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新闻点击观看↓.09.18周二
市政务服务中心:“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柏林村脱贫攻坚推进会召开
惠州台商协会来津考察
市委第二巡察组专项巡察药山镇脱贫攻坚工作动员会召开
襄阳街街道召开年度下半年民调工作动员大会
施怀林:心怀仁爱教育在心
市澧水大桥护栏维护工作正式启动
自行观画,自行感受,自行回忆
一千个人心中,一千个哈姆雷特
80年代初期的作品又将给你带来怎样的回忆?
津市二中南边看庄稼的三角棚
二中北面的风景这张画是和当时二中的美术老师宋长生一起画的
黄姑山上的雪景
护市春耕
河边残雪
晨雾津市果园
二中旁边的水塘远处的红房子就是二中的教学楼
洋湖口待修的船舶
从澧水南岸远眺津市我朦胧的印象中我在去画这张画路途中碰到了当时蔬菜公司的美工鄢勤也正在河边画画。那时津市就有写生的风气,我记得好像是在果园还是窑坡渡碰到过付宇华在护市碰到过徐兆松
蔡家河大堤旁的茅草牛屋
果园大队的队屋屋顶上的茅草时间长了变成深灰色
护市大队的农民住的茅草屋
保堤大队,那时是全国提出要农田要田园化,这是田园化后的庄稼地
那时水运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这种木帆船搬运工们只能踩着桥板一步一步靠肩挑背负货物装船或卸船
澧水晚霞
澧水河边的春色
货运码头
到达津市港
这是在汪家桥河边停靠的许多木船,新做的油了桐油的木船在夕阳的照耀下颜色更加饱和这个时候正好长沙班远远地进入到了我的画面,我用小笔把它捕捉了下来,因为画面尺寸很小(只有二十公分)只能意思一下(绿色的船身)
从无线电厂楼顶平台往南方向俯瞰下去都是一大片灰墙黑瓦的房子也不知是哪两家工厂的烟囱树立其中远处是澧水河无线电厂的楼房是年做为毛主席光辉形象敬仰馆建的,后来由于中央下文阻止全国各地兴建的敬仰馆这一股风就作为无线电厂的厂房了。(无线电厂就是现在的步行街大概就是光明眼镜店的位置)
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津市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
他的朋友这样评价徐立斌?
当艺术见证了历史,作品的价值便不止于艺术本身,而被历史赋予她更深刻的含义,作品外延亦遂之而拓开。七十年代的津市遭遇了徐立斌,由是在其作品中化作永恒,这是津市的大幸。这层与历史际遇的关系,让人不可轻视这些画作,既在赏析这些远年的画面时,除却或轻快或凝重的色调与筆触所写就的家乡市井巷陌带给观者美感的同时,自有一份过往不存的沉重和伤感。在今时种种相关文化断层的高论中,私以为最可伤者,乃是对视觉记忆的轻贱抹去,其要害便是予人的深刻轻蔑。当下景观如此不见来路的簇新,新则新矣,然家国情怀却从此无凭可吊,惟余伤怀。来路荡平,归途何在?是故,余观徐画便读出作者别样的赤子情怀。
--邹方克
徐立斌年在津市后湖留影
年津市的部分美术工作者在苏力家里合影前排坐者从左到右:苏力李卓贵李梦君徐立斌后排站立者从左至右:钟德安杨振文。
看完80年代的作品
你心中的哈姆雷特(80年代的津市)是怎样的?!
留言区留下你的足迹
为徐老师,为80年代的津市点赞吧!
我们还将继续分享徐老师笔下精彩的,不同年代的津市
请看下回分享......
往期回顾忆!70年代的老津市是这样骰儿的?点进来不一样......
回忆!津市30多年前的老地方,你还记得几个?特别鸣谢:画家徐立斌
一审:文艺二审:钟欣三审:黄鲲
编辑: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