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津市市委市政府主办
中共津市市委宣传部
津市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专栏节目
《筑梦他乡津市人》
目前已正式开播
8月10日
津市电视台记者来到中国上海对第一个人物进行了专访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有一位来自我们津市的女博士,她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用真诚以对赢得了自己的爱情,用家乡女性特有的贤惠和温柔,在异地他乡筑起了自己和谐美满的家。
她就是本期筑梦他乡津市人的主人翁——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朱木兰
先来看下专访视频↓↓↓
01植物离体再生领域里的
顶尖专家
初次见到朱博士是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里,朱博士正带领着自己的学生进行着实验操作,工作中的她,完全沉浸在严谨的科研实验中,一丝不苟的把每一个操作技巧传授给身旁的学生。在此之前,朱博士已经通过自己几十年的努力,用知识和辛勤一步步成为植物离体再生领域里的顶尖专家。
成为全国工会代表大会代表
带领学生做实验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木兰像我给世博会做的一个新品种(中国红),在世博会中国馆主会场开幕式时候用过,因为对世博会的这份贡献,就让我进了人民大会堂,做了全国工会(代表大会)代表。
为世博会做的中国红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中国红”为凤梨花卉,与其他品种的花卉相比,色泽纯正、花型饱满,叶片光亮厚大,花期长,对气候环境适应性强。色泽纯正、花型饱满的“中国红”的凤梨花为中国馆增添一抹亮眼的红色。
年朱木兰获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年获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生所博士学位、此后进入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植物组织培养,并晋升副研究员,当选全国工会代表,主持中科院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和上海市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各1项,承担国家转基因专项研究3项。
02父母的全力支持
老师的尽心尽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朱木兰的成功并不是机遇巧合,即使曾经的家庭条件再艰苦,生活学习的环境曲折多变,父母依然在子女教育方面给予全力的支持,求学路上老师们尽职尽责的悉心引导,以及自己从小开始,一点一滴勤学苦读的积累才成就了今天朱博士。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木兰我读高中的时候,我母亲就过世很多年了,10岁的时候母亲就走了,我爷爷受过良好教育,读过大学,我爸爸骨子里流淌的血液也是那种坚强的,他就是坚信,让我们上学,当时80年代分田到户,他说,孩子们这下可好了,我一个人种田,你们都能读书,我们读书的那时候在新洲,我弟弟妹妹读书在棠华中学读书,要交米还要交柴火,都是我爸爸一担一担挑过去,我们现在四姐妹都在上海,因为我爷爷临终的时候,给我们留了一个家训,就是书香不能丢,这是爷爷临终的遗言。
03最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家乡
希望用专业知识为家乡百姓做点事
如今事业、家庭双丰收的朱木兰,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家乡,家乡的特色小吃、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建设发展始终牵挂着,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这辈子都不能忘怀。朱木兰希望,将来能够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家乡老百姓的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木兰那么我就想啊,能不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来去减轻一些农民的体力劳动,同样也能高产稳产,这就是跟三农挂起钩了,因为我们学的东西学以致用,首先就是要为农民服务,我们是农民科学家。
无论你在哪
家乡一直在这
亲人一直在这
味道一直在这
来源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