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漆的国家。
上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
随后有过战国至秦汉的辉煌,
宋元的鼎盛和明清的绚丽,
留下了大量时代可考,
工艺精湛、造型奇特的髹饰珍品。
漆器在古代尤为珍贵,
它制作原料珍贵难得,
讲究“百里千刀”,
也就是说,
要走里路,
在漆树上割0刀,
才能得到一两生漆。
而漆器制作过程百道工序,极其繁琐,
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
这就使漆器更加难得,
堪称古人的奢侈品。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它有着近万年历史,
见证了中国手工艺的繁荣。
邮票素有“国家名片”之称,
方寸之间,
彰显大千世界。
下面,
小编编辑整理了
邮票上出现过的中国漆器。
壹
年
年8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伟大的祖国——古代文物邮票》特种邮票一套,该套邮票共四枚,意在宣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设计者为孙传哲、夏中汉,雕刻者系贾炳昆、高品璋、贾志谦、刘国桐。其中第四枚为《漆奁·漆羽觞·战国漆器》。
邮票上左侧为年长沙市颜家岭乙35号墓出土的狩猎纹漆樽,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樽为古代盛酒器,广泛流行于上流社会和普通百姓之间,该樽高12.5厘米、口径11.2厘米,圆筒形,无盖,下有三只蹄形矮铜足,一侧有环形铜鋬,黑地朱绘。构图分为五栏,第一、三、五栏为变形凤纹图案,第二栏左侧有两兽在搏斗,右侧两猎人持箭,第四栏有一人牵猴,两兽前后追逐。
(图文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贰
年
年10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中国古代漆器》特种邮票一套,全套共4枚,由王虎鸣设计。邮票图名分别为:《新石器时代·朱漆木碗》、《战国时期·彩绘乐舞鸳鸯形漆盒》、《元代·剔红紫萼圆盘》、《清代·脱胎菊瓣形朱漆盒》。展示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4件漆器作品,反映了我国漆文化的悠久历史。
第一枚
第一枚:《新石器时代·朱漆木碗》,该枚邮票面值为20分,素材取自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器。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涂漆器皿,现存于浙江省博物馆。碗是木胎,壁厚,敛口。同时,碗的外壁有一层薄薄的朱红色涂料,微见光泽,这表明至少在六、七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第二枚
第二枚:《战国时期·彩绘乐舞鸳鸯形漆盒》,该枚邮票面值为30分。取材自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乐舞鸳鸯形盒。它是由木质剜凿而成,器形如鸳鸯,体型肥硕;腹部中空,由两半胶合而成;首颈与身体榫接,可以自由转动;全身以黑漆为地,用朱、金两色描绘羽纹。腹身左侧绘有的“钟磬作乐图”,无疑为研究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的演奏方法提供了形象的资料。此盒图案精美、造型别致、颇富情趣,堪称中国战国时期的漆器珍品,距今已经有多年。
第三枚
第三枚:《元代·剔红紫萼圆盘》,面值为50分,是公认的元代传世品,现藏于日本大津市圣众来迎寺,剔红属雕漆工艺。所谓雕漆是指在原漆层的胎型上剔刻花纹的技法。它常以木或金属为胎,用漆分层涂堆,少则八、九十道,多则二百道。圆盘直径为27厘米盘心雕刻3朵紫萼(为百合科植物,花淡紫色),旁刻穿插自如的枝叶,整体构图饱满,风格写实,刻法藏锋圆润。底外有针刻款文“张成造”三字。张成为元代雕漆名家,尤以剔红器最有名。
第四枚
第四枚:《清代·脱胎菊瓣形朱漆盒》,面值为1.0元,制造于清朝乾隆时期。朱漆盒高9.6厘米,直径15.2厘米。盒为菊瓣形,以丝绸为胎;内外通体髹朱漆,漆面润亮,色泽红润如珊瑚;盘底刀刻填金篆书“乾隆年制”及御制五言律诗一首。是清代宫廷漆器的代表作,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文来源:图情数据、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叁
年
年,第23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之际,中国与罗马尼亚联合发行《漆器与陶器》特种邮票,中国方推出了一件代表文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的楚国墓葬中的《虎座鸟架鼓》。《虎座鸟架鼓》邮票素材由荆州博物馆高级摄影师金陵拍摄,中国著名青年邮票设计家王虎鸣设计,每枚采用36mm×36mm的规格,国家邮政局同时推出了小版和大版两种版式,中方发行量约为1万枚。
《虎座鸟架鼓》为战国时期楚国的乐器,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荆州楚墓中出土的最为典型的文物。其主体由双虎、双凤、扁鼓三大部分组成,均为楠木雕刻,木胎上髹生漆,绘有凤、虎以及其他装饰图案。虎斑凤羽和装饰花纹以红黄黑三色为主,绘画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图文来源:百度百科)
图文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图情数据、百度百科
由公众平台整理
仅供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漆金缮修复套装材料专卖
淘宝店铺请搜:大唐漆艺坊
金缮修复培训请咨询
许诺儿
漆乐无穷
修身养性
金生有缘
缮行天下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比较好白癜风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