖冰棍儿,听她拖着长音吆喝,“小豆冰棍儿…奶油冰棍儿…冰棍儿五分…”那悠长的声音我一直忘不掉。

年到年的时候,国民经济有所好转,那时商店的商品还是挺丰富的,物价也很便宜,十四店里的柜台上有好几个玻璃阔口瓶,里面装有各种形状而且没有包装纸的糖块,糖块上都撒满白砂糖以防粘连,售价一分钱两块儿,交钱后售货员用裁好的小方形纸包好再递给你。店门外堆满了各种待售蔬菜,西红柿两分钱一斤。到了文革时期,供应开始困难,买什么都要凭票供应,烟、糖、酒、肉、肥皂甚至连买火柴都要凭票定量供应。

忠诚街上有两家大公司,一个是区糖业烟酒公司,一个是区医药公司,医药公司的前身是年4月成立的关东医药公司旅顺药房,年改称“旅顺市医药公司”。医药公司的办公地点是在忠诚街南端的一个四层楼内,是当时旅顺楼层最多的楼,大家都把它简称为“四楼”。“四楼”在日占时期是“宏记”绸缎庄。这是个灰色的砖楼,旅顺的老人说,当年盖楼时,就是由四个瓦匠每人把着一个角儿往上砌成的,没用任何测水平和垂直的仪器。当时墙上砌有“宏记”两字,听说是清朝亲日派肃亲王的手笔。年光复后被当时的民主政府没收。“四楼”文革时期曾被一个群众组织占为武斗据点,楼顶修建了防御工事,架起了高音喇叭和机枪,那段时间忠诚街附近的居民每天都在高音喇叭和枪声中度过。

在忠诚街上名气最大的就是旅顺饭店了。旅顺饭店的前身是于德吉经营的德元居饭店。光复前,德元居是旅顺四大饭店之一,其它三家是得胜街的德兴楼和太阳沟的太丰楼、昭和楼。年德元居倒闭,将房屋移交给旅顺市政府。同年7月,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年,旅顺市工会联合会利用德元居的旧址开办了旅顺第一家公营饭店——旅顺饭店。

旅顺饭店从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一直是旅顺地区档次最高的饭店。在我的记忆中,它是一座中西风格相结合的二层灰砖楼房,楼面间隔贴着彩色釉砖,楼顶建有女儿墙。楼里最打眼儿的地方是一进门厅就面对的通往二楼的大木质楼梯,木梯两侧立有雕刻精美的扶手,楼梯每一踏(台阶)的平面都嵌有闪闪发亮的铜质防磨装饰条,每一踏的立面都镶了明亮的整块水银玻璃镜面,每一位来宾都是伴随着自己的影像款步上楼。这个楼梯是富丽堂皇、晶莹剔透,令人过目不忘。一楼大厅早餐出售油条、炸糕、锅箅子和牛奶、豆浆。午餐和晚餐出售各种主食、零拨菜、拼盘、酒类等等。顾客从上收银处购买饭票到取饭口打饭菜最后端到餐桌上都是自我服务。楼上是雅座和包房,专门承办酒席。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期流行套菜,套菜的内容大致是“八热四凉”。八个热菜都是各种肉类和海味炒菜,那时讲究“八热”里要有“四大件”,分别是加吉鱼、全家福、四喜丸子、黄焖鸡。加吉鱼是指清蒸加吉鱼,其学名真鲷,属上等食用鱼类。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旅顺的海猫岛、蛇岛等海域盛产真鲷,据《满洲渔业》记载当时的年产量达到吨,单条最大2.55公斤。现在加吉鱼基本绝迹,上饭店点清蒸加吉鱼,那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喽!四大件的菜基本都是鲁菜,是山东人在当年闯关东时从胶东、福山传过来的,体现了对山东饮食文化的传承。旅顺饭店的“四大件”我幼年时曾随父母去吃过,对海鲜味道印象不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香喷喷的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鲁菜的经典名菜,由四个色香味俱全的肉丸组成,喻意人生福、寿、禄、喜的四大事。是喜宴的压轴菜,取其吉祥之意。在我的记忆中那四个大丸子做的是色泽金黄、芡汁儿明亮、酥嫩可口,现在想起来还会流口水,甚是怀念。我在农村当知青时,每当天天、顿顿面对着苞米面大饼子,苞米面稀饭和咸萝卜瓜子时曾无数次在脑海里重温那四喜丸子的味道!年,我上大学二年级,在大连中山路的体育场饭店点过这个菜,可能是很久没有人点这个菜了,厨师很好奇,做好后亲自端菜给我,我尝后他忙问味道怎样?我笑着说很好,但我内心觉得与我记忆中的味道相差甚远。后来我也曾多次吃到这个菜,都没吃出第一次的味道。后来我才领悟到,不是这些厨师手艺不高,做得不好,而是我儿时的记忆经过长年在脑海里无数次的重温后,已经升华,超越现实变成一种虚无的东西啦!旅顺饭店在上个世纪末因火灾被毁,没有重建而是建住宅了。听到这消息后我心痛了好长时间。

(大坞,年至年由清政府用银.35万两建成。主要是为驻扎在旅顺的北洋水师维修舰船。因其船坞是当时的东亚地区最大的而被称为大坞。后来大连造船厂也建造一船坞,因船坞小而被称为小坞。

光复,指年。大连地区的老一辈人都把抗战胜利、赶走日本侵略者称为光复,年称为光复年。)

壶中一绺香

舌尖上的旅顺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shishizx.com/jssly/1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