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一种小吃叫做米粉,米粉有粗有细、有圆有扁,浓汤煮好放进碗里,加清汤,加不同的码,加上葱花或香菜,还可以加上一根油条。扁米粉软中带韧,圆米粉却是韧性十足,每次我都能连粉带汤吃个底朝天。湖南的米粉是湖南人最喜欢的早餐之一。它易储存、味道鲜美,煮食方便,是很多湖南人念念不忘的家乡美食。
在湖南,根据地域分为不同的流派,最有名的是津市米粉和长沙米粉。但总归三个方面:汤、粉、码。一碗好吃的米粉,最基本需要熬好汤头。在长沙以筒子骨久熬的骨汤居多。偶尔会吃到店家用鸡,熬制的汤头别有一番风味。然后是米粉。最佳的米粉是当日午夜和凌晨制好,在清晨之前便送到米粉店中。大米的鲜味和人们一起在早晨醒来。用开水激发之后,立即放入高汤中。大米之鲜与高汤醇厚的口感交相辉映。盖在最顶层的码子也很重要。而根据制法不同也分为烩码和炒码,因为它们决定了一碗米粉呈现出来的最终口味。
津市米粉统一战线是常德津市牛肉粉,据说常德津市牛肉粉是常德三绝之一.津市粉盖码一般分为肉丝、红烧肉、排骨、牛肉、牛杂、牛腩、,墨鱼几个大类,下的粉以圆粉为主。
长沙米粉以切粉为主,口味稍比常德米粉清淡。正宗的长沙米粉的汤以大骨熬成,原汁原味,香甜可口。长沙米粉的盖码也是五花八门,牛肉、牛腩、排骨、三鲜、杂酱、酸辣等等,只要你想得到的都有,米粉端上来各人可视自己的口味再加上一点剁辣椒、萝卜条、酸菜、榨菜等佐料。当然,还不能忘了炒码,将动物内脏或新鲜肉类与辣椒爆炒后浇在煮好的米粉上。
小时候最期待路边早餐的时间,一个笊篱,抓起一把粉放进去,在滚烫的热汤里稍微浸几十秒捞出,盛在碗里,老板会问你,放什么码子啊?最便宜是酸菜的,最早是一块,其次是三鲜,两块钱,红烧牛肉的最贵,三块。配上桌上随便挖的酸豆角,萝卜干,辣油,热乎乎的刺溜刺溜下肚,尤其在冬日,一边哈气,一边热腾腾,全身暖洋洋。鲜香入味,好吃极了。
到了中学,上学时间紧,吃早饭的时间变少了,三口并作两口吃完似乎是每个湖南人嗦粉的能力。于是永远有种为满足的感觉。每天早上面对这一排排米粉大军简直无法选择,我通常会在圆粉和扁粉之间纠结:圆粉吃的是爽滑;扁粉宽能沾满更多汤汁,更入味。后来上学去了外地,因为吃不到所以就没有了这种纠结。
思念着那种味道在舌尖上爆炸开来,直至我的内心,那种对于碗中食物的亲切感,让人觉得无比熨帖的舒服。这碗米粉虽然普通,却是家乡人用心造就的。
食材虽然简单,却很实在,打动味蕾,打动人心,回味久远。
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思念和痛苦,我吃过兰州牛拉,品过热干面,尝过胡辣汤,路过煎饼摊,口里嚼着小笼包、葱油饼,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及我大湖南的一碗米粉。请大家原谅我有着一颗湖南胃和一颗辣妹子心。
洋娃娃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