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阳由秘境
我们是不是该有个田园城市的梦想?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曾说:“中国的山水画有如西方的十字架”。“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冲淡宁远的田园诗画境界,本就是深堕入中国人心灵中的妙境。现代人享受着越来越丰富的城市文明之时,其实内心深处无不有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而田园作为城市拼命去蚕食的对立面,或许寄托的正是我们最初的乡愁!在城市化越来越加速的今天,田园与城市有没有珠联璧合的可能?
百度百科田园城市: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专业委员会受托掌管。
前几天,独自骑行在清晨的阳由乡,空气沁人心脾,田野中凉风习习,鸟儿都飞到了牛背上,牛儿倒也不在意,优哉游哉地吃着草,几只白鹭像哨兵一样站立在田间,电线杆上也被麻雀画成了五线谱,清晨劳作的农夫,种菜的老奶奶,如画一般的乡村晨景图,一曲田园牧歌。我想,大概每个见过农村清晨的都市人,都会有一个田园梦,梦中就是如此的良辰美景!
但如果说,下面的图景也在阳由,你信不?
城市周边原来也有如此美丽,安详的湿地,河滩。其实,这里早就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本地摄友将此地冠名为津市“坝上”。
只是匆匆的我们都没顾得上好好发现身边的风景。
亲,约吗?
图片来自新浪秋河渔翁的博客
阳由,津市南岸的一个神奇存在。它与繁华的澧水北城区隔岸相望,又同南岸文教区、工业区擦身为邻,为市区所夹,又不当交通要道之上,更因澧水大拐弯处的泄洪垸身份,成为一个虽易到达,却常被遗忘的田园领地,一直没被纳入城市化的魔手。
但即将动工的津市澧水二桥,却会将南岸田园的阳由同北岸涔水新城紧密连在一起。届时的阳由将如何开发,其实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高瞻远瞩的规划问题。当我们从二桥驶过俯瞰下面这片土地时,我们希望见到怎样的城市景观?当我们变得比现在更方便置身这片土地时,是否还希望它是城市旁的田园牧歌,一缕乡愁?
其实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不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如果按现代田园城市来设计,起码具备下面这三个功能:1田园”不是“公园”20年世纪代以来,德国政府在倡导环保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市民农园利用城市或近邻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承租者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或经营家庭农艺。通过亲身耕种,市民可以享受回归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乐趣。种植过程中,绝对禁用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
运用原生态的耕作方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来发展农业。最近几年很火热,最早从台湾传入国内,近几年沿海盛行,寺庙也做起了农禅,结合田园景致,打造生态文明,绿色无污染食物。
家乡药山寺所售卖的“福田米”就是由寺院租下农民百亩田地,把农民请回来种田,不施化肥,不洒农药,原始地人工劳作来做成生态健康粮食。
2田园体验与城市休闲农业体验、休闲观光是“田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田园与地上建筑物有机融合,不搞大规模的公园,也不搞“摊大饼”的城市建设;要通过适度规模田园组团与适度规模地上建筑组团的科学排列组合,让市民能经常进入田园体验,以和谐地同享现代城市文明与现代田园文明。农业生态游将休闲、餐饮、科普、户外拓展等功能结合,可做的文章相当之多!
3都市生态与绿色环境功能大都市广州在市城区的海珠区留下万亩果园,作为城市绿肺。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在发展都市“田园”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如德国的市民农园、英国的森林城市,以及法国巴黎大区的农业,特别强调农业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营造自然景观等生态功能。“绿肺”、“绿道”、“绿园”这些生态景观概念,我们城市设计尤为值得重视!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力量,田园城市的理念,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对规划阳由,建设阳由有个美好的愿景,让津市在津澧融城中变得玲珑别致,成为我们永久的绿色家园呢?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拥有一个大果园,我会放下所有追求做个农夫去种田,每一个早晨我耕耘在绿野田园,每一个黄昏我守望在乡间的麦田,我会把忧虑都融化在夕阳里,让孤独的心等待秋收的欢喜。”这便是我梦中的兰津之畔。
尊重原创,欢迎转发
其它媒体转载需先联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